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刘惠林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刘惠林

刘惠林 (古交市妇幼保健院 030200)

【摘要】目的 总结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及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我院3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论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使产妇得到积极救治。

【关键词】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护理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22-02

1 前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剖宫产术后出血超过1000毫升,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占孕产妇病死率的1%.认识其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将能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现就我院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34例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对策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产后出血中的34例,年龄19~46岁,孕37~42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0例。

2.2 产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

容积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小时记重量。容积法+称量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于产妇臀下,接生处理完毕后用产妇垫至产后24小时(产妇垫用后-用前称重)。

3 结果

3.1 产后出血原因分类,见附表。

产后出血原因 例数 发生率%

子宫收缩乏力 24 70.58%

胎盘因素 4 11.76%

软产道裂伤 5 14.72%

凝血功能障碍 1 2.94%

3.2 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

出血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28例,占82.36%,2小时后6例,占17.6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产后出血量

34例产后出血量为500~1800毫升。

3.4 转归

34例全部治愈。

4 讨论

4.1 宫缩乏力

①宫缩乏力可由产妇有消耗性慢性疾病,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者分娩过程中使用过多的镇静剂,麻醉剂和降压药等;②异常头先露或其他阻塞性难产,致使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度产妇衰竭;③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④子宫肌肉发育不良或病变(子宫畸形或肌瘤);⑤产妇发热,破膜时间过长至羊膜绒毛膜炎

4.2 软产道裂伤

①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②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③软产道畸形弹性差,会阴切开过小,胎儿娩出时易形成会阴严重裂伤,过早会阴侧切也可致切口流血过多;④宫颈裂伤,易继发子宫收缩乏力增加出血量;⑤产道血肿深部血管撕裂

4.3 胎盘因素

①胎盘部分剥离及剥离后因宫缩乏力所致。胎盘嵌顿偶发生于使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后引起宫腔内,妨碍宫缩而出血;②胎盘全部或部分粘连于子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③胎盘植入、胎盘绒毛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原因而植入子宫肌层;④胎盘残留,可因过早牵拉脐带,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

4.4 凝血功能障碍

如血液病、重症肝炎、宫内死胎滞留过久、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重度妊高证和羊水栓塞等,皆可影响凝血或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血凝障碍,不易止血。

5 护理对策

5.1 产前预防

重视产前保健,做好孕前及孕期健康宣教,筛查高危因素,进行高危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做到重点监护,分娩前正确评估产妇的全身情况,包括询问病史、护理体检,仔细查阅病历,了解孕期及产时情况,评估可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如:开放静脉,人力物力准备,为抢救争取时间。

5.2 加强心理护理

产妇常因分娩阵痛、担心宝宝安危表现为烦躁、焦虑等情绪变化,担心生男生女特别是家族有重男轻女意识的产妇表现为悲观失望。情绪变化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所以,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心理实施护理,避免引起产妇情绪变化。助产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亲切的语言和治疗性身体触摸等技巧。这样既有利于密切关系和产妇更好的沟通,也有利于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缓解产妇精神紧张。

5.3 正确处理产程

①第一产程:关心孕产妇休息,防止疲劳,补充高能量饮食,做好心理护,定时查肛。绘制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长和滞产,合理使用镇静剂。②第二产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胎儿娩出时注意保护会阴,使胎头、胎肩缓缓娩出,防止软产道撕裂伤。,正确掌握会阴切开的指征和时机,阴道手术应轻柔规范,不要过早,在胎头拨露时切开,并注意切口出血,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③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产后做好早接触早吸吮,说明母乳喂养的优点,协助母乳喂养,产妇出血较多时及时查找原因,针对出血原因,及时积极救治。

5.4 产后大出血的急救

①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密切监测T、P、R、BP、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1];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口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③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④边迅速抢救,边查原因,并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和交叉配血的相关准备;⑤产妇取平卧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注意保暖,预防并发症。

5.5 加强产后监护

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包括: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情况,注意产妇有无不适主诉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协助母婴进行早接触早吸吮。产妇回病房前应排空膀胱,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产后24h内,仍应密切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并做好记录。产褥期嘱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注意给产妇营养丰富的饮食,纠正贫血。

结论

产后出血发生快、病情重,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的四大因素。对产后出血患者需争分夺秒抢救。其处理原则为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而防治的关键是宫缩剂的及时使用,尤其是在产后2 h 之内的早期使用。同时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应变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好围产期保健和产前护理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做好产时、产后预防工作,才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针对出血原因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科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崔英华.妇产护理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2-113.

论文作者:刘惠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6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刘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