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引入文化产业研究_风险资本论文

文化产业引入风险投资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投资论文,文化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2)07-0139-06

文化产业既包括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戏剧、音乐、动漫、时尚等传统业态,也包括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业态”。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的投资热点和大趋势。然而,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和我国投资机制的不成熟,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瓶颈。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创新形式的投资和行为,是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的一个新路径,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

一、文化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现阶段,风险投资对我国文化产业表现出高度偏好,从理论上看主要是因为文化产业具备风险投资的偏好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文化产业的产业特征适合风险投资的投资理念。文化产业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边际效用递增、涉及领域广阔、投资回报链条长和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发展迅速、有巨大竞争潜力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作为一种创新形式的投资和行为,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是青睐科技创新、投资周期长、高风险高回报和增值性投资,其着眼点不在于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而在于它的资产增值。文化产业的产业特征符合风险投资的投资理念,并且选择风险投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了文化与资本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的双赢价值诉求。

其次,文化产业的产业类型适合风险投资的投资机制。文化产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经济集合体,其高度依托人的精神创造力,并且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发展与繁荣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属于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复合产业,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更是将创业者的智慧发挥到极致,因此人力资源资本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而最明确、最彻底承认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投资机制就是风险投资,它改变了以往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创业者凭借智慧寻求与资本的合作,人力资本成为文化产业与风险投资最本质的关联。

实际上,当前风险投资介入文化产业的条件也已形成。产业层面上,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年均增长率达15%-17%,高于GDP约5-7个百分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潜力不断扩大,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政策层面上,社会环境利好,积极政策密集出台。党的十七大确立“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以来,“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成为这几年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国家“十二五”规划更加明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社会已经形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共识。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门类之一,为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2010年4月,央行、证监会等九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提出从信贷支持、授信模式、资本市场、文化产业保险市场、配套机制、效果评估等方面,全面改善文化企业融资环境,为风险投资资金进入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我国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创业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涉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举办创业风险投资与企业项目的对接会等多种金融服务平台、税收优惠、放宽市场准入等,对风险投资介入文化产业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市场层面上,一方面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构建,尤其是中小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以及2009年启动的创业板,有效拓展了风险投资企业上市退出渠道;场外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通过收购实现退出的比例明显提升①。目前,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已经有50余家涉及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上市案例增加。文化企业上市取得重大进展,是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计14家文化类企业成功上市,较2009年增长近3倍②。并且国家已经公开宣布,未来3-5年内支持200家的文化类企业上市。

二、风险投资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合作现状

根据《2010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相关数据及文资网、中国文化产业网和投资中国网的相关报道,本文着重从2011年已披露文化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具体明细、风险投资介入文化产业的投资强度、投资金额、投资项目数、投资领域、文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利用风险资本的情况,以及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收益情况等角度展开分析,全面剖析风险投资机构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合作现状。

(一)投资领域渐多,投资频率加大

根据表1,从2011年1-3月已披露的文化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具体情况看,仅三个月时间,就有10家文化企业获得风险投资;10家单位涉及文化产业的很多行业但多为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社区、广告、动漫等;从披露的投资金额看,均在百万美元以上。可见,经过近几年风险投资机构与文化产业的磨合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获得风险投资的频率加大,获投领域渐广,投资金额充足。鉴于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文化产业的规模呈现如此快速增长的趋势,文资网专家预测,在未来3-5年内,文化产业将会成为 VC/PE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二)投资强度大,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从单位量上看,风险投资对文化企业的投资强度较大。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的平均支持力度为1437.6万元/项,而在2009年已获得中国风险投资的行业中,按投资金额排名前五位的其他行业平均支持力度分别为:金融服务业1964.0万元/项,传统制造业1481.1万元/项,软件产业788.4万元/项,新能源、新效节能技术产业1156.6万元/项。文化产业的平均支持力度小于金融服务业,但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几乎不分上下,风险投资对文化企业的单项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2003~2009年期间,中国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强度在曲折中上升;2003年、2004年和2009年文化产业的投资强度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见图1。

图1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主要产业的投资强度

(单位:万元/项)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但是,风险投资对文化企业的整体投资金额、投资项目数及投资领域分布上却存在投资总量不足、投资分布不均的特征。2004~2009年期间,除2004年外(笔者认为可能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出台有关),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金额和投资项目占风险投资机构整个投资金额和投资项目的比例均在2.0%左右(见表2),而美国文化产业风险投资额的占比为7%,韩国更高,至2010年6月韩国这一比例达到15.1%③。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如2009年软件产业的这两个比例分别为10.9%、13.9%,金融服务业分别为15.2%、5.4%,风险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不论是从投资金额还是从投资项目数上,都是比较低的。可见,风险资本对文化产业领域的介入还不深入。

根据2009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较为活跃地区的文化产业风险投资的投资项目数占比和投资强度情况,可以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风险投资的区域分布情况,见表3。

从文化产业风险投资项目数的占比上看,上海最多,占到7.7%,其次是北京3.7%,山东和陕西几乎没有;从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强度上看,浙江最多,达到3251万元/项。上海、北京文化产业风险投资项目数占比比较大,但投资强度并不大,分别为861.0万元/项,213.3万元/项。可见,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分布不均,北方地区远远落后于南方地区。

(三)创新支持力度不够

风险投资对我国文化产业创新支持力度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研发阶段的支持作用小。风险投资在文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不论是从投资金额还是从投资项目上来看都是不均衡的。见表4。

从表4可看出,若就投资金额来看,风险资本在成长期的文化企业中占比最高,其次是成熟期,种子期的占比最少,仅为1.7%;从投资项目来看,风险投资机构更关注起步期的文化企业,其次是成长期的。将投资金额结合投资项目一起分析,我们看到,投资金额在文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占比与投资项目在文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占比严重不匹配:种子期的风险投资项目占比为13.6%,但投入的风险资本仅仅为1.7%,起步期的风险投资项目占比为40.9%,投入的金额也仅为18.8%。虽然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文化企业的项目数较多,但是给予这些企业的风险资本却严重不足。而对于重建阶段的文化企业,风险投资机构迄今为止尚无一例。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企业最渴求风险投资支持的是研发阶段,而风险投资机构为规避投资风险仅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给予大力支持,这与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相违背。可见,风险投资机构对文化企业的风险投资还是持谨慎的态度。

二是风险投资对我国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投资分布不均衡。根据China Venture投资中国网公开披露的融资数据,本文汇总了2004~2010年文化产业主要细分行业已获得风险投资的融资事件数,见图2。

图2 风险投资在我国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投资分布

数据来源: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

注:网络服务包括电子杂志、P2P下载、即时通讯等;网络社区,例如热度传媒、同学网、博客网、酷我等。

根据图2,2004~2010年期间,中国文化产业主要细分行业的风险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和户外传媒,已披露的融资事件数分别为99项、88项,其次是网络社区和网络交友,融资事件数分别为62项、61项。进一步分析发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备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在传媒领域,户外传媒获得风险投资的项目数是传统传媒的3倍多(户外传媒88项,传统传媒28项);但对于我国基础比较薄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惠顾较少。

(四)投资收益丰厚

下面,笔者选取2010年几个典型的获得风险投资的已上市文化企业的投资收益比例进行分析,虽不能反映全部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风险投资机构因所投资的文化企业上市实现资本大幅度增值而赢得巨大收益。见表5。

在传统媒体领域,三家文化企业投资收益比例分别为396%、463%、350%,平均收益比例为403%;网络游戏领域,深创投、中科招商等的投资收益比例为757%;影视领域,浙商创投、上海六禾等的投资收益比例达到847%。虽然各领域投资收益不同,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为风险投资机构创造了丰厚投资收益。

三、文化产业引进风险投资亟须解决的问题

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关注文化企业,文化企业也热烈期盼风险资本介入,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与风险资本的联姻还不深入,并且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的创新支持力度较小。分析深层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不利于风险投资进入

整体而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文化企业存在规模小、盈利模式不成熟等问题,自身发展不足成为导致文化企业未能广泛吸引风险资本的根本原因。

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目共睹:文化产业总量还不大;缺乏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人才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整;文化产业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等等。文化产业发展尚处在初始阶段,文化产业实力有待进一步壮大。风险资本要实现高收益至少须具备高增长率和规模效应两大前提,文化产业目前的发展还难以满足风险资本创造高收益的两大前提。

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特性,面临很多风险,不确定性导致的高风险让风险资本投资谨慎。以电影产业为例,电影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盗版风险。首先,电影是一种创新性产品,每部影片面对的都是一个全新市场,内容和方式上与众不同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这是造成电影市场风险的根本原因。同时,来自同档期的电影、媒体、娱乐产品的竞争和竞争对手的状况难以预测,更增加了电影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由少量影片支撑票房这一电影市场的规律尤其明显,目前电影业的亏损率高达70%。2010年6月份公映了20多部电影,仅有《人在囧途》、《异度公寓》盈利,剩下的电影基本都赔本④。其次,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产品,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也面临很大政策风险。广电影视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电影内容的审查,当电影制作者与电影审查者对原则的具体化理解产生分歧时,就会出现制作者预料之外的影片改动或者删剪。如果被停止放映,则在中国市场血本无归,只能从海外市场寻求资本回收。如果被要求删剪,也有可能影响影片统一性和票房。审查制度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是中国电影面临的主要政策风险。再者,盗版现象严重,且由于互联网具有点对点的传播特性和利益多元化因素的影响,打击盗版行为也存在很大难度。这种盗版风险进一步瓜分了本已面临重重竞争的电影票房和后期电影发行收入。再者,评估难也为资本运作带来一定困难。文化产业固定资产少,主要是以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存在形式,这些无形资产在贷款或寻求合作中,往往由于难以估价而不能用于抵押。因此对于文化企业这类轻资产产业,找到合适的贷款质押品并不容易。如北京银行授贷的电影《画皮》是以收益权为质押,和华谊合作的电视剧打包贷款则是以华谊以前的影视作品版权为质押物。有时还需要组合担保、个人无限连带等其他形式的风险担保。没有完善的评估机制,没有评估担保,多数风险投资机构不愿与没有成功先例的初创企业合作,这使得中小型文化企业难以获得风险投资。央行也提出,目前缺乏对版权等无形资产登记、评估、交易的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影响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定价能力。

同时,文化企业发展模式欠成熟直接影响风险资本的引入。风险资本最看重的是企业是否有清晰合理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是否在行业内部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国大部分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盈利前景和整个产业投资回报率都不明朗。对成功商业模式“跟风式”地复制则成了一种典型的发展策略,并且蔓延到整个文化产业,短期行为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二)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度较低

图3 影响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困难

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

通过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已得到改善,但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市场环境还没有真正培育成熟,见图3。

多层次市场不完善在影响创业风险投资经营的外部因素中占到27.9%的比重。虽然“中小企业板”(2004年)、“中关村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代办转让系统”(2006年)、“创业板”(2009年)等市场的形成,有效促进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但是真正能够通过中小板、创业板实现退出的风险投资仍然较少,“股权代办转让系统”市场有待进一步激活。同时,已上市的文化企业数量仍相对较少,未来几年内,能够挤进创业板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恐怕也寥寥无几。这不符合风险投资机构青睐易上市产业的投资偏好。

另外,“缺乏创业投资行业法律法规”、“政策不明朗”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19.3%和19.0%。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刚起步,实践历程短,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政府既鼓励发展,又干涉太多,设置过多的行政权力限制了风险投资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文化产业中很多产业门类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涉及国家文化安全,非公有资本只能进入部分文化产业,或者通过与拥有垄断性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进行合作经营来开展业务。市场准入的限制和非规范合作形式,使得合作双方既无法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稳定合作关系,也造成合作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短期行为、行政干预和各种摩擦。同时,这也使得风险投资的进出很难被定义为完全市场化行为。虽然风险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关注已久,由于担心触及政策底线而没有找到最合适的路径。第三,政府对风险投资支持的政策力度不够。为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府部门制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及鼓励措施,但现有政策缺乏系统性,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力度也不到位,并且从深度和广度上看也远远比不上风险投资发达国家。另外,由于缺乏政策法规的指导、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很难进入风险投资行业,造成政府风险资本的比例长期过高,违背了风险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

(三)风险投资机构的选择性障碍和机制约束

风险投资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风险资本介入文化产业领域较浅的重要原因。首先,我国的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投资机制。这种不成熟性表现在:风险投资规模小;风险投资未真正市场化,投资主体多为政府财政或银行;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还相对局限,多关注低风险的传统项目;风险投资家缺乏对创意产业的认知和创意产业成长的判断经验;社会上也缺乏规范稳定的评判标准和监督机制。其次,风险投资机构对文化企业的要求高。由于风险投资机构对文化产业仍然比较陌生,过往缺少成功的案例,出于风险和回报周期的考虑,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重点是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上市路径比较明确的企业。看好那些具备良好商业模式、有创造力以及有品牌附加值的内容、平台和团队,这就对文化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者,为了规避行业陌生带来的风险,投资文化产业领域经验较少的风险投资机构或者未有投资文化产业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选择跟投方式为主。

(四)风险资本和文化产业的不成熟结合引发行业内结构性失衡

大量的风险资本引入文化产业,固然为产业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第一,相较于得到风投资金注入的文化企业,未得到更多庞大资金支持的文化企业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更加难以经营下去,若行业内存在的生产商数目过少,将对行业自身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第二,风险资本更是“嫌贫爱富”的典范代表。如果在文化市场中,风险投资无法得到更多丰厚的回报,前期投入又过多,则很容易造成其不愿意再为该行业持续投入更多资金。得到风险投资的文化企业,会因为没有庞大后续资金支持其自身规模的过快发展而走向衰落,最终结果只能是整个文化行业的萎靡。第三,风险资本天性逐利,对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关注小,只是急于把企业推上市以套利。有些需要慢慢孵化、分阶段投资的企业,也被风投注入大量资金,走上快速扩张之路。鉴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还很弱小,要防止风险资本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第四,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某个领域蜂拥而至,投资比例失调情况随之显现。这将使风险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第五,盲目引资也会带来公司治理方面的麻烦。以票房上大获成功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制作公司广东原创动力由于前期缺乏资金,引入了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股东,现在面临的难题是,无论是被收购还是开发新产品,由于股权结构复杂,均难以在股东中统一意见。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投资激情的另一面可能是“泡沫”和“风险”。

综上,现阶段,风险投资对我国文化产业表现出高度的偏好,文化产业领域也频频出现风险投资介入,但由于文化产业领域壁垒的障碍、风险资本身运作过程中的阻力及两者结合后出现的新问题等原因,致使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与风险资本的结合还不深入,并且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的创新支持力度仍然较小。风险投资要与中国文化产业实现更好地融合,需要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文化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政策引导、制度建设、环境优化等各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进一步推动风险投资与文化产业的高效融合。

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摘要V。

②数据来源:《全年14家文化类企业上市 文化创意产业继续火热》,《上海证券报》,2011年3月15日。

③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页、132页。

④资料来源:http://www.chinavalue.net,《电影生意赔钱为何还有人做?》,价值中国网,2010年7月21日。

标签:;  ;  ;  ;  ;  ;  ;  ;  ;  ;  ;  

风险投资引入文化产业研究_风险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