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化铸魂育人实现路径研究-以唐山学校为例论文

校史文化铸魂育人实现路径研究-以唐山学校为例论文

校史文化铸魂育人实现路径研究
——以唐山学校为例

郭树清 张艳凤

唐山学院 河北唐山 063100

摘 要: 新形势下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本文探索从校史文化角度,结合地方历史文化元素,深掘校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探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根铸魂的新渠道、新路径。

关键词: 新形势;培根铸魂;路径

本章以唐山学校历史文化背景为例,结合今年两会习近平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等重要讲话精神,探索从校史文化育人的新视角、新路径,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创新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作用,发挥校史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根铸魂功能。

1 编纂校史文献,挖掘校史育人红色基因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它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校史对于学校的重要性,如同国家历史之于国家,知其校史才能爱其校。校史是广师生员工和学校校友重温初心、牢记使命、寄托感情、表达思念的心灵驿站。校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能够发辉价值导向、思想启迪、灵魂塑造的作用。

1.1 挖掘典型事例,打造红色文化传播阵地

唐山作为冀东抗日基地,一些师生积极参加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在北平“一二九”运动影响下,唐山丰滦中学、省立第四中学、交通大学工学院等校师生在伪政权建立之初,举行罢课集会,声讨日军侵略华北。[2]针对唐山的红色文化历史遗址丰富的地域特点,学校可以组织专门人员根据市档案馆现存文献资料记载,走访当时参加或经历事件的前辈、校友或其后人,在他们手中或许有一些老物件,根据其凭记忆的口述资料,在经过文献考证,抢救挖掘一些遗失或误传的历史资料,不仅丰富考证了档案文献,又有实物加以佐证,使红色记忆更加深刻。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广泛宣传广播,用前辈和校友的爱国行为和革命精神引领后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把学校打造成红色文化的传播基地。

1.2 整理校史,弘扬创业精神

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史整理和研究工作,加强校史的收集、整理、并不断挖掘蕴涵。根据所在学校的文献档案资料走访学校现存创业者或者其后代,及时收集散落在各处的留有学校印迹实物:手写的工作总结、教案、备课本、学校建筑图片照片等,注重口述史访谈记录整理,不断丰富校史资料。整理口述史资料,并编纂成为校史读本,广泛宣传和阅读。

2 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尝试开设校本育人课程

2.1 深挖历史渊源,编印校本校史教材

根据唐山工业城市和冀东革命圣地特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深挖历史渊源,编印校本教材、校史手册。结合近现代史课本内容,结合洋务派创办开平煤矿,结合唐山现有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唐山工业博物馆、1889唐山启新工业园等唐山近代工业遗址,编印地方史《唐山史》读本,作为校本教材。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要讲好校史,更要详细讲述唐山历史,讲述开滦集团的形成过程,说明近代唐山市踏着血与泪的脚步,艰难缓慢地发展为中国北方近代工业摇篮。通过校史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

2.2 珍视城市文化和革命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念蓉吃得很少,这让楚墨的四菜一汤基本保持着装盘时的模样。念蓉离开餐桌,去卧室,打开抽屉,准确地抽出一本影集。那是很久以前的影集,里面放着很多楚墨大学时候的照片。念蓉翻动影集,很快找到其中一张。照片上,四个年轻人手拉着手,身后,四辆并排的单车。

针对机会网络节点移动性、节点间间歇性连接导致其网络结构随时间频繁变化的特点,本文采用模式分类方法,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进行多节点间的链路预测.

利用重大节日,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本地历史文化遗址,有时间还可以亲临实境现场教学。唐山除了中国最早的工业文化遗址外,作为冀东革命圣地和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故乡,还有许多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3 重视校史教育载体建设,拓宽校史育人渠道

3.1 建立校史馆(室),打造育人平台

除了传统校史馆(室),档案馆、校刊、校报等校史宣传教育之外,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融媒体手段加大校史文化宣传力度。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宣传一些具有唐山特色或时代特点的励志故事,播放弘扬时代精神的视频、微电影等。介绍“老马识途”“不食周粟”等著名典故;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大刀进行曲》。让校史育人入脑入心,增强校史文化的现代感和教育效果,形成网上网下校史文化教育的最大合力。

3.2 利用融和媒体手段,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

校史文化展示了学校发展变迁,而每个学校的创立、发展、壮大不仅凝结着学校先贤的血泪和汗水,纪录着创业者和耕耘者播桃种李、负重前行的艰辛与收获,在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创业精神、奉献情怀、报效祖国、服务他人的崇高品德和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理想人格以及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坚定的科学精神,这些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生动、直观、真实、鲜活校史教育素材。学校可以根据条件创办校史馆(研究室)、档案馆(室)。利用校史馆向新加入党团员、学生家长、校友等开放,既是对师生潜移默化、实例典范教育的重要基地,又是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的一面窗口,成为宣传学校的靓丽名片,不但增强广大师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又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4 重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营造校史育人氛围

在校史文化中可以融入地方红色文化元素,把红色文化精神元素融入到校园景观建设之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学校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校歌校训、家国情怀等精神元素融入到校园景观建设之中,充分体现以校园文化塑造人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文化的铸魂功能。此外还可以别具匠心地在校园环境雕塑名人主题塑像、刻写名言典故等元素,展现学校发展的精神内涵,巧妙塑造独具特色的视觉形象,不断深化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强化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校史元素融入到校园景观建设之中,充分体现了以优美环境熏陶人、以校园文化塑造人的教育理念。人文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萦绕,让学生浸润其中,体验、感悟文化氛围,褪去浮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总之,当今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青少年处在快速成长的人生阶段,需要全社会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国防’事业,是事关中华文明基因传承的重要工程”的思想意识,引导青少年更好地成才成长。

一个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由他的成熟度决定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得到提高与增强[7].“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融多种教学活动于一体,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切入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特质方面,“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比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活动作用明显.“串联式”实践教学活动在强化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专门训练的同时,强调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获得了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郭树清,张艳凤.新形势下校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以唐山学院为例[J].科技风,2019(5):55-56.

[2]赵竟存.穿越时空看唐山[M].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12.

项目: 本论文属于唐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9立项项目,项目名称《校史文化铸魂育人实现路径研究——以唐山学校为例》(项目编号:TSSKL2019-098)

作者简介: 郭树清(1971-),女,河北唐山人,汉族,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校史研究;张艳凤(1973-),女,河北唐山人,汉族,馆员,主要从事档案、校史研究。

标签:;  ;  ;  ;  

校史文化铸魂育人实现路径研究-以唐山学校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