面向“规建管”一体化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论文_罗伟洪

面向“规建管”一体化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论文_罗伟洪

广东省云浮市地理信息中心 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村庄规划问题做出了新的阐述,指出村庄规划编制应当朝着“规建管”一体化方向发展。本文将针对广东省云浮市村庄规划展开分析,探讨优化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方法。

关键词:规建管;一体化;村庄规划;规划编制

引言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乡村建设问题得到全国的广泛关注。村庄规划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难以回避的问题,村庄规划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关系到我国乡村地现代化发展。现阶段我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式,村庄规划尚未实现全覆盖。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自2007年《城乡规划法》政策制定,我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现阶段村庄规划与其他规划项目之间存在矛盾,日常工作中关于村民利益问题处理不清晰等等。云浮市坚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原则,致力于优化资源要素的空间安排;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理念,实施“多规合一”,致力于进一步加快云浮振兴步伐。

一、现行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内容

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内容中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人口预测、村庄规划实施举措等内容,坚持以“图、表、书”的形式进行村庄规划编制成果的展示。广东省根据自身村庄规划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了“一般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形式,建立了分层次的村庄规划体系。广东省将村庄内部划分成村域、居民点,这种规划形式有助于村庄的合理、有序发展和管理。广东省坚持实事求是、落到实处的工作原则,坚持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倡导,致力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云浮市大力推进“一核三副”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的完善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云浮市根据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示范规划要求,积极展开云浮市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积极践行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特色村庄规划层面,云浮市确定了“四区两带”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四区是指云浮市区“都市农业,现代园艺”、罗定“美丽田园,现代粮仓”、新兴“禅意农耕,现代农牧”、郁南“岭南果园,现代桑田”四个农业功能分区。两带包括“江罗(禅宗文化)生态农业产业带”和“广梧—西江南岸(南江文化)休闲农业观光带”。另外,云浮市坚持打造农业特色品牌,积极贯彻落实“五三一”战略要求,积极发展稻米、南药等特色产业。云浮市还凭借自身特色的的自然风貌,古驿道地域文化等展开特色村落的建设规划。

云浮市还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云浮市作为广东省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建设了罗定中药提取产业基地和健康医药产业园。协同广东药科大学云浮研究院等建设南药发展产业链,积极实施“一园一带八基地”工程。

二、现阶段村庄规划编制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广东省村庄规划坚持总体整治的发展方向,强调项目规划建设,在一般项目和特色项目规划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局限部分。

(一)传导机制不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上位规划指引缺失

现阶段村庄规划出现与上层规划衔接性不强的情况,上位规划指引作用并未有效的发挥出来,这也就造成现阶段村庄规划落实存在障碍,甚至规划失效。传导机制的不完善造成规划的可实施性不强。

(二)规划区域性思维有待增强,规划对象较为分散

现阶段村庄规划强调就村论村,村庄规划编制的全局意识、系统性不强。再加上由于村庄规划编制的实践、资金投入有限,技术受限,村庄规划编制常常出现片面问题。各区域之间建设的协调性不强,并不能对区域设施进行合理、科学的统筹规划。甚至会造成各村建设的重复性,浪费公共建设资源。另外,各区域之间缺乏协调性,不能有效实现统筹协作,还可能会导致村落之间的恶意竞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管理手段有待更新,管控力度需要增强

由于现阶段村庄规划强调项目的建设与规划实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现行的管理机制强调村民群众的参与,工作重点一直放置在村民需要与资金投入上,并没有制定有关村庄规划的具体管理层面。

三、探究完善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思路

(一)坚持“多规合一”的规划战略,致力于实现精准规划

首先,加强对于“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探究,积极实现土地利用、村庄建设等规划的协同发展。通过完善“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建立扎实、完整、坚固的空间规划底层支撑。从而为下一层级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打造完整、明确、坚实的基础依据。其次,建立完善、畅通的传导机制。坚持明确村庄规内容和控制协调机制的性质,明确村庄规划强制内容的总量,把握好村庄规划协调系统的定位。在进行规划审批工作时,需要清晰、完整的论述与上一层次规划的相关关系,进行规划内容的改动时一定要指出原因。最后,转变控制方法方式。结合传递机制,完善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要强化严肃管控要素的刚性。对于需要灵活处理和可调整的内容要素,应适当的增加弹性。总之,管理控制既要严格,又要灵活。

(二)加强和完善特色建设

首先,做好项目统筹。针对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环境问题,加强整治力度。要做好政府、市场等不同资金来源的统筹,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清晰的进行项目分类。要少选重点项目,把握好建设规划节奏。明确建设、规划的计划和步骤,进行有侧重点的建设规划。要根据资金、土地进行项目规模的确定,根据实际需要和需要结构进行项目的优先选择,根据相关政策进行进行有顺序的项目规划。整体工作坚持节约、高效的原则。可以通过做好项目归并,展开相关资金投入的集约有效、合理利用。还需要建立完善、明确的项目库,明确相关部门、主观的工作职责,协同合作,致力于项目的推动实施。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农房建管机制。明确项目规划建设的顺序,优先做好项目规划和审批。项目规划编制需要结合农房数量、选址模式展开。要明确农房建设的技术标准,制作完整的农房建设图集,进而有助于农民后续的应用和处理。优化农房建设管理的工作方法,明确项目规划给管控制度,进一步增强农房建设管理控制的实际效果。最后,要优化项目工程设计,明确科学的技术指引。强化项目设计,发挥设计指引功能是优化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有效方法。明确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精细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设计方法朝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要根据村庄群众居住的实际环境展开设计,强调村庄细节要素,实事求是,确定出操作性、可实施性强的技术策略。要挖掘当地的乡村特色资源,坚定不移的走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良好、美丽宜居的乡村,充分保护和发扬乡村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必须以特色资源为抓手,建设新型城镇平台。云浮市域发展,如要破解整体低效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必须充分考虑云浮山地组团式、点状式、串珠式布局特点,统筹中心城区、一般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释放城镇化潜力,形成以山水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传统村落有机融合的富有山地特色的紧凑型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利用特色小镇建设契机,制定重点扶持的小城镇平台,实现特色化、集约化小城镇发展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将小城镇建设成为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承载珠三角要素回流的集聚地和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引擎。

结束语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应当朝着“规建管”一体化方向发展。广东省云浮市明确自身定位,坚定不移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的推动村庄规划编制的“多规合一”、“精细化”、“生态化”发展。针对现阶段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正积极努力的探究科学的、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剑.面向“规建管”一体化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J].城市住宅,2019,26(06):55-58.

[2]向剑凛,吴先勇,杨建林.特色、实用、适度——云南省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编制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7(12):9-15.

[3]武仁仲,路阳,刘碧含.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探索——以贵州省惠水县村寨体系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06):46-52.

论文作者:罗伟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面向“规建管”一体化的村庄规划编制探索论文_罗伟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