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DEA模型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_绩效评价论文

基于AHP—DEA模型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企业论文,模型论文,绩效评价论文,冷链论文,AH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5)05-0114-06

      2015年初,中央政府提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近期的一些政策已经显示出“物流为王,掌控农产品供应链者将胜出”的导向。而从目前看,中国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主要是冷链物流企业,其高效率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对完善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中国农村现状,推动农业走向市场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冷链物流企业的形式有多种,它们在冷链物流的不同环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冷链物流企业的健康良好运作可以有效地推动整个农产品冷链产业的技术研发、设备更新、资源整合和市场化。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较晚,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成本较高、硬件设施不足、技术含量少、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而对其企业绩效进行精确的评价对于判断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在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数据搜集的基础上,针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特点,基于AHP—DEA模型对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一、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及原理

      (一)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及思路

      国外学者对物流或冷链物流企业的评价主要用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其中,层次分析法由T.L.Saaty提出,可以将对物流企业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结合起来进行评价。Zadeh L.A.提出的模糊综合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广泛用于物流绩效评价中。而Robert和David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模型则由于其简单、全面和易操作而被应用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评价中。数据包络法(DEA)由A.Charnes和W.W.Cooper等提出,可以用于评价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部门”,现在也大量运用于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中。[1]

      中国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少,已有的研究中也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但并没有学者利用到AHP—DEA模型。在此之前,周兴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并依据比较结果提出了中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几条建议,但其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缺乏数量化的概念,使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2]曹影针对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冷链物流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管理制度、技术设备先进性、物流时间效率、成本费用、食品保质度、库存环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例子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平衡计分卡弥补了层次分析法指标单一定性的缺陷,但它在实际中的实施比较困难且不能为企业提供流程改进的方法。另外,魏亚飞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中国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虽然该评价方法存在严密的科学性,但在使用时缺少定量的数据,不易使人信服,且并不能为企业提供新的方案。[4]而后,在DEA模型的运用上,许谓书、樊相宇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流程、总体效益、风险评估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DEA模型,对陕西省11个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情况进行分析,为衡量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表现提供了新的方法。[5]而在评价一般物流企业的绩效时,杨德权、裴金英在建立物流系统综合评价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无法考虑决策者偏好及层次分析方法主观性影响过大的缺陷,提出了DEA和AHP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系统绩效进行评价。[6]另外,张宝友、李化、方凯、林珊等学者也运用AHP—DEA模型对中国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但并没有将其运用于冷链物流领域。[7]

      通过比较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因素,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绩效。平衡计分卡法虽然可以量化企业的绩效,但只有对企业的绩效进行一定的评价,不能对其改善进行有效地指导,不适于长期战略的制定。研究中选择使用AHP—DEA模型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将AHP与DEA法结合,既保留了AHP法定性化和DEA模型数量化的优点,又修正了AHP法的主观片面性和DEA模型不能考虑到决策者偏好的缺陷,使得企业绩效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其次,AHP—DEA模型不仅可以全面、有效地评价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还可以针对企业绩效的改善提出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国内已有的研究中多数为对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专门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评价的较少。因而,本次研究利用AHP—DEA模型对中国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以协助企业分析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为冷链物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指明方向。

      图1清晰地反映出研究中利用AHP—DEA模型评价冷链物流企业绩效的思路。进行评价时,先确定决策目标是评价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根据决策目标和冷链物流企业的特点来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AHP法,通过专家评分得到各个指标的综合权重排序,并将以此作为选取DEA模型中输入输出指标依据。而后从企业中得到相关指标数据,建立适当的模型,从而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将AHP法与DEA法结合最后大限度地消除了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主观因素,科学、客观地评判一个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8]

      

      图1 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思路

      (二)AHP法原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选取合适的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是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杨德权、裴金英在研究物流系统的绩效时将具体的指标分为运输、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潜力4个方面对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他们又以运费占物体价值百分比、物品损坏率、动力利用等7个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说明运输情况;以物品错发率、库存额、库存周转天数等8个指标来说明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量化指标为客户变动的提前期、传输错误率、网络覆盖率等7个指标;而发展潜力以平均发货期、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6个指标来表现。[9]林珊、温惠英利用AHP—DEA模型评价物流公司的绩效时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以运输质量评价为目标层,以安全性、迅速性、及时性、方便性、经济性5个方面11个具体的指标为准则层对A、B、C三个方案进行评价。[10]钱玲英在评价物流企业竞争力财务综合情况时用了人力资本运营能力、物流产品营销能力、内部管理能力、物流产品服务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服务提升能力6个方面18个具体的指标。[11]与常温物流不同,冷链物流的要求更复杂,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另外,冷链物流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都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且冷链的运作始终和能耗成本密切相关。由于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根据学者们对常温物流企业的评价,结合冷链物流企业的特点,研究中构建了具体的冷链物流企业指标评价体系。其中,决策层即为我们的决策目标。中间层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财务绩效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服务绩效指标和人力绩效指标。其中,财务绩效指标可以具体表现为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运营绩效指标则可以用库存周转率、冷库利用率、冷藏车利用率和食品缺损率来表现;而成本费用利润率、物流成本推出率等指标则可以反映企业的服务绩效;技术人员比例、劳动效率与员工素质三个指标可以用来表现企业的人力绩效,这些具体的指标共同构成了指标评价体系的最底层(详见图2)。

      

      图2 冷链物流企业指标评价体系

      (三)DEA模型原理

      数据包络法(DEA)不需要权重假设,假定每个投入都关联到一个或多个产出,且投入与产出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以决策单元投入产出的实际数据求得最优权重,这样排除了许多主观因素,使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一般在运用DEA模型对某类企业的绩效评价时,多采用横向评价的方法,即以同一时间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作为决策单元建立模型。[12]研究中,为了全面地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采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冷链物流企业近年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此时,可以基于Malmquist TFP指数来测度生产力的变化,并把生产力的变化分解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其中,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如下:

      

      上面的式子代表与生产点

相比较的生产点

的生产力。比1大的值代表从t到t+l时期的一个正的TFP增长。事实上,这个指数就是两个基于产出的Malmquist TFP指数的等比中项,一个指数使用t时期的技术和另一个时期t+1的技术指数。[13]

      二、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企业的逐步发展,与冷链物流企业相关的上市公司也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并形成了冷链物流概念股。这些冷链物流企业大体分为四类:冷藏保鲜设备生产企业、冷藏车辆生产企业、低温冷藏物流企业、自建冷链物流储运企业。根据这些企业的冷链业务类型、规模以及发展状况,研究中从低温冷藏物流企业与自建冷链物流储运企业中选取10家企业,对其2012年10月到2014年9月底的发展季度指标建立DEA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绩效评价。

      (一)基于AHP法对指标进行排序

      在建立DEA模型前,我们要根据AHP法来选取投入与产出指标,根据冷链物流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将评价指标分为财务绩效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服务绩效指标和人力绩效指标四个方面,最终得到了图2中的指标体系。根据图2中的指标体系,相关专家结合企业的状况,对所有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分层次打分,而得到判断矩阵,下表1为A—B判断矩阵。

      

      运用归一化求和法,可以求得判断矩阵A—B的权重向量:

      ω=(0.4527,0.0990,0.1708,0.2775)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以知道判断矩阵A—B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运用相同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得到最底层各指标的权重。综合中间层与最底层的指标权重,算出最底层的综合权重后,将综合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如表2所示。

      

      从最后得到的结果,将最底层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发现,对冷链物流企业绩效影响最大的五个指标分别为: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库存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技术人员比例。考虑到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我们将资产负债率和库存周转率作为投入指标,将营业利润率作为输出指标建立模型。

      (二)建立DEA模型评价公司绩效

      依据AHP法得到输入与输出指标后,就要建立DEA模型,评价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基于前一部分对输入输出指标的选取,从这些企业2012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季度报表中可以得到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和库存周转率三个指标的原始数据。以这十家冷链物流企业作为决策单元,利用原始数据在软件中建立DEA面板数据模型,观察公司在这八个季度的绩效变化。求解DEA模型,可以得到表3的计算结果。

      

      各个企业的效率平均值都是按照几何平均法计算出来的,表中的NaN表示由于零或负数的平方根,在计算平均值时看作为零。建立模型后可以得到效率变化(effch)、技术进步变化率(techch)、纯技术效率变化(pech)、规模效率变化(sech)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tfpch)五个指标。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个部分。在上表的结果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若大于1,说明它是增长的,若小于1,则说明它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变化率大于1说明有新的技术、知识或新的组织结构使人们的经济活动水平提高,技术在进步,反之技术在退步。而效率变化是在固定的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的最大产出比,如果效率变化大于1,说明效率在改善,反之在恶化。规模效率变化反映出企业是否是在最合适的投资规模下进行经营的规模效应,规模效率大于1表示规模的优化,而小于1表示了规模的恶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表明企业技术运用水平所产生的效果,如果大于1就表示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反之为下降。

      (三)结果分析

      分析建立模型后得到的结果,可以发现这10家冷链物流企业在5个指标的数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明显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具体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结论。

      一方面,从整体来看,10家企业中有6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是增加的,而中储股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说明基本没有变化。其他3家企业中,海博股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是0.811,说明其TFP近期内是处于下降的状态,而金字火腿和永辉超市TFP变化值可能为负而无法识别,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其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增加。就效率变化而言,除金字火腿和永辉超市两家企业的数值无法识别外,其他8家企业中,大众交通、中储股份和海博股份在这期间的技术变化分别为0.988、0.957、0.805,反映出这3家企业的固定投入的最大产出比下降,效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另外,由于大众交通和中储股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而效率下降,说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依靠于技术的进步。在纯技术效率的变化上,可以发现只有锦江投资的纯技术效率上升,而其他4家技术效率上升的企业是依靠于其规模效益的增加。因而,从整体来看,虽然10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全要率生产率提高或不变,但10家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进步变化尤其是纯技术效率并没有显著增加,多数企业处于下降的状态,企业的技术进步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另一方面,将这10家冷链物流企业分为低温冷藏物流企业和自建冷链物流储运企业两类,通过计算这两类冷链物流企业各指标的平均值对这两个类型的企业进行比较。低温冷藏物流企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1.040,而自建冷链物流储运企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0.5635,明显小于低温冷藏物流企业的值。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自建冷链物流储运企业的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率和规模效率变化均显著小于低温冷藏物流企业的值。与金字火腿和永辉超市建模结果中的无效指标息息相关,如果剔除这两家企业的值而单独计算出农产品与雏鹰农牧的平均值是显著大于低温冷藏物流企业的平均值的,说明自建冷链储运企业之间的冷链技术效率、规模效益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低温冷藏物流企业间的效率差别并不是很大。另外,从结果来看,虽然两类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均是下降的,但是自建冷链物流储运企业的平均纯技术效率要大于低温冷藏物流企业的值,反映出自建冷链物流储运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运用水平,其整体技术使用的效率的特点值得低温冷藏物流企业学习借鉴。

      三、结论及启示

      AHP—DEA模型将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修正了AHP法和DEA模型存在的缺陷,最大程度地利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公司的绩效。对10家冷链物流企业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9月八个季度连续经营期间建立DEA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发现,10家冷链物流企业中,只有一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提升了,其他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均处于下降的状态,说明中国冷链物流企业在技术方面还需有较大的提高。其次,自建冷链储运类企业间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有着差异较大,各不同企业需要相互学习、整合资源,提高整个冷链物流产业链的科学发展。基于模型建立的结果,可从以下几点入手推动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与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首先,引进冷链技术,提高冷链作业效率。冷链物流是以制冷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先进的技术设备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技术效率发展较慢,冷链行业对于先进技术、设备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冷链技术水平表现为冷链物流中心的冷链运输体系、建造水平的完善水平和冷链全程温控水平。而中国冷链设备制造整体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并不是很乐观,因而,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冷链管理技术,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自主研发冷链技术,促进中国冷链行业的蓬勃发展。

      其次,融合物流资源,促进产业链间协调发展。从冷链物流企业的类型来看,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的冷链物流体系在技术、设备和效益方面表现突出。而有些企业的冷链物流体系相对落后,且不同冷链企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一状况,冷链物流业内不同的企业要相互借鉴学习、整合资源,使得整个冷链产业链实现整体化、科学化、协调化。现在的市场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条供应链内部各方互相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冷链物流企业作为一条供应链的重要成员,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依靠冷链企业间的合作不仅可以为冷链物流企业注入活力,还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进而增强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优势。

      最后,依靠网络平台,构建整体信息技术。在信息化技术繁盛的今天,各产业都要依靠网络来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平台为冷链物流供应链各方提供数据交换,数据分析和企业协作信息使物流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实现可视化。此外,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中国现阶段多数冷链物流企业还尚未实现对先进的ERP管理系统的利用。ERP系统的使用可以为企业实现自动化销售管理、订单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等,在企业的运行中通过优化企业资源达到资源效益最大化。本文随机选取的十家冷链物流企业多数时间处于非DEA有效的状态,存在着较严重的资源冗余情况。信息化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引入可以帮助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资源,促使企业达到规模与技术的有效状态。因此,建设网络平台、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冷链物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冷链物流企业在了解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要积极引进高端冷链物流技术、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同时不同冷链企业间要相互合作,以促进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另外,由于AHP—DEA方法具体较强的操作性与适用范围性,在实务中,还可以采用单个企业纵向建模的形式,将AHP—DEA模型更广泛地运用于不同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为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标签:;  ;  ;  ;  ;  ;  ;  ;  ;  ;  

基于AHP-DEA模型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_绩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