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的若干思考论文_孙丽娅

关于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的若干思考论文_孙丽娅

(重庆市酉阳民族小学,409800)

摘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实践性学科知识,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也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还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策略,必定会影响到小学科学教学事业的有效推进。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展开思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育教学 现状 展开思考

引言: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科学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副科,所以长时间处于被教师和家长所忽略的状态。正因为学生以及家长对科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存在本质上的误区,进而使得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长期得不到培养,这实际上也是不符合我国对于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的。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1.1全体性原则。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到学生在性别、兴趣、民族、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学习指导,实现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应是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能动的过程。科学教学要尽可能让他们直接参与探究,主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1.3探究性原则。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既是目标,也是方式。在其他教学方法辅助下,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应充分向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增强探究能力,形成重事实、善质疑的科学态度。

1.4开放性原则。科学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教学空间,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创新和选择创造最大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学校、家庭、自然、信息媒体中的各种资源,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经验、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帮助他们形成科学认知,积累学习经验。

二、关于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的若干思考

2.1坚持直观教学,巩固学生兴趣。研究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从而使得小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所以,教师要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学《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课程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方式、方向,极昼、极夜等抽象的现象,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巩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比如:在讲授《日食、月食》一课时,可以把实物教具“三球仪”带到课堂,通过直观的教具,使学生很容易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日食产生时,月球正好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了,我们看太阳好像缺了一块,或完全看不到太阳了;月食产生时,地球正好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光又被地球挡住了,我们看月球就像缺了一块或完全看不到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讲解日食、月食的现象时,我把三球的位置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这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对学生原本的兴趣进行巩固。

诸多的课例证明,直观教学,在巩固学生兴趣方面的效果远远要高于教师单纯的知识讲解。

2.2引导学生制作生活化的材料。研究调查发现,小学生的科学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斌不利于他们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不利于科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而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制作生活化的材料。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常见的有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材料,并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2.3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透彻理解。现如今,小学科学教材上的知识点都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等特点,想要让学生对此进行理解,教师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策略。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学生透彻理解重要知识点。

比如: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相关章节的时候,其中有篇课文要求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种植凤仙花的,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实地种植凤仙花,但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在上这节课之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上网收集与之相关的动画视频和图片等资料,并做好一个PPT,然后再在上课时把凤仙花的种植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看到播种凤仙花时是如何进行选择种子、如何放进泥土里、如何进行下种、如何进行浇水,让学生感觉到就好像是自己在种植凤仙花一样,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对如何种植凤仙花就比较容易理解。

三、结语

长期以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都是令众多科学课老师头疼的一大难题。凡是从事过科学课教学的老师都有同感,科学教学课堂很难把握和控制。虽然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教师而言,加强科学课程活动的有效教学,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进而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沈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

[2]许萍萍 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有效整合的几点建议[J]青年文学家2015.03

[3]冯洁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探究[J]教育科学2016.07

[4]杨茂红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7.03

[5]江丹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6

[6]冯毓俊 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J]新课程2015.10

[7]朱栋宇,武维浩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研究与探讨[J]文理导航2015.06

论文作者:孙丽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关于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的若干思考论文_孙丽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