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历史作业评价的尝试_高中历史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作业评价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新课程论文,评价论文,高中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历史课给学生与家长的感觉就是,只要熟记书本的知识点,就能拿高分,历史的学习技巧就是“背”。这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历史科目的考核形式大都是以单一的识记类题目为主,这就造成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历史老师把做作业的目的,定位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如传统的历史作业就以练习高考题型为主,甚至有老师把课本知识梳理、解析清楚,然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花大力气去死记硬背,不必去问为什么。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学历史就是背。

在“以史鉴今”的理念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势下,这种“学生被动学习,老师绝对权威”的教学思维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了,因此有必要对长期以来的历史评价系统进行改革,尤其是日常的课堂学习评价——作业。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功能呢?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评价方案里将教育评价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就是非正式评价的一种。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作业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继续学习,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简单肯定或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的功能,应该注重发展和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体验其乐趣与成功。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高中历史作业评价可采取巩固型和拓展型相结合的方式。笔者担任高一历史教学时,感到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历史,但对历史的认识仍然是空白或混乱的。而高中历史知识是以专题形式出现的,学生一时难以接受。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学生历史作业的评价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巩固型。作业评价改革方案提到:作业的指导作用是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设计作业的题目形式也应该以开放性的题目为主。但笔者认为,在贯穿这一理念的同时,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教材和基础知识。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必须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所运用的历史知识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托或间接反映。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历史知识都没能掌握,怎么谈得上运用呢?因此,笔者布置的作业总会有一些是巩固型的。例如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讲述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生对历朝政治制度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设计作业时,笔者会让学生完成这道巩固型题目: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

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汉:中外朝

魏晋南北朝隋唐:三省六部

北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参知政事

元:一省二院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

秦:郡县

汉初:郡国

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州郡县

隋:州县

唐:道州县(藩镇)

北宋:路州县

元:省路府州县

明:废行省,权分三司

对于这类作业的评价,笔者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进行的。如果学生不能准确掌握每个朝代中央与地方制度的变化,那是不能拿高分的。另外,笔者在布置这类作业时,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能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布置(新的知识点一讲完就布置)、及时收缴(当天的作业当天或当堂就要交)、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的情况反馈给学生)。由于学生必须在课堂内完成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抄袭的可能。也由于反馈及时,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真实、准确地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工作和方法。

二、拓展型。笔者曾对高一年级的10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仅占23%,基本能独立完成的也只有31%,而基本不能独立完成的高达46%。可见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调查,笔者还发现传统历史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表现为: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学生多应付了事;单纯求解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内容重复乏味,学生态度消极。

高中学生评价改革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起来,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也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表现等。它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效用的。因此笔者在布置巩固型作业时,更注意布置拓展型作业。这类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可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串联词语成小故事。例如在上历史必修一时,笔者布置了一道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作业,让学生把以下几个词语串联起来:①国民党②共产党③北洋军阀④合作⑤对峙⑥工农武装起义⑦工农武装割据⑧长征。通过串联这几个词,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长的。在评价这道作业时,笔者是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的:

2.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开放性作业。例如在上历史选修二时,笔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关于英国议会与国王权力斗争的变化过程的作业,形式不限。学生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能够拿高分。例如有一组学生的作业就是以话剧形式出现的,内容包括剧本和现场演绎话剧实录。另一组学生是以课件形式出现的,在课件展示里伴以大量的图片和原始资料,内容非常丰富。笔者在评价这类作业时,给出的评价标准是:

3.小论文。这类作业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概括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等。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这么一道题目:记住历史——如何看待今天的中日邦交。评价这类作业以鼓励为主,只要学生的叙述和评价不违背史实,就不给低分。

作业评价方式改革的突出特点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通过尝试,很多学生表示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例如有位学生提到:历史作业中,他最喜欢的就是创作部分,尤其是历史情景的创作,因为他擅长的就是电脑操作,通过电脑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弥补了学校图书馆资料有限的不足;还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把资料整编成很有个性的课件或是网页。有些学生则提到历史作业的合作性、自主性让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感情加深了。还有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话剧创作类型的历史作业,可以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

作业评价改革也许不能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但能够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使他们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进步、成长,而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标签:;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作业评价的尝试_高中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