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论文_成丽宁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中,要重视文化的选择,在立足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要合理增添多元化和现代性教育文化,以此来提升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质量,提升校本课程活跃度。本文对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课程开发;文化选择

一.引言

校本课程开发属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文化的选择,提高民族校本课程开发质量。

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概述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它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这样两层内涵。所以,在探讨什么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概念时,“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是首先应该加以明确的。综观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可以看出,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着这样两种典型的理解: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的课程开发”。综合这两种认识和“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本研究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种“以校为本的课程”的开发,这两者实质上并不存在意义上的冲突和差异,如果一定要区分二者的话,两者的差别就体现在其所涵盖范围的大小不同。具体看来,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根本的课程开发,它是一种学生教育需求的集中体现;第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基于地区”、“基于学校”,由相关人员充分利用学校或社区资源等进行的,在这当中必然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开发或称为校本转化;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种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失去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就不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不论是学校课程,还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的校本转化,只要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我们所希望和倡导的校本课程开发。具体的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可见下图。

三.以新疆为例来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校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在众多的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学会学习,更好地认识学习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因此,在面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发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扬长避短,相信一定会有较好的成绩。

1.明确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价值,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满足不同学校的特殊需要、形成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策略。没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学校是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学校来说,不端正的教学思想、不明确的办学思路是其学校陷入“用的没学,学的没用”尴尬境地的主要原因。

2.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培养教师多元文化知识和能力

一般而言,学校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如脱产进修、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等,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知识。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然而,新疆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学校和班级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带着不同的文化、语言和生活习惯,在学习和课堂中相互交融、碰撞。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尊重这些差异,承认这些差异,承认每一种文化存在的合理与必要性,同时将这些差异视为一种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活动进行,如进行脱产进修、教师业务学习时,开设少数民族艺术、区域地理、历史、乡土考查等课程,对本地区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生计方式、社区聚落、文化形态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增进教师关于文化、多元文化知识和相应本土文化知识的了解,形成他们对本土社会多元化的认同、接纳和归属感。让教师了解一些民族风俗,使得他们在面对不同民族的学生时,能够正视学生的差异,发掘学生的特长,能与不同民族的学生分享不同的文化。在举行教学技能大赛时,把教师的这种个人文化即民族文化素质作为一项评价标准,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知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向学生传递着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接纳。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就是榜样,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会不自觉的学习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民族产生自豪感。

3.进行参与式校本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要求教育制度范围内的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强调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重要地位的教育民主运动,是一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教育哲学。对教师来说,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概念必须包含有教师发展,教师需要获得必须的技能才能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才能履行相应的课程权利与义务。正如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所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课程开发队伍是关键,这支队伍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支持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4.立足学生发展需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目前,“少数民族文化无法在学校课程中得到传递,致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里习得的普世性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无法建立有机联系,无法满足他们带有地域性、民族性的发展需要,导致他们对于基础教育课程产生陌生感和自卑感,在学习过程中倍受挫折,这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陶行知先生说:“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的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教育需求是如何使学生掌握因地制宜,进行边疆建设的知识与技能。针对这些需求,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是该地区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是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就面临就业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中途失学、辍学,只有少数部分人继续接受后续教育。因此,“生存教育”是学生的头等大事,生存教育应该成为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学生应当接受当地经济文化类型孕育的生计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以求在不升学的情况下,顺利进入社会,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乡,在为家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求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生存教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四.结束语

文化的合理选择是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涉及难度较大,必须要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选择合理和民族文化,融入课程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充实民族文化的传播渠道,发扬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马志颖.民族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3]钱民辉.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01:47+52.

[4]陈鹏.民族文化认同下的京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5]祝婷婷.乌鲁木齐地区中学校本课程中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6]苏慧.西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文化品格弱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

[7]海路,滕星.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1-7.

[8]孙艳丽.酉阳县中小学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

论文作者:成丽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论文_成丽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