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统计调查系统的建立_卫星遥感论文

空间统计调查系统的建立_卫星遥感论文

建立空间统计调查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空间统计是伴随卫星遥感空间的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虽然这门学科自60年代中期才正式提出来,但其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发展的前景也日益明显。空间统计调查,即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地观测获取统计数据。目前,发达国家已将其应用到军事、气象、海洋、社会、经济等领域,如国土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等。

以卫星遥感为主要手段的空间调查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统计观念,带来了统计调查手段和方式的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建立空间调查体系不仅可以避免行政干扰,能满足各级政府的需要,且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是提高统计“快、精、准”的重要手段。

建立空间统计调查体系旨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革现行调查手段,提高统计调查手段的科技含量,建立一套资源空间统计调查体系,基本满足国土资源、环境、灾害、农作物等的统计调查任务。

空间统计调查体系的主要内容可定位在资源、环境灾害、农作物三大类对象的卫星遥感调查技术的应用方面。

资源调查对象包括国土面积、森林面积、海洋区域、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建筑面积、重要线状地物等的总量、结构分布等。如全国按行政区域耕地的毛面积、净面积和坡度等级(小于25度、大于等于25度)等。

环境灾害调查对象包括植被情况、水灾旱灾情况、海洋变化情况、地震情况等。

农作物调查对象包括主要农作物的长势、产量和面积等情况。如小麦、玉米、水稻的长势、产量情况。

建立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卫星遥感图象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统计属性数据库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卫星遥感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已经在气象预报、资源调查、灾害监控、环境评估、海洋监测、军事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将卫星遥感空间技术应用到资源环境、农业等的调查统计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际上,以美国、日本、欧空局为代表,先后发射了不同类型的气象、陆地、侦察等多种卫星,对地观测卫星携带的遥感器种类繁多,波谱分辨率越来越高,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利用卫星空间遥感技术研究地球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课题,其技术已经正式列入1992年“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文件的“21世纪议程”中。21世纪,将是国际卫星遥感界在应用技术发展会上全力合作和激烈竞争的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在环境资源、土地、农作物等方面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调查统计多年,并且与传统统计调查手段比较、相互验证,不断改进和完善。

我国对地观测遥感应用从70年代起步,已成功发射了返回式侦察卫星、国土普查卫星、资源调查卫星、摄影定位卫星、气象卫星等20来颗对地观测卫星。80年代,我国先后引进、研制了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地面接受站,使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的数据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证。从“六五”到“八五”的三个五年计划中,国家与各专业部门陆续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卫星遥感应用项目,在土地、森林、农业、矿产、能源等资源调查、作物估产、气象预报、灾害检测、测绘制图、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军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公益型效益。国土资源部利用卫星遥感调查技术对我国国土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得了土地资源的详细资料。

近几年来,国家统计局与中科院等单位合作,就卫星遥感调查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我国农业耕地、森林、草地等资源的调查进行了应用,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为了对卫星遥感调查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并为今后成熟时纳入国家统计局的常规性业务工作,定期开展土地的卫星遥感动态调查和主要农作物的估产工作奠定好基础,1998年10月经国家统计局党委批准,成立统计科学研究所空间统计研究室,专门负责卫星遥感调查和有关空间统计业务的研究应用工作。

标签:;  ;  ;  ;  

空间统计调查系统的建立_卫星遥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