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概论》(公选课)课程教学论文_高琛 张海波

《电动汽车概论》(公选课)课程教学论文_高琛 张海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摘 要:在当今石油资源有限和排放法规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汽车的电气化提供了一种可替代传统燃料汽车的选择。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为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提供了纯电化的解决方案。基于锂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的局限性,只能用于短里程行驶,这是由于锂电池储存能量较低、充电时间较长而导致的。我们简要讨论了新一代锂离子正负电极间化合物的开发,以实现储能密度、耐久性和成本的目标。氢燃料电池汽车展示了所需的480公里范围的运行的能力,但铂催化剂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未得到良好的解决,这对目前具有成本效益的主要能源——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发电),和氢的发展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评估比较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投资上的有效性,得出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生产、运行和流通方面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电动汽车 内燃机 经济性 排放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道路运输系统提供显著高能源密度的燃料——易开采的石油储备,正在以日益增长的速度在消耗,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升高,使我们必须减少石油燃料的燃烧。汽车的电气化刻不容缓,不仅仅是给予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便利,更在于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和幸福。

一、燃料电池汽车

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理想型的车辆。与内燃机的能量转换效率比起来的话,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好多。另外从污染物排放方面来看,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不会产生有害污染物,因此没有污染。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与传统燃料汽车相比,具有以下这些优点:1.燃料电池汽车的排放是零排放或者接近零排放;2.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3.减少了由于机油泄露而造成的水质污染;4.提高了燃料燃烧的效率;5.降低了发动机的油耗;6.使得汽车运行平稳、没有噪声。

二、锂离子电池汽车

电动汽车能量转换系统,通过直流/交流变频器、电机和变速箱,将直流电能提供在板上,并与机械能相结合。电能可以来自电池、氢能燃料电池、内燃机以及这些元素的组合。下面的分析,我们将考虑使用电池进行再生制动,尽管还有其他的方法,如飞轮,已经被考虑。总能量消耗减去从再生制动中回收的能量,决定了多少电能必须在板上可用,并由储能/发电系统提供,以在加油之前到达给定的范围。辅助负荷,包括旅客舒适度的加热和冷却,由电力储存和产生系统供电,可以成为主要的能量消耗,并且可以显著地影响行驶的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电动汽车主要取决于车辆质量、前缘区域、阻力系数和驱动周期。这一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滚动阻力和辅助载荷,这是未来高效汽车技术的代表性的趋势。在480公里的范围内,电池供电的选项即使对于小型汽车来说也是最科学的,而燃料电池的选择则是完全电气化的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这是特定能量对所需电量的一种必然选择,这些系统适用于各种尺寸和范围内的车辆。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高充放电效率,使得电池在冷环境温度下,或挡风玻璃除霜和舱室加热等工作中都能产生热量。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人们必须使用储存的电能。因此,汽车的能源效率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大幅下降。到目前为止,要获得足够的循环寿命,需要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保持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控制。此外,冷电池提供的电源也非常有限。由于充电效率高,快速充电站也必须为电池充电时提供主动液体冷却。锂离子电池提供了一种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通道,并使其在内部快速充电,消费者目前可以从他们的汽车中获得。

除了质量方面的考虑外,其它的动力系统的可行性由包装决定。一旦物理上的可行性建立起来,商业化最终是由成本来决定的。仅仅基于以上的质量考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短距离和长加油时间可以接受的时候,电池供电的选择更适合小型汽车。燃料电池的选择适合大型车辆,长期选择。锂离子电池具有90%的充电/放电往返能量效率(最高可达1小时的充电率),使其能够高效利用产生的电能和相对昂贵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

锂离子电池本质上是便宜的材料,已经大量生产并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许多通过规模化的降低成本的手段已经被采纳了,因此,必须降低成本,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方案来加以解决改进的材料。燃料电池利用一些本质上的更昂贵的材料,其设计还需改进与探索。

将来可能的情况是,两种技术都将在汽车未来中占有一席之地,电池在小型汽车中短途旅行,而燃料电池则可用于定期用于长途旅行的大型车辆。

参考文献

[1]孙柏刚 田华宇 张冬生 等 氢内燃机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经济性比较研究[J].汽车工程学报,2014,1,8~12。

[2]陈志芳 冯利英 等 我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7,12~17。

[3]娄伟 城市碳排放量测算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9~34。

论文作者:高琛 张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电动汽车概论》(公选课)课程教学论文_高琛 张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