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临床分析论文_戎军1,龚兴旺2,方银1,李沛琴1,刘朝辉2,韦永

戎军1 龚兴旺2 方银1 李沛琴1 刘朝辉2 韦永珍3 陆持双1

(1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呼吸科 贵州 黔南 558000)

(2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贵州 黔南 558000)

(3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医务科 贵州 黔南 558000)

【摘要】 目的:对我院临床科室标本培养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85例住院患者送检临床各类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株及药敏试验,分析对常见抗菌素的耐药情况。结果:分离自痰液414株,中段尿57株,分泌物65株,引流液3株,血液14株,大便20株,腹水4株,胆汁1株,脑脊液3株,胸水2株,胃液1株,咽拭子1株;G-杆菌398株,G+菌187株;ESLBLSG386株,MRSA91株;鲍曼不动杆菌150株、大肠埃希菌86株、肺炎克雷伯菌70株、铜绿假单胞菌52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35株、阴沟肠杆菌5株,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为56.0%,亚安培南为76.67%,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80%以上;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第三、四代和氨曲南达>80%;MRSA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100.0%;居前5位科室:ICU190株,脑外科74株,小儿科69株,呼吸科58株,神经科48株。结论:本院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较为严重,对常用抗菌素大部分耐药。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临床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109-03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感染患者无有效抗菌药可以使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为了解本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菌株的出现,笔者对本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临床分离的585株多重耐药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血液、尿液、脓液等各类标本中分离出585株耐药菌,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重复分离菌。男398例,女187例,年龄:1~97岁,>70岁有215例(占36.8%),平均57.93±1.147岁;住院天数:1~285天,平均35.71±1.652天。

1.2 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要求进行标本的接种、培养,分离菌株经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药敏鉴定分析仪及其配套鉴定卡片鉴定,并配以手工试验,试验方法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判读标准按2013版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执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 MDRO检出情况

585株中分离来自痰液414株(70.8%),中段尿57株(9.75%),分泌物65株(11.1%),导管引流液3株(0.51%),血液14株(2.39%),大便20株(3.41%),腹水4株(0.68%),胆汁1株(0.17%),脑脊液3株(0.51%),胸水2株(0.34%),胃液1株(0.17%),咽拭子1株(0.17%)。G—菌398株,占68.0%,G+菌187株,占31.9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LBLS)革兰氏阴性(G-)杆菌386株(6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1株(15.55%),多重耐药菌构成见表1。

2.2 MDROG-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2。

2.3 MDROG+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3。

2.4 MDRO在各科室分布情况

ICU:190株(占32.5%),脑外科:74株(占12.7 %),小儿科:69株(占11.8%),呼吸科:58株(占9.9%),神经科:48株(占8.2%) ,心内科:7株(占1.2 %),肿瘤科:7株(占1.2%),肾内科:31株(占5.3%),内分泌科:7株(占1.2%),感染科:10株(占1.8%),消化科:18株(占3.1%),全科医学科:4株(占0.7%),普外科:24株(占4.1%),骨科:31株(占5.3%),泌尿外科:1株(占0.2 %),妇产科:6株(占1.0%)。

2.5 MDRO患者其他临床资料

低蛋白血症:464例(占79.3%),血清白蛋白33.9±0.324g/L;轻度贫血216例(占36.9%),中度贫血133例(占22.7%),重度贫血11例(占1.9%);同时患有2种以上慢性基础病312例(占53%),先期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251例(占43%),死亡87例(占14.9%)。

3.讨论

多重耐药感染已经成为困扰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了解一个医院的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构成、分布、感染特点等信息,是控制和减少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

本院585例患者中从痰标本分离最高占70.8%,提示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与国内文献报道[2]一致;本院多重耐药检出率居前5位的科室是:ICU:190株(占32.5%),脑外科:74株(占12.7%),小儿科:69株(占11.8%),呼吸科:58株(占9.9%),神经科:48株(占8.2%),这可能与患者年老体弱(>70岁有36.8%),自身免疫力低下(低蛋白血症79.3%,贫血61.2%),原有基础疾病多(53%),长期住院,侵袭性操作及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43%%)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产生[3]。

本研究中G—杆菌398株,占68.0%,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分析可见,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低(耐药率56.0%),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达>80%以上,不动杆菌可快速获得对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的耐药,使碳青霉烯几乎成为唯一的治疗选择,而不动杆菌在接受转导的D组β-内酰胺酶后可导致对碳青霉烯的高水平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C≥16mg/L)〕,也对亚胺培菌耐药,通常仅对多黏菌素或舒巴坦有效[4]。

在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第三、四代和氨曲南耐药率高>80%,主要对碳青霉类,含β-内酸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这与产生ESBL,导致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有关,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与耐药基因qnr质粒传播密切关系,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40%,这可能与我院使用该药时间短有关;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低,可成为优先选择的。

本研究中,G+球菌占33.7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为MRSA占15.6%,只对万古敏感,MRSA的出现是高抗菌药物压力选择的结果。

在中国肠肠球菌是G+菌感染中除葡萄球菌属外的第二大菌属[5],本研究中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占9.4%%,只对万古敏感敏感,万古霉素是治疗肠球菌类感染的常用药物,目前国内万古耐药肠球菌的报道较少。

综上所述,本院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较为严重,文献表明,耐药菌的增加部分源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和耐药细菌的传播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医院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及重点环节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定期进行细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依据,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申翠华,徐华,张静等.2006—2008年山东省立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3):200-204.

[2]范倩燕,沈敏,汤园园等.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5):396-399.

[3]窦学梅,宋巍,高文旃.MRSA医院感染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96-198.

[4]肖永红,王静,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1051-1056.

[5]杨启文,王辉,徐英春等.2009 年中国13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监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8):429-430.

论文作者:戎军1,龚兴旺2,方银1,李沛琴1,刘朝辉2,韦永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1

标签:;  ;  ;  ;  ;  ;  ;  ;  

585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临床分析论文_戎军1,龚兴旺2,方银1,李沛琴1,刘朝辉2,韦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