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论中药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论文_薛苗苗

探讨中药论中药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论文_薛苗苗

薛苗苗

河南省内黄县妇幼保健院

摘要:中药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煎药的器具、火候、水量、次数、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重要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药物的使用效果,选择适当的煎煮方法可提高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中药传统煎药方法的总结,对中药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的关系进行综述,为煎药方法的正确选择提供指导,确保中药汤剂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有效成分;临床疗效

中药汤剂指的是中药去渣取汁后而得到的液体制剂,是中药最早、应用最多的一种剂型,该剂型组方灵活,充分适应了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中药汤剂具有易吸收、作用强、疗效好等特点,正确用药有助于改善病情,但是若以错误的方法服用药剂并不利于病情的好转,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化的情况。作为中药汤剂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煎药直接影响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煎煮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中药汤剂的药效,现就中药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的关系进行综述。

1煎药原则

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取决于其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而中药有效成分能否充分溶出又取决于煎煮方法的选择,煎煮方法中的器具选择、水量控制、火候掌握、煎煮次数、煎煮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因此,煎药应遵循最优化配置原则,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1]。清代医学家徐灵胎曾讲述过煎药方法的重要性,他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中药煎煮过程实际上就是药物成分溶出的过程,期间各类成分会相互作用,进而发生复杂的反应,只有掌握科学的煎药方法,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才能够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并减少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2煎煮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

2.1煎药器具

中医论著和现代研究均认为,最为理想的煎药器具是陶罐或砂罐,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材质的器具受热较为均匀,性质也比较稳定,通常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宜选择铜铁材质的器具,因为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选用这种器具,轻者会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产生沉淀,降低药液有效含量,重者则会生成有害物质,产生毒性。研究发现铝锅也不是理想的选择,不耐强酸和强碱,煎液中还会含有铝离子,而银质器具不具有普遍性,而且其导热性较高,也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2煎药用水

水质的不同和水量的多少都会影响到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即影响到汤剂的质量。煎药用水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本草纲目》中提及的煎药用水有40余中,如井水、江水、雪水等,当然这些要求对于今天来讲很难达到,在此推荐凉白开水,因其含有的矿物质以及金属离子较少,可降低出现化学反应的概率,进而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再有,水量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水过多会延长煎煮时间,影响药物浓度,用水过少又不易有效成分的溶出,对于水量的控制,可通过经验估量法和计量加水法实现[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煎药次数,

为充分利用药材,更好地发挥其药效,1剂药通常要煎煮2次,滋补药多煎煮3次,对煎煮次数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头煎有效成分煎出率约为30%,二煎有效成分煎出率在40~50%之间,两次合并可达70~80%。如果使用的是中药煎煮机,煎煮次数不宜过多,以免药物成分发生变化。有研究显示,大黄头的头煎会促进肠蠕动,而二煎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即会抑制肠蠕动,由此可见,煎煮次数还应根据药物本身的性质来确定,以统一的模式为参照也是不科学的[3]。

2.4煎药火候和时间

李时珍认为:“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煎药需要掌握火势的缓急以及火力的大小。药物煎煮分为文火和武火,应先以武火煎至微沸,再改用文火继续煎煮,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特点控制火候和时间,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具体而言,一般药当以武火煮沸,再改用文武火交叉煎煮,头煎和二煎各需20min;解表药当以武火速煎,头煎和二煎各需10min;滋补调理药物应先武后文,煎煮时间较一般药稍久一点,保证药汁浓厚,药理持久[4]。

3讨论

中药汤剂在中医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而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疗效,因此,一定要充分掌握中药煎煮的相关注意事项。中药多是植物类干品,有着一定的体积和厚度,在煎煮前要浸泡,使其湿润柔软,细胞得以膨胀,这样可以缩短煎煮时间,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但切忌开水浸泡,具体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煎药前可浸泡,但不应清洗,因为很多药是以粉末形式存在的,在清洗时会与水一同流失掉,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儿科用药和外科用药多遵循少而浓的原则,对于一些特殊药物的煎煮,如贝壳、矿石、角甲类药物,要想煎透,确保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应将其打碎成颗粒;对于大剂量草药的煎煮,可采用煎汁代水法、多汁浓缩法,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煎煮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最为直接,煎药器具、用水、次数、火候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中药煎煮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临床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中药煎煮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选择正确的煎煮方法,可加快患者病情的好转,而选择错误的煎煮方法则会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严重者还会造成病情恶化,作为中医辩证的最佳体现,中药汤剂在煎煮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因素会应影响到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使得临床疗效产生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煎煮方法,煎药应遵循最优化配置原则,对煎煮过程加以规范,使得汤剂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出,提高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顾根网.浅谈中药煎煮方法对汤剂疗效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1,12(4):21-22.

[2]庄延双,蔡皓,刘晓,等.影响中药煎剂质量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2,11(5):1048-1050.

[3]陶春虹.谈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16(5):105-107.

[4]刘萍,王平.影响中药煎煮质量的因素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5):44-46.

[5]李学林,王璟.中药煎药机煎煮及包装汤剂过程中卫生学控制要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6(8):258-259.

论文作者:薛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探讨中药论中药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论文_薛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