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论文_罗映红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论文_罗映红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小学 514500

如何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数学素养得到提高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形成技能

问题解决的技能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形成,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练习设计要切合实际,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对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教学后,先请学生回顾整理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等,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4、45页的第2、5题,求平均温度和平均路程,使学生掌握一节课的基础知识。

二、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1.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交流算法,优化解决方法。可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确定算法,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

4.自我评价,检验成果。即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筛选问题

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于新的数学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原来学习过的数学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呈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

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教师先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提出的数学问题(谁收集的最多、谁收集的最少、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等等),再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个问题提得最好,最终确定“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为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拓展训练

可利用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求出每班参加兴趣小组的平均人数并谈谈看到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这样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能力、强化了思维。

五、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

教材中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将书中的主题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收集矿泉水瓶的活动,并将本组收集的数据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上课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示某组同学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这样让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收集数学信息,他们热情高涨,上起课来也更加积极。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这几个教学策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论文作者:罗映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论文_罗映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