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智能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_覃扬玲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智能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_覃扬玲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覃扬玲【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期间收治的48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老年痴呆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YS

前言: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方面疾病,该病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认知障碍和进行性遗忘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认知功能可出现不断降低的情况,进而可对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进而导致临床上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数量亦不断上升。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的治愈方法,因此积极的维持治疗和护理干预是该病患者治疗方案中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的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知情且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龄为63~82岁,平均年龄为(71.4±2.5)岁;其病程范围为9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2±0.4)年。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65~87岁,平均年龄为(73.1±3.2)岁;其病程范围为7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0.9±0.1)年。

两组的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该组患者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延续性护理。该组患者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进行护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2)在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和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解。(3)护理工作人员应叮嘱患者家属为其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及高蛋白的食物,从而有效维持患者的基本代谢功能。(4)护理工作人员应鼓励患者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同时应定期为患者进行心理认知功能训练,从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5)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保证患者的病房环境保持安静和舒适的状态,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长期维持卧床状态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家属为其定时翻身,并对其进行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 ,以免出现跌倒、骨折等意外情况。(6)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为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在训练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指导,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基础功能。(7)护理工作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用药指导,并向其说明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水平。采用老年痴呆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患者的量表评价分数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的计数(x检验)资料和计量(t检验)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对比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则应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的对比[n(%)]

组名 例数(n) 良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对照组 24 3(12.5) 5(20.8) 6(25.0) 8(33.3) 观察组 24 11(45.8) 7(29.2) 5(20.8) 1(4.2)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3 讨论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的不可逆转的障碍性疾病,该病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智力水平和生活能力降低、性格变化等症状表现,进而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生可彻底治愈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同时由于该病患者的病程较长,且住院时间较短,进而致使患者的部分疾病护理内容需在院外进行,因此为该病患者应用适合的护理方法进行长期的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3]。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具有延伸特征的护理干预方法,其可在患者出院后仍通过院外随访等手段对患者进行长期的护理干预,该护理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护理计划、患者住院及出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内容和相应的随访护理指导等[4]。人文关怀是延续性护理的护理主旨,在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院外护理服务,从而有效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延续性,进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但接受护理后的两组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水平均未出现明显改善,进而可得知延续性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发展进程的干预效果较为不明显。

综上所述,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月.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28-228.

[2]赖晓佳,代小林.延续护理应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6(18):150-150.

[3]刘燕,刘慧梅.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0):95-97.

[4]潘璐,谢士芳,邓小岚.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痴呆病出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5,29(12):4583-4585.

[5]宋保利.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痴呆症病人智能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27):3384-3387.

论文作者:覃扬玲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智能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_覃扬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