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消渴第二十一”之体会论文_任荣德

《医学三字经》“消渴第二十一”之体会论文_任荣德

任荣德

(鹤庆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671500)

【摘要】 消渴病,西医称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本文就《医学三字经》中“消渴第二十一”的论述进行分析。

【关键词】 消渴病 高血糖 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69-02

消渴的发生多由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所致[1]。消渴病(糖尿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

(1)阴虚热盛型:症以口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者。

(2)气阴两虚型:证以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薄或花剥,脉弦细或细数无力者。

(3)阴阳两虚型:证以形寒怕冷,面色苍白无华,耳鸣腰酸,时有潮热盗汗,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阳萎早泄,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者。

以此为依据而辩证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我们目前的中医水平只及前人的皮毛,所以《医学三字经》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本人每读一次均有收获。如学习“消渴第二十一”并在医疗实践中有较好应用:

消渴症津液干七味饮一服安金匮法别三般二阳病治多端少阴病肾气寒厥阴病乌梅丸变通妙燥热餐

赵养葵云:“治消症无分上、中、下,但见大渴、大燥,须六味丸料一斤、肉桂一两、五味子一两,水煎六七碗,恣意冷冻饮料之,睡熟而渴如失矣。白虎、承气汤皆非所治也。

变通妙燥热餐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清润治之,而不知脾喜燥而肺恶寒。试观泄泻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余每用理中丸汤倍白术加栝蒌根,神效”。

厥阴症乌梅丸方中甘、辛、苦、酸并用。甘以缓之,所以遂肝之志也。辛以散之,所以悦肝之神也。苦以降之,则逆上之火顺而下行矣。酸以收之,以还其曲直作酸之本性,则率性而行所无事矣。故此丸为厥阴症之总剂。治此症除此丸外,皆不用苦药,恐苦从火化也以以上为理论根据,本人在数十年的医疗实践中对消渴病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对消渴病症状的改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笔者本人,患消渴病二十余年,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大部份时间能稳定,但时有波动,且口干、乏力、失眠等症状无法改善,以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附片,口渴较重加石膏,能迅速改善病情。经十数人体验均认为效果较好。

对于初发消渴病,口干、大便干结,消瘦、饥渴感较强、血糖波动较大者,用理中汤倍白术加栝蒌根、石膏。如朱某,男,38岁,企业经营者,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不易控制,如上症状,经三月治疗,症状消失,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用此方治疗40余人,显效33人。

对口苦咽干,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用乌梅丸加天粉花治疗7人皆有效。

以上治疗原则是根据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恶寒。如果脾不运化水、液则运化失常,导致消渴病的发生。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大便干结是脾不运化,津液不布的结果,而不是热或阴虚津液不足而引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温习下脾和肾的功能。

脾,在横隔之下。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和胃相为表里。两者均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精微,即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作用。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依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将水谷精微升清于肺而化为宗气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搪、消化不良,以至出现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脾的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这一功能正常,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也就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致病因素而发生多种疾病如水肿、肥胖、泄泻等。

脾主升清。“升”即上升之意。“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概括了脾的生理功能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肺,通过肺的作用形成宗气,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所以若脾失升清.则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司,则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消气在下,则生飨泄。”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或发为久泄、脱肛等病症。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如脾气虚弱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可出现某种出血证,如便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等,并伴有腹胀、便澹、纳呆等脾气虚的症状。

肾主水,以阳开阴合来维持人体水液平衡;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气充沛则骨坚齿固,脑充发荣;肾主纳气,气根于肾而归于肺,故肾气之摄纳有助于肺气之肃降;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阴阳平衡;肾属火,脾属土,肾阳的温煦能助脾之健运;肾又属水,而肝属木,肾水充足则肝木得养,肾脉络膀胱,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之蒸腾可助膀胱之气化,而利水液之代谢。

肾阳助脾运化水、液,所以健脾补肾是《医学三字经》治疗消渴病的法则,遵法而礼行。所以我治疗消渴病都能取得一定效果。

论文作者:任荣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5

标签:;  ;  ;  ;  ;  ;  ;  ;  

《医学三字经》“消渴第二十一”之体会论文_任荣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