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_巫婷玉,马嫚,周芳月

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_巫婷玉,马嫚,周芳月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饶 334000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乙肝流行范围广泛,危害严重。至今尚无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所以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现将研究新型乙肝疫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乙肝疫苗;重组疫苗;DNA疫苗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1]。据统计,全球现有20 多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 ~ 4)亿人为慢性 HBV携带者[2]。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分为血源性乙肝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国际上称为第一代疫苗和第二代疫苗,新型乙肝疫苗是第三代疫苗。

1.血源性乙肝疫苗

血源性乙肝疫苗即从乙肝抗原(HBsAg)阳性者的血浆中提取抗原制成的疫苗,故又称血源性乙肝抗原疫苗[3,4]。我国在1985 年正式批准大量生产该疫苗[5],但是由于来源困难,难以满足普遍接种的需要,逐渐被重组疫苗所代替。我国于 1998 年 7 月 1 日停止生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并于 2000 年 1 月 1 日停止使用该疫苗。

2.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亦称重组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 HBsAg的基因片段插入到受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增殖过程中分泌 HBsAg,将其收集、提纯加工后制成乙肝疫苗,曾先后采用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6]的重组乙肝疫苗。含前 S 基因的重组乙肝疫苗是第三代重组疫苗[7]。含有HBV PreS2 和 Pre S1 抗原成分或 HBV 的 S 基因变异株核心蛋白成分的各种新型重组乙肝疫苗具有更大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更高效的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中和 HBV,保护机体免受病毒攻击。

3.新型乙肝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对乙肝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各种新型疫苗,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免疫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DNA乙肝疫苗

DNA疫苗(质粒)在注射部位被细胞摄取后通过转录翻译生成蛋白质,蛋白质通过胞内处理后,把信息递呈给I类MHC限制性CD8十T细胞,表达I类MHC分子或共刺激分子。摄取质粒的细胞能分泌释放抗原,刺激B细胞生成抗体。同时抗原被APC细胞(抗原递呈细胞)摄取,通过II类MHC分子,递呈给CD4十T细胞和B细胞,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8]。我国食品药品监督局首个批准应用于临床研究的治疗性DNA疫苗为双质粒乙肝DNA疫苗,在I期试验中,30名健康志愿者都未出现不良反应,证明该疫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2新佐剂疫苗

佐剂指能够特异性地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性免疫的物质。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是铝佐剂,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与铝佐剂协同作用。近几年可以增强免疫刺激、平衡 Th1/Th2型免疫应答的 CpG ODN(CpG oligonucleotide)佐剂逐渐进入乙肝疫苗研究者的视线。但CpG ODN 进入体内会被快速代谢,因此与铝佐剂协同使用,通过铝佐剂的作用在体内形成 CpG ODN 库,延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3.3联合疫苗

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尤其是儿童期疫苗)联合使用,这样只须注射一针,即可达到 2 种或多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其结果无疑会提高免疫覆盖率。因此,国内外已经开发出诸如百白破-乙肝联合疫苗、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等新型疫苗。

3.4口服疫苗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开始致力于转基因植物口服乙肝

疫苗的研究工作,希望由此开发出一种更加经济、有效、安全的乙肝疫苗。目前转基因植物口服乙肝疫苗研究中最被看好的生产材料是香蕉。据报道,已有研究小组在香蕉幼苗中成功表达了HBsAg,相信不久将会有转 HBsAg 基因的香蕉问世。

4.结束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愈。推行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阻断HBV传播的有效方法。血源性乙肝疫苗已不再应用,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免疫持久性、保护率和阻断母婴传播等方面都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免疫效果较好。近年来国内外对乙肝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各种新型疫苗。我国自1992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之后,乙肝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但是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参考文献:

[1]崔富强,毕胜利,陈恩富,等. 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J]. 中国病毒学杂志,2012,2(1):11 -12.

[2]WHO Media Central. Hepatitis B[EB/OL].(2012-07-15)[2012-09-15]. http:www. who. int / media centre / factsheets / fs204 / en / index. html.

[3]刘崇柏,苏崇鳌.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及存在的问题.中国计划免疫,2004,10(3):159-162.

[4]吴维寿,孙超美,姜铭波,等.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持续效果探讨(18 年随访结果). 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204-207.

[5]张申英,王耆煌.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03,5(3):213-214.

[6]Zhang W,Han L,Lin C,et al. Surface antibody and cytokine response to recombinant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hepatitis B vaccine[J]. Vaccine,2011,29(37):6276-6282.

[7]Zhang Q,Zhong J,Huan L. Expre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determinants in Lactococcus lactis for oral vaccinatio[J]. Microbiol Res,2011,166(2):111-120.

[8]徐亚星,王彦中,赵报,等电转联合热休克蛋白佐剂疫苗引发抗HBV的免疫应答[J]. 生物工程学报,2013,29(12):1765-1775.

论文作者:巫婷玉,马嫚,周芳月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新型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_巫婷玉,马嫚,周芳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