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党的监督思想_党内监督论文

充分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党的监督思想_党内监督论文

全面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关于党的监督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关于党的监督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关于党的监督的思想,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执政党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关于党的监督的重要论述,笔者认为,邓小平党的监督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

一、党内监督制度要规范化

规范党内监督制度是搞好党内监督、提高执政水平的基础,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是端正党风、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举措。

党内监督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照党章和其他重要法规进行的相互督促的活动。长时期以来,党内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监督效果不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党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统管全局的监督条例,没有建立相互配套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党内监督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据。所以,为了实行严格的监督,邓小平指出:必须“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215页。),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1992年初,他在南巡谈话中再次强调,我们要“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可见,邓小平把党内监督制度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权力的二重性及其运行过程告诉我们,如果对权力失去应有的监督和制约,必然会出现负面效应。为了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必须加强监督制约。制度是监督的依据。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度,监督就会显得软弱无力,难以达到监督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完备的党内监督法规制度,是健全党内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要使监督制度规范化,就要改革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建立党内监督的领导新体制,以纵向领导为主,加大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工作领导,为以权力制约权力提供体系保证;就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党风党纪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在长期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并以党内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就要根据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对新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度新的制度,消除党内监督在新的形势下有可能出现的真空地带等。只有健全党内监督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监督与被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彻底改变目前党内监督现状,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党的政治生活要民主化

实行民主政治是对权力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建国前夕,毛泽东同黄炎培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民主监督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156~157页。)

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的制约权力要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指出:“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215页。)。1957年,他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又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270页。)“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性,把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之一。

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关键是要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原则执行得怎么样,关系到能否真正有效地加强党内监督。这一原则执行得好,就能起到加强党内监督的积极作用,因为发扬民主是实现权力约束的前提;这一原则执行得不好,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党内监督,甚至会亡党亡国。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303页。)同时,他认为,加强党内监督,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集中制得以贯彻执行的保证措施;加强党内监督与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透明度,要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党内发生的一切事情的过程,以加强党内监督。

三、党的组织生活要严格化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党内监督的好形式之一,是搞好党内监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组织保证。

加强党内监督,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邓小平对此做过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干部的监督主要是党的组织生活会的监督;“严格党的支部生活极端重要,没有支部生活就没有战斗力”(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160页。);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要求党的生活严一些”,“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270页。),等等。因为,只有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才能使党员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不犯大错,不犯全局性错误,不犯长期性错误;只有严格良好的组织生活,才能真正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从而加强党员干部之间的沟通,进一步形成合力,完成党的事业;只有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才能使权力授予、权力运用的过程和结果得到有效的监督,从而杜绝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蔓延;只有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党的组织生活会召开要经常化,并要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章要求,经常参加党支部、党小组的生活会,领导干部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主动汇报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工作情况,公开检讨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批评和监督。任何党员干部都不能成为不受任何人检查和监督的“特殊党员”。要坚决克服组织生活会图形式、走过场的倾向,使每次组织生活会的召开,既弄清了问题,又团结了同志;使每次组织生活会的召开成为催人奋进、开拓进取的一个又一个的新起点。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这“三严”,归根到底,都要通过党的组织生活会来落实。我们一定要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使党的组织生活会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党的监督渠道要多元化

对党的监督是个系统工程,它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离不开各方面协调一致的配合。只有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把人民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才能有效地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

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指出: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内的监督,第二是群众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关于党内监督,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成功地解决党内监督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党的监督,其目的是要使党的组织真正成为各个企业事业的骨干,真正成为教育和监督所有党员的组织,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关于群众监督,邓小平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332页。)“扩大群众的监督,很重要”(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272页。),只有接受群众监督,随时倾听群众呼声,我们党才能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关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邓小平指出:“有监督比没有监督好,一部分人出主意不如大家出主意。”(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273页。)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05页。)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监督及其他形式监督在党的自身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创造条件,疏通渠道,实现监督渠道的多元化,增强监督效果。只有让各种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将党的各个机关和各类人员置于党和人民的严密监督和有效制约之下,才能使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现象得到控制和根治。

五、党的监督机构职能要强化

党的纪检部门是党内监督的职能机构。加强党的纪检部门的监督职能,是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实施党内监督、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键。

列宁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建立党的纪检机关及发挥其职能。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共(布)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建立了党的监察体制,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完善党内监督的方向。邓小平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加强党的监督的有关论述,根据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党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十分关注党内监督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能的充分发挥。他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政府的监察委员会要建立和加强起来,这是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监督党员遵纪守法的重要武器。”(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160页。)“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332页。),“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要加强”,“要把管理和监督干部的经常工作好好地建立起来,把监察工作好好地加强起来,把干部的鉴定制度恢复起来,这样做极有好处”(注:《邓小平文选》,第1 卷,331页。)。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强调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要强化党的监督机构的职能。为此,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监督检查机构,使这种机构自上而下成为一体,做到有职、有责、有权,因为,没有一个有相应地位和一定权威的监督机构,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其次,要强化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使在监督机关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要对他们加强党内监督的一般原理和程序的教育,加强党内监督的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法纪教育,使他们明确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监督是他们应尽的历史责任,使他们意识到他们的监督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是否坚强有力,关系到党内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完善。从事监督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要严于律己,构筑坚固的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堤,在党和群众面前,树立监督工作的权威性。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干部,越要进行严格监督。改革开放是长期的方针,党内监督是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在邓小平关于党的监督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确保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纯洁、坚定与坚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标签:;  ;  ;  ;  

充分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党的监督思想_党内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