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昼夜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论文_林慧(通讯作者),侯进,陆新建,蔡琴,盛乔,瞿燕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311)

【摘要】目的:探讨大团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昼夜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在大团镇2016年老年健康体检且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人群中,选取300例60至85周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300例患者基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数据,依据昼夜收缩压下降率指标分为:反杓型(负值)、非杓型(<10%)、杓型(10%~20%);按体重指数分为3组:正常体重组(113例),超重组(143例),肥胖组(44例)。结果: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肥胖组之间非杓型、反杓型比较差异显著P<0.01。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1)BMI与非杓型SBPF显著性相关,为非杓型昼夜平均收缩压下降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盐摄入,吸烟,饮酒等自变量后,超重组发生非杓型SBPF是正常体重组的2.428倍,OR=2.428,95%CI:1.331~4.429,P=0.004;肥胖组发生非杓型SBPF是正常体重组的5.388倍,OR=5.388,95%CI:2.080~13.960,P=0.001。(2)BMI与反杓型SBPF显著性相关;超重组发生反杓型SBPF是正常体重组的2.788倍,OR=2.788,95%CI:1.067~7.285,P=0.036;肥胖组发生反杓型SBPF是正常体重组的6.860倍,OR=6.860,95%CI:1.893~24.861,P=0.00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昼夜血压变异性显著相关,BMI增加,昼夜变异性发生率显著增高。

【关键词】体重指数;昼夜血压变异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075-03

原发性高血压病所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目前已被公认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而高血压患者除了控制血压水平的高低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1]。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显示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有力预示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研究表明,非杓型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几率及严重程度会明显增加[3]。体重指数(BMI)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肥胖影响更大[4]。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为居民平稳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损伤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参加2016年大团镇老年健康体检且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人群中,选取300例60至85周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瓣膜疾病史,心肌梗塞病史;排除CT明确诊断的脑血管意外病史,精神异常,严重脏器损害及长期卧床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80例,平均(71±7.10)岁。300例患者根据中国膳食指南(2007)中国体重指数的分类标准,分为3组:正常体重组:18.5≤BMI<23.9,男40例,女73例,年龄60~85岁,平均(71.45±6.81)岁;超重组:24≤BMI<28,男65岁,女78岁,年龄60~85岁,平均(70.83±7.40)岁;肥胖组:BMI≥28,男15例,女29例,年龄60~85岁,平均(71.82±6.92)岁。三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收集入选30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①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居住地、健康状况、家族史等);②与高血压相关资料(吸烟、饮酒、高钠饮食);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mmHg)、身高(cm)、体重(kg)等形态学指标。

1.2.2监测方法:所有入选患者使用迪姆DMS-ABP2型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ABPM检测。昼间(06:01~22:00)每30min测量血压1次,夜间(22:01~06:00)每30min测量血压1次。测量24h、白昼、夜间三个时段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昼夜血压下降率,记录时间≥24小时,24h ABPM成功率≥85%有效。监测期间避免情绪激动、焦虑、剧烈运动,睡眠质量较差者不纳入研究组内。

1.2.3观察指标:记录原始数据参数指标:①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舒张压(24hDBP)、脉压(24hPP);②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舒张压(dDBP)、脉压(dPP);③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舒张压(nDBP)、脉压(nPP);④昼夜平均收缩压下降率(SBPF),昼夜平均舒张压下降率(DBPF)。

1.3 评价标准

1.3.1昼夜平均收缩压下降率%=(白天平均收缩压-晚上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昼夜平均舒张压下降率%算法相同。依据SBPF指标分为:反杓型(负值),非杓型(0%<SBPF<10%)、杓型(10%~20%)。

1.3.2高血压等级分组标准:①I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②II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③III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均数,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影响非杓型、反杓型因素采用多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之间基本资料比较

正常、超重、肥胖三个组之间SBPF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分级频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盐摄入量3组间差异显著P<0.01。三组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昼夜平均舒张压下降率统计无差异。见表1。

2.2 血压昼夜节律

按照SBPF:分为杓3组,杓型为正常类型,比较BMI与各组异常率,见表2。

表2 昼夜平均收缩压下降率与BMI三组之间比较[例(%)]

*10%为杓型(正常),0%<SBPF<10%为非杓型,SBPF<0%为反杓型;n=300

结果提示:三组间各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与肥胖组间非杓型、反杓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与正常组比较非杓型检出率有差异,肥胖组的反杓型检出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超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杓型、非杓型、反杓型SBPF与BMI之间的关系(定义:杓型=0,非杓型=1,反杓型=2),得OR(95%CI),结果见表3、表4。

表3 BMI与非杓型收缩压下降率关系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以上结果提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盐摄入量,吸烟,饮酒等协变量后得出以下结论:(1)BMI与非杓型SBPF显著性相关,为非杓型昼夜平均收缩压下降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超重组发生非杓型SBPF是正常体重组的2.428倍,OR=2.428,95%CI:1.331~4.429,P=0.004;肥胖组发生非杓型SBPF是正常体重组的5.388倍,OR=5.388,95%CI:2.080~13.960,P=0.001。(2)BMI与反杓型SBPF显著性相关;超重组发生反杓型SBPF是正常体重组的2.788倍,OR=2.788,95%CI:1.067~7.285,P=0.036;肥胖组发生反杓型SBPF是正常体重组的6.860倍,OR=6.860,95%CI:1.893~24.861,P=0.003。另外高血压分型,III级高血压组对比I级高血压组发生反杓型概率更高,差异显著(P=0.007)。

3.讨论

目前血压昼夜节律已成为判断高血压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昼夜血压变异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较血压升高本身对靶器官的损害更为严重[5]。研究提示大团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型包括反杓型高血压比例达60%以上,明显高于全人群25%[6]的比率,与张娟等对于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表明60岁以上老年患者非杓型比例明显增加,这种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可能与老年患者血管张力下降,弹性减弱,血管神经调节反射敏感性下降有关[8]。

研究表明60%~70%的高血压可能由肥胖引起[9],BMI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10],本研究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盐摄入量,吸烟,饮酒等协变量后:BMI与非杓型SBPF显著性相关,为非杓型昼夜平均收缩压下降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超重组、肥胖组非杓型、反杓型SBPF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故在关注降压的同时应关注BMI指数,为平稳降压、改善昼夜血压波动,减少靶器官损伤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对于超重及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ABPM可以及时了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从而为有效控制血压,及时药物调整昼夜节律异常,减少靶器官损伤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08):701-743.

[2] Bastos JM, Bertoquini S, Silva J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values and future occurrence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and coronary event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Rev Port Cardiol 2006,25(3):305-316.

[3] Kristanto A, Adiwinata R, Suminto S, et al. Nocturnal Hypertension:Neglected Issue in Comprehensive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J]. Acta Med Indones, 2016,48(1):76-82.

[4]Clement DL. In Clement DL e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London Academic Press Inc.Ltd, 1981:607.

[5]彭军,李娟.老年高血压患者94例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及变异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242-4243.

[6] Cuspidi C, Michev I, Meani S, et al. Reduced nocturnal fall in blood pressure assessed by two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s and cardiac alterations in early phases of untreate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03,17(4):245-251.

[7]张娟,任辉,钟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2):2431-2434.

[8] Charlotte Graugaard-Jensen,S?ren Rittig,Jens Christian Djurhuus. Nocturia and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Profile in Healthy Elderly Male Volunteers[J].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06,176(3):1034-1039.

[9]凯达姆比,涂怡婷.肥胖患者的高血压治疗[J].糖尿病临床,2013,7(9):398-404.

[10]黄建凤,曹杰,张慧敏,张云,李建新,吴海英.动态血压监测探讨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07(04):257-259.

通讯作者:林慧,linhui0716@163.com.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资助(No:PW2015C-3).

论文作者:林慧(通讯作者),侯进,陆新建,蔡琴,盛乔,瞿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大团镇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昼夜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论文_林慧(通讯作者),侯进,陆新建,蔡琴,盛乔,瞿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