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发展论文_黄亚

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发展论文_黄亚

(江苏盛泽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苏州 215228)

【摘要】综述了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机能影响的重要性和干预方法。指出针对性体位护理的措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恢复的重点,本文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的临床症状提供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机能;体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164-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其发病时,伴随胸骨后急剧疼痛,并且有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等情况,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其预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视。急性心机梗死(AMI)在发病时患者的心肌耗氧量会逐渐上升,使患者的心脏负荷会增加[3];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在临床中非常受到重视[4];患者在进行治疗必须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而据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处于一般的平卧位体位时,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尿潴留以及便秘等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并且由于大多数时间患者均在床上休息,因此采取如何的体位和卧位也非常重要[5];李姝颖研究发现[6]临床中加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体位护理干预,能够辅助患者病情恢复的更好,从而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目前总体的实施效果良好,已经在临床中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文章现对此进行综述。

1.急性心肌梗死体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体位在临床中是指患者的肢体摆放和姿势,体位护理是临床中非常重要的护理。如对于经常卧床的病人来说实施体位护理干预能够起到辅助恢复病情的作用。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多要求住院前3d平卧位休息,而后渐次采取半卧位、床边坐位的护理措施。200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对于本病的平卧位时间不应超过24h[7]。可见,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体位护理干预发挥了一定的重要性。

发病早期通常采取平卧位进行救治,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但长时间的绝对平卧位会使患者回心血量减少,同时并发腹胀、食欲下降、烦躁抑郁等,增加护理风险[8]。体位干预能够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负荷、促进心肌功能的快速恢复[9];由于很多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并不了解正确的体位姿势对于病情的恢复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矫正以及加强体位护理干预。

在近年来对于体位干预的相关研究发现,体位的护理干预有很多方面,从患者的姿势上的纠正,以及患者在进行排便以及用餐时的体位变换,以及变换的时间等,均能够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10]。谢雪梅、张娟等人研究表明[11]半卧位患者的排便时间比平卧位患者的排便时间更短,并且合理的体位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避免患者在经过长时间的卧床,导致患者身体的功能失调,或者在情绪的方面产生抑郁的情况。因此实施体位护理干预能够加强和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临床中护理的观察和研究,为临床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体位护理提供了一定的护理依据。郝永红、秦娅丽等人研究临床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体位护理干预中[12],有效的保护了早期进行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机能,并且减少了患者的不适症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2.心梗患者体位护理干预方法

目前,临床中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很多种,其中体位护理是一种能够辅助患者恢复的护理方法,涉及到体位的变换时间、患者的姿势的形式等;具体如下。

2.1 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教育

郑晖通过研究发现[13],超过90.0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体位的正确姿势不足够了解,大部分的患者由于患病,对与体位的变换的配合度并不高,从而容易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导致身体功能的下降,恢复的速度减慢,因此对患者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宣教,增强患者对于病理知识和体位护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前提。并且相关研究表明,基础的教育一定做到详细和具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患者和家属普及的具体知识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学、病因、发病原因、和临床的具体症状、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体位护理的效果、并发症及其危害等多方面,目的是提高患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认识[14]。纠正患者的错误观点以及不配合护理的行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机能的体位护理依从性。

2.2 体位变换前准备措施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时,最好使患者的休息床为手动电控式床,方便在0°至90°的位置调整患者的体位变换,对患者以及家属介绍病床的调控方法以及角度变换的目的和意义,使家属和患者对其进行了解和配合,不要擅自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随意变换体位,或者快速更换卧位姿势,以免患者有意外的情况发生。王红等人在报道中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的由卧位转变为半卧位或者座位的活动量并不高,但是若患者的体位变换过快则会导致刺激到患者的神经反射,引起患者的心率失常等一些心肌活动[15]。所以一定要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指导进行正确的体位变换。

2.3 进行体位变换

在AMI患者康复期间,患者需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而根据五级法康复程序要求患者需在发病后前3日绝对的平卧位休息,此后调整为半卧位、床边坐位来实现活动量的增加[16]。对于无合并症的患者,在病发12小时之内可采取平卧位休息,床的角度控制在15°,之后的12小时内可调至30°;在12小时后和18小时内可将病床角度调至45°使患者休息;超过18小时后在24小时之内将床角度提高至60°休息。在患者治疗的3天后可以使患者采取坐位练习,以坐位进行休息;并且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循序渐进。对于其他合并症患者,例如肾、脾、肠系膜动脉以及血栓的患者给予仰卧屈膝位休息[17];对于意识障碍的或有呕吐情况的患者给予侧卧位进行休息。对于肺气肿和肺水肿以及呼吸比较弱的患者,给予15°平卧位休息,随着时间一次继续抬高。谢雪梅、张娟等人研究表明[18]:采取渐变式体位变换,有助于降低患者胃肠道反应,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用时,减少患者出现便秘、排尿困难等问题,并且使患者的恢复质量也显著提升,总体的状态也有明显改善。

2.4 体位护理

在进行体位护理的过程中要至少两位护理工作人员协作完成体位变换,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需求和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进行体位变换时应注意患者的身体的肌肉紧张以及牵拉,保持患者的腰背舒适,在患者的足底可垫枕头;舒服的体位也是患者恢复的关键,能够缓解患者的心情,陈丽娜、段培蓓、张学萍研究表明[19]舒适的体位可增加加患者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3.小结

综上所述,体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和康复期间,起到了一定的相应的作用和影响。在宣教的普及方面不仅要针对患者自身,还要针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与介绍,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使患者和看护的家属能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体位护理和姿势的变换,从而保证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治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相应的经济负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随著医疗技术的发展,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AMI患者的早期体位护理干预相关研究较少。同时随着AMI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康复治疗的发展,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早期体位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减轻绝对平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合理的制定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缓解这些改变造成的心理应激。但需要关注的是,体位护理干预必须确保安全,这要求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年龄、病情等具体分析确定,原则上只要病情允许就应该早期实施体位护理干预,但必须严密监护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第七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6月第7版第57次印刷:284.

[2]周乐焕,王磊.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4):235+239.

[3]胡春雪,刘辉.不同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0):1129-1130+1140.

[4] Kozak Agnessa,Freitag Sonja,Nienhaus Albert. Evaluation of a Training Program to Reduce Stressful Trunk Postures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s: A Pilot Study.[J]. Annals of work exposures and health,2017,61(1).22.

[5]陈姣,肖爱平.体位护理型病床设计及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02):60-62+65.

[6]李姝颖 体位护理在CCU监控室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09):777-779.

[7]瞿倩.CCU中体位护理对急性心梗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R].当代临床医刊,2017,(30):3114+3095.

[8]江琴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逐级变换体位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2):8-9.

[9]刘丽英.王建荣.不同角度半卧位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肌耗氧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23):19-21.

[10] Zanon E,Marziale M H. [Evaluation of the body posture of nursing personnel when moving patients in bed].[J]. Universidade de Sao Paulo. Escola de Enfermagem. Revista, 2000 Mar;34(1):26-36.

[11]谢雪梅,张娟,马秀兰,庄瑜.不同体位干预对AMI早期患者心脏电生理、胃肠道不适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8):882-885+906.

[12]郝永红,秦娅丽,王红,韩蓉,王璞.针对性体位护理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06):952-955.

[13]郑晖.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机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02):146-148.

[14]刘丽英.体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83.

[15]张丹.针对性体位护理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5):12+18.

[16]郑晖.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机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02):146-148.

[17]王红梅.针对CCU监控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开展体位护理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5):262-263.

[18]谢雪梅,张娟,马秀兰,庄瑜.不同体位干预对AMI早期患者心脏电生理、胃肠道不适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8):882-885+906.

[19]陈丽娜,段培蓓,张学萍.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7,3(2):64.

论文作者:黄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发展论文_黄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