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河流域资源环境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_森林面积论文

湘西河流域资源环境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_森林面积论文

香溪河流域资源环境状况及开发策略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流论文,状况论文,策略论文,环境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标识码:A

香溪河系长江三峡大坝坝首第一条支流,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流域总面积3183km[2](神农架林区865km[2],兴山县2106km[2], 秭归县212km[2]),兴山境内流长78km,秭归境内流长11.1km,为峡谷型河流。香溪河有东西两个源头:东源于神农架林区骡马店,名为东河;西源于大神农架山南的红河,名为西河。东西两河流至响淮相汇为香溪河,由北向南纵贯兴山县全境,至游家河入秭归县境后又汇屈平河之水,于香溪镇东注入长江,汇长江之水流入西陵峡,下泄至三峡大坝。

1 香溪河流域自然资源概况

1.1 气候资源

香溪河流域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冷暖交替多变,雨水颇丰;夏季炎热多伏旱,雨量集中;秋季多阴雨;冬季多雨雪、早霜。山峦起伏,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小气候特征十分显著。海拔较低地区,夏长冬短、无霜期长,为272 d左右;夏季炎热, 记载上曾出现极端最高气温达43.1℃,冬季温暖。海拔较高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为215 d。高山地区,冬长夏短,冬季严寒,极端最低气温为-9.3℃,无霜期为163 d。年均降水量为900~1200mm,绝对降水量充沛。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夏季雨水充沛,是降雨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41%。春、秋、冬季分别占28%、26%和5%;汛期降水量占全年68 %左右,一般以7月份为降水高峰,1月份降水最少。

1.2 土地资源

香溪河流域土壤类型繁多,共分7类土型:黄壤、黄棕壤、棕壤、 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潮土,其中黄棕壤和石灰土占土地总面积的78.6%左右。土壤肥力中等,除钾肥基本够用,普遍缺磷,大部分缺氮。该流域土地总面积为389万hm[2]左右,其中耕地面积占6.5%, 林地面积为70.9%,荒地面积为4.4%,水域面积为5.3%,其它面积(包括房屋用地、交通用地等)为12.9%。

1.3 矿产资源

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完备的地质发育,预示着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香溪河流域已发现49种矿产资源,其中属优势资源的主要有煤炭、磷矿、硫铁矿、银矾矿和花冈石。煤炭储量超过1591.2万t, 大多沿河岸分布;磷矿储量3.57亿t,储量大,品质好, 为我国三大磷矿之一;硫铁矿储量127.4万t,硫铁矿品质好,含硫量高达40%,为湖北省少有富矿;银矾矿储量2340万t;石墨矿1000万t;铝土矿2400万t。

1.4 水能资源

香溪河流经地多为深山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产水量为19.56亿m[3],平均流量65.5m[3]/s,水能理论蕴藏量30.78 万kW,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达21.78万kW,占理论蕴藏量的68.97%,每年可发电101084万kW·h。

1.5 生物资源

香溪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山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林业用地面积达276.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0.3%,高于全国森林平均覆盖率的3倍。 由于该流域地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种繁多,木本植物在1000种以上,素有“天然木园”之称。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巴山松、华山松等;经济林有:油桐、漆树、杜仲等十余种;还有我国特有珍稀树种:银杏、银鹊、连香、鹅掌揪、水青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特有的地质、气候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土特产品:核桃、柑橘、茶叶、黑木耳、香菌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各种弥猴桃、湖北海棠、宜昌橙、各种食用菌和丰富的野生名贵药材,其中药用植物787种、药用动物20种。 还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属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有:华南虎、金丝猴;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华南金钱豹、猕猴、林麝、金猫、毛冠鹿;还有大灵猫、斑羚等国家三类保护动物。

2 自然资源利用的缺憾

2.1 自然灾害

香溪河流域特有的自然环境使得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小气候特征明显。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春秋持续阴雨为主要灾害性天气。以阴雨连绵、持续低温为主要特征的低温冷害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影响很大,近30年来曾有10年出现低温冷害,造成农作物减产。基本上为“三年遇一灾,十年一大灾”,受灾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是高山地区和半高山地区。

香溪河流域土地资源贫乏,多年来因盲目垦荒,毁林造田,乱砍滥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岩石裸露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入河,洪涝灾害年年发生,其中大的洪涝十年四遇。 1964 年至1984年20a中, 有7a 出现大的洪涝, 其中1984 年的洪涝, 毁坏农田18140hm[2],死伤近200人,冲毁公路、桥梁、电站、房屋、堰塘等,造成经济损失达995万元。

域内干旱时常发生,据1958年至1983年统计,干旱年均1.2次。 其中,大旱年均0.4次,中旱0.6次,小旱1.1次,伏秋连旱1.4次,干旱严重时,部分地区人畜吃水困难。干旱威胁最大的是低山地区,其次是半高山地区。冰雹灾害也较频繁。1970年至1980年的11a中,共出现118次,年均10.7次。冰雹多沿山脉走向,而且“逢山加强,过山猛,雹打一条线”。冰雹多发生在4~10月,以6~8月居多。

2.2 水土流失

香溪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以兴山县为例,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12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1%,年均侵蚀模数为6488t/km[2],属强度侵蚀区。该流域山峦叠起,沟壑纵横,土壤松弛,每逢暴雨,必导致水土流失。自9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大量砍伐森林,发展森林工业,以及矿山开采、修公路、电站建设等工程实施,更加剧了森林植被的破坏,导致其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暴雨季节,不仅产流强度增加,而且产流时间加快,导致河水暴涨暴落,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旱涝灾几率80a以来有增无减,大量土石冲入溪河,使得河床抬高,近50a来香溪河河床抬高5m多,年均输沙量为41.3万t,输沙率5.74kg/s,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全年冲走表土层总量为1163万t,相当于破坏7.75万hm[2]的土壤表层,估计每年冲走土壤有机质11.63万t,氮损失0.87万t, 磷损失0.47万t,钾损失7.45万t,仅氮一项,相当于全年总氮肥用量的一倍,土壤肥力降低。

2.3 工业发展的局限性

以香溪河主要流经地兴山县为例,兴山县的工业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历史虽然较为长远,但规模都不很大,大多应时而生,应时而亡,近年来虽得益于国家一系列富民政策,全县工业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已拥有包括电力、煤炭、采矿、有色金属、化工、机械、电子、建材、森林、医药、食品、造纸等工业企业,年总产值达1亿多元, 尤其是电力、采矿、森林工业等有较大发展。但因为特殊的自然条件所限,要想持续发展举步维艰,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其一,首先表现在森林工业上,过去随着森林采伐量逐年增大,森林资源逐步减少,直接影响森工企业的原料来源,而危及企业发展,同时还加重了流域的水土流失;加之技术落后,加工手段粗糙,原材料浪费严重,使得企业效益低下,企业已很难生存与发展。现在,尤其经过1998年的洪涝灾害,世人对人类生存环境开始有更多关注,国家对营造长江沿岸森林防护林带也已高度重视,拨出专项资金着手实施并严禁森林采伐,这些,必将影响该流域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二,兴山县地处偏远山区,土地资源贫乏,虽然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矿产开采和加工工业已成为该地区支柱性产业,但企业素质较低,加之缺少相应的资金和技术,尤其缺少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人才稳定性差,使得加工工业仍属粗犷型加工工业,经济效益低下,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可使用土地的局限性,使成规模性加工工业受到影响,即使是能够成规模性,因缺少必要的环境设施用地,也将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人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换发展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拓展新兴产业。

2.4 环境污染

香溪河流域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逐渐显现出来。香溪河流域面积占兴山县总面积的90%,全部的工业和绝大部分的农业均分布于此。沿河两岸乡镇企业较多,共有厂矿企业18个,规模较大的厂矿企业有兴山化工总厂和郑家河煤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年各类废渣有:炉渣4018.67t、煤矸石5210t、化工废渣2540t、尾矿15000t,共计36389t 均排入香溪河中。 同时全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达196.8万t,所含废物为:挥发酚58.5t、石油类115.5t、氯化物10.2t、化学耗氧量83.67t,主要集中在兴山境内以高阳镇为中心的香溪河沿岸,秭归境内工业废水年排放量1060t, 香溪贝岩砖厂年堆放工业固体废弃物70t。香溪河受黄磷污染影响较严重, 平邑口至峡口河段分布着两个黄磷厂(兴山县化工总厂和香锦联营化工厂),年产黄磷1.4万t,排入河中的总磷达1.868t/d,造成香溪河的总磷浓度超标3.6~4.5 倍。pH值变动异常,严重时该河段鱼虾难以生存,污染物以有机污染物为主。香溪河干流年平均流量65.5m[3]/s, 对目前排入的污染物尚有较强的稀释能力,但随着污水排放量的逐渐增加,河水的自然净化能力随之降低,高阳镇至峡口河段两岸已多处呈现蓝藻带,溪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已显现出来。香溪河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不容乐观,三峡大坝建成后,随着河床水位的抬高,河水流速滞缓,更易在回水区形成污染带,使香溪河的环境状况更趋严峻。

3 开发策略探讨

3.1 改变观念

生态建设是一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空间和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合作的系统工程,是杜绝自然界对人类实行惩罚的有效手段。生态的保护、治理和建设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我国现有城镇各级领导干部都具有较高文化程度,也具备一定程度的环境意识,但仅仅是意识而已。各级领导在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时,往往仅看到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忽略了环境问题,无形中造成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威胁和人们自身健康的危害。各级领导干部要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重新学习,重新认识,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引导本地区的经济高速、健康地发展。伴随生态经济建设过程,对过去简单、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建设模式有个辩证的认识,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强化农民的生态观念,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环境意识,不能一味采取散发宣传品、口头讲解、挂宣传图等宣传形式,它仅为一种辅助的普及方式。民以食为天,要使广大农民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得到实惠,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又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通过现实使广大农民真正理解发展与保护的真谛,使他们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转为积极,自觉地维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3.2 发挥资源优势 调整农业结构

该流域的土地结构大体可概括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杂用地。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为:林特优势和畜牧业优势,基于流域内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小气候特征十分显著的特点,调整农业结构时要强调品种多样,同时有目的地进行工业结构的调整,杜绝和减少资源浪费严重、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转向农牧特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即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同时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保障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柑橘基地建设

商品性生产开发锦橙、脐橙、夏橙三橙基地,对现有产量低、品度差的品种进行更新,加速推广良种,建立植保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种植技术,实行科学种植,并结合山区溶洞多的特点,引进新的果品保鲜技术,使新鲜柑橘四季都能上市供应。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探讨果农和运输部门及个体运输户建立松散股份公司的可能性,拓展市场信息和产品的销售体系,杜绝烂果现象发生。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使果农的收益比现在增加3倍左右。

(2)猕猴桃基地建设

香溪河流域的猕猴桃为当今的稀缺果品,质量居世界前列,资源也很丰富,野生猕猴桃自然分布密集,多在600~1500m范围的半高山和高山地区,最密处可达750~900株/hm[2],估计年产量近1000t以上,紧紧抓住“野”字做文章,创出自己的特色品种,同时加大猕猴桃人工种植基地的建设,扩大猕猴桃的产量,加强消费市场的调研,开发新型饮料和保健食品。猕猴桃的枝叶具有杀虫功效,可对其进行研制、开发,生产新型环保型杀虫剂。

(3)建立特色菌类基地

域内特殊的山地气候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类资源,因分布过广,不宜采摘,阻碍了规模化收获与销售,应主动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实行联合规模开发经营,对野生菌的人工培养进行专项研究,建立特色菌类基地,一改单一生产香菇、黑木耳的经营模式,引进鲜品包装技术,迎合城区居民消费需求,拓宽山区人民增加收入的渠道,以此改善贫困山区人民的生活。

(4)建立茶叶、核桃基地

流域内核桃生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产量居全省首位, 历史最高产量为1410t,其中“露仁”薄壳核桃曾获国优称号。 茶叶是流域内传统特产之一,种类多、质量好, 主要分布于半高山地区, 产量约为194t。虽然上述特产都有悠久的历史,质量上乘,但生产规模有限,进入市场都是初级产品,应加大基地规模建设,利用山区独有的泉水,对茶叶、核桃进行深加工,创自己的品牌饮料。

(5)重视水面的利用

香溪河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但因河浅、水清,鱼的个体都不是太大,相应其经济价值也就大大降低。在有条件的地域可充分利用香溪河洁净的水质,人工饲养商品鱼。为防范投放人工饲料造成的商品鱼口感不好的问题,可把各种无毒树木的嫩枝、叶片开发成木本饲料,饲养无污染商品鱼,必定有较高的价位和销售量。据有关资料报道,木本饲料一般含粗蛋白5%~20%,粗脂肪0.5%~10%,无氮浸出物30%~41%,粗纤维10%~30%,粗灰分1%~7%,还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杀菌素等,完全可替代部分粮食加工成各种饲料,加之山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兴办野生饲料加工厂,商业前景极其可观。

(6)退耕还林,减少水土流失

香溪河流域特殊的地形、地貌,坡耕地面积较大,使得该地区生态较为脆弱。建议除保留必须的蔬菜用地外,对坡地实行退耕还林,粮食作物一律免耕,商品用粮从流域外购进。经济作物种植区裸露着的土壤,可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既增加了收入,又保障了水土不致流失,减少泥沙冲入库区。

(7)加大财政支持

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给予相应优惠,鼓励集体和个人向商业银行贷款,政府拨出部分资金,建立银行专项基金,防范商业银行坏帐损失,消除商业银行专项贷款之忧,同时政府在信息和技术上进行指导,以此来鼓励集体和个人实行集约化经营,提倡各种农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同时又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地方的财政实力。

3.3 充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依据香溪河流域多为山区、生态脆弱,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在利用国家建立三峡库区森林防护区专项资金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与完善经济林、药本植物林和观赏林基地并使之产业化。

(1)建立油桐、生漆等经济作物种植区

该流域油桐、生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质量甚优。将产品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进而取得环境优势,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和高新技术的流入,改变初级资源出售的局面,实施综合开发、利用,将其开发成天然工业原料、天然植物香料、天然色素和天然杀虫剂等。

(2)药本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全世界每年中成药的交易额约为100多亿美元, 我国仅占其中很小的份额,而香溪河流域药本植物多达787种,资源极为丰富, 药本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建议放弃大宗药本植物的种植,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名贵、稀有药本植物种植基地,与科研院所协作,开展名贵、稀有药本植物规模化组织培养的研究,引进超临界萃取技术,研制开发新药、特药和保健药品,出口创汇,光大中国的中药事业。

(3)创建濒危、珍稀和极富观赏性植物繁殖基地

创建濒危、珍稀和极富观赏性植物繁殖基地,开展与国际组织科学研究合作,争取示范工程和培训基地的国外技术援助,促进技术人才的国外培训和交流,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应用容器育苗、无性繁殖技术,使那些濒危、珍稀和极富观赏性植物得以产业化,进入城市,进入家庭。既可保护植物资源,增加地方的财政收支,又可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环境,可谓一石三鸟。

(4)建立濒危动物的驯养繁殖中心

积极保护和抢救濒危珍稀动物,利用驯养繁殖中心的技术与设备,驯养、人工繁殖野生动物,建立天然野生动物园和天然狩猎场,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出售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丰富具有巨大潜力的宠物市场,为城市人口消费提供新的品种。

3.4 发展生态旅游

该流域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条件得天独厚,要注重特色,发挥优势,开展多种形式旅游,尤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杜绝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保持原始风貌,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还应控制旅游人数,使供需矛盾人为存在,有利于森林植被、环境的维护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将流域内高岚风景区、西汉明妃王昭君故里、盘龙洞风景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来亨抗清遗址及神农架原始森林连成一片,融历史、山水、森林风光于一体。依据野生动物的习性,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时投饵以吸引野生动物觅食,使之成为新的景观,拓展特色旅游。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可有效带动商业、宾馆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邮电通讯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繁荣山区经济,缓和生存与环境的矛盾。

3.5 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工业

香溪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矿藏的无节制的开采,矿产品的就地深加工,已对环境造成危害,若继续盲目发展,必将与国家有关三峡库区保护政策相抵触,对确无发展余地、严重危害资源、环境的企业实行“关、停、转”。应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改革与拟建上海至重庆高速公路的契机,有目的、有地域地收购国有企业或以矿产资源参股,建立股份有限公司。或由政府拨出部分资金,在移民地对相关企业进行收购或控股,安置移民异地就业,改善移民过程中的相关矛盾,这些措施的实施可减轻偏远山区诸多不便,有利于高级人才的吸引,国有资产亦可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有利缓和该流域可使用土地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减少矿产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收稿日期:1999—04—06;修回日期:1999—07—13

标签:;  ;  ;  ;  

湘西河流域资源环境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_森林面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