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与病理临床分析论文_曹立红

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与病理临床分析论文_曹立红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301700

【摘 要】目的:分析腮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以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符合度。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50例医院收治腮腺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声像图与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腮腺淋巴瘤声像图中多表现为囊实混合型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实质组织的回声较为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肿瘤出现在腮腺耳下区,质地偏软,表面光滑且形态规则。超声声像图特点与临床病例特点相符。结论:超声声像图特征符合腮腺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超声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该病临床筛查的诊断率。

【关键词】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病理特征

腮腺腺淋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出现在腮腺导管上皮组织中,在腮腺肿瘤中的发生率为5~10%,仅低于多形性腺瘤[1]。近些年来发现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经常出现误诊为多形性腺瘤的情况,这对临床诊疗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因此,需要明确腮腺腺淋巴瘤临床诊断的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文章主要针对腮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以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符合度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50例医院收治腮腺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为(36.5±10.6)岁,所有患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腮腺腺淋巴瘤,且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声像图与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超声检查方法:采用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探头,频率为6~15MHz。患者保持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将超声探头沿腮腺做连续横切面、纵切面扫描,同时记录肿瘤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等方面的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声检查结果

本次研究中,肿瘤最小者为15mm×11mm×7mm,最大者为56mm×30mm×38mm,多数患者肿瘤直径为20~45mm;肿瘤位置:腮腺浅叶35例、峡部及深叶15例;肿瘤边界清晰者36例、尚清晰10例、不清晰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腮腺淋巴瘤声像图中多表现为囊实混合型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实质组织的回声较为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

2.2临床资料特点

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肿瘤出现在腮腺耳下区,质地偏软,表面光滑且形态规则。超声声像图特点与临床病例特点相符。

3.讨论

腺淋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认为其主要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中的异位涎腺组织,而腮腺是三大涎腺组织中淋巴组织最为丰富,因此多发于腮腺。腮腺腺淋巴瘤的主要成分为上皮与淋巴样组织,上皮组织会形成不规则腺管或是囊腔构成肿瘤的组织,其具有分泌作用;淋巴样组织中多为淋巴细胞与浆细胞,可能形成淋巴滤泡[3]。

超声诊断是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声像图主要是反映病理组织的各方面特点。因此利用超声检查联合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4]。文章对5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声像图以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①腮腺淋巴瘤声像图中多表现为囊实混合型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虽然腮腺良性肿瘤内部回声多为低回声,但是腺淋巴瘤内部回声与其他良性肿瘤相比更低,这主要是由于腺淋巴瘤组织内多含有淋巴样组织,其在声像图中的回声与其他组织中更低;同时由于上皮组织分泌的液体使得回声进一步下降。囊腺瘤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中的分泌物不断增多,从而堆积成囊,肉眼可观察到规格不一的囊腔。腺淋巴瘤也是囊腺瘤中的一种类型,因此内部存在液体成分,主要是由上皮组织分泌,并且由于无排出渠道而淤积在囊腔中[5]。腺淋巴瘤中液性成分较多,对声波的吸收相对较少,因此后壁回声增强。②实质组织的回声较为均匀:由于腺淋巴瘤实质部分主要是由上皮组织以及淋巴样组织构成,组成结构简单,因此在声像图中的表现较为均匀。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腮腺腺淋巴瘤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且由于构成物质简单,呈均匀膨胀生长,因此瘤体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这与混合瘤有较大的差异,混合瘤多为凸起结节或是分叶状瘤体。此外,临床病理组织检查发现,腺淋巴瘤的纤维组织包膜结构较为完整,因此利用超声能够清楚的观察到肿瘤的边界[6]。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中,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要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本次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具有一定的特征,需要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次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为:①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肿瘤出现在腮腺耳下区;②质地偏软,表面光滑且形态规则,这主要是由于腺淋巴瘤具有完整的包膜且为均匀膨胀生长。超声声像图特点与临床病例特点相符,从而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中[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淋巴瘤主要是通过血流信号观察,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微小病灶也能观察到,主要是通过回声探测血流信号来确定的,这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血流信号也有可能是受到声波功率大小、检查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切面的观察才可进行进一步确定[8]。此外,超声对于占位性病变也有较好的观察作用,主要通过血管血流频谱来观察占位病变的良恶性质。超声诊断具有以下优势:①操作简单,且不会对体检者的身体造成损伤;②检测的准确率较高;③价格经济实惠,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健康体检中;④能够发现细微的病灶[9]。

综上所述,超声声像图特征符合腮腺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超声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该病临床筛查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印峰.高频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腮腺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191-192.

[2]周婉,朱巧英,姜艳等.超声检查在腮腺混合瘤和腮腺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5):117-118.

[3]董立萍,车福健.高频彩超在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7):30-31.

[4]程志国.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影像诊断价值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2):179-179.

[5]丛颖,杨芳,侯兴华等.高频彩超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4-36.

[6]翟齐西,王学梅,黄崑等.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涎腺内实性良性包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1):32-34.

[7]郭永强,黄文瑜,王成亮等.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65(11):56-59.

[8]欧阳芬,赵洪利,朱新进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86(3):334-337.

[9]岳婧婧,马媛媛,宋琦等.胰腺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12(2):156-160.

论文作者:曹立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  ;  ;  ;  ;  ;  ;  ;  

腮腺淋巴瘤超声诊断与病理临床分析论文_曹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