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杀虫备标本

针灸杀虫备标本

一、针刺方法杀死昆虫制作标本(论文文献综述)

石文慧[1](2020)在《洪磊艺术作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吕澎在2018年11月策展的“艺术史:40x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写道:洪磊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绕不过的一位,不管在摄影,绘画甚至是小说都有他个人鲜明的特色。”洪磊艺术语言的形成、确立与发展是个人经历与社会发展共同交织孕育出来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与时代特点。本文的导言分为四个部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点。正文部分以洪磊的时间线为主线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根据洪磊个人与时代的联系分为时代旋涡之外和时代旋涡之内两节,笔者从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三个方面综合展开研究,介绍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以及成年初期的成长过程,这三个因素都为洪磊艺术语言的形成埋下了铺垫。第二章介绍了洪磊为追寻艺术理想做出的努力:在南京艺术学院的意气风发;在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沉淀与探索;在北京等地的艺术深造更坚定理想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第三章到第五章以每一时期的典型作品为例展开抽丝剥茧地分析洪磊阶段性的艺术语言特征。第三章,以1996-2000分为一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艺术语言是“颠覆与针刺”,以《中国盒子》为例介绍了洪磊在艺术上的成功突围和个人艺术语言的确立;以《中国风景·苏州拙政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洪磊通过“剧场摄影”表达他对中国园林在当代社会下的境遇与生存的思考。第四章,以2000-2007分为一阶段,这个时期的洪磊创作处于整个艺术生涯的高峰。这期间的艺术创作道路呈现出反方向的两条:以《我梦见我在间苑遨游时被我父亲杀死》和《六个柿子》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摄影的内容分为穿过梦境的记忆和情怀中的南宋世界,其艺术语言特点表现为充满神秘主义的剧场摄影和对纯净世界的渴望的写意摄影,其间洪磊的创作不限于摄影还有装置,刺绣,影像等等。第五章,2008年之后的艺术语言以“双重颠越”为主,着重以《正大光明》和《迷楼》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对当代艺术家洪磊的作品进行梳理,研究其艺术语言与风格特点,具有理论原创性;洪磊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不可绕开的一位,因此,对其艺术语言的研究对中国观念当代艺术史具有鲜明的现实性。

董会,杨广玲,孔令广,张卫光[2](2017)在《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昆虫标本是植保专业昆虫学实验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如何给学生提供新鲜完整的昆虫标本是上好昆虫实验课的基础。不论是农业昆虫学,还是普通昆虫学实验课,都需要大量的昆虫实验标本,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标本才能了解不同类型昆虫的形态特征,从根本上掌握植保专业昆虫学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技能打下牢固的基础。完善而充足的标本必须要有正确的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从本科实验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

李星月[3](2015)在《昆虫病原线虫新种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分类鉴定及其生物防治的应用探讨与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专性寄生性天敌,针对不同的害虫使用不同的线虫种或品系进行防治,能够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所以正确鉴定昆虫病原线虫的种类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形态学鉴定和ITS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新分离的Cherry线虫形态结构、ITSrDNA和28S rDNA基因系统发育等指标分析,最终确定Cherry线虫为异小杆科异小杆属的一个新种,并取名为(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此线虫的种名字的拟定是根据拉丁名的法则,"beicherriana"的意义是北京地区“bei”,樱桃园‘’cherr",再加上后缀‘’iana"。本文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侵染致死机理进行了研究,以期在田间应用时,让此线虫充分有效发挥生防作用。(1) Cherry线虫对昆虫寄主的侵染力较好,可以作为生防因子开发利用,且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相对高温干燥地区地下害虫的生防制剂推广应用。此外,Cherry线虫是可以经诱导休眠贮存的,但是为了保证侵染力,诱导休眠期仍然不宜太长,这可能跟长时间诱导休眠会导致线虫共生菌的失活有关。(2)四个Cherry线虫侵染处理的黄粉虫几乎在各时间点(0h外)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低于对照处理,在低剂量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说明侵染寄主的线虫数量越多,消耗寄主体内的蛋白质和糖的量就越大。黄粉虫体内三大能源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的异常变化,体内SOD、POD和CAT三种保护酶活力,以及TYR、AChE、CarE和GSTs四个解毒酶活力升高,可能是线虫及共生菌的活动、发育、繁殖,造成黄粉虫能源物质的大量消耗,导致昆虫各组织器官功能受损或生理代谢不正常,特别是使寄主体内蛋白质和糖的正常生理代谢受损造成,都是造成寄主昆虫死亡的原因。(3)土壤修复剂SA可以在根结线虫孵化的过程中抑制其孵化进程,还可以部分溶解根结线虫的卵;Cherry线虫也有一定的抑制根结线孵化的作用;二者在抑制根结线虫卵孵化的阶段有增益效果。(4)土壤修复剂SA不仅对昆虫病原线虫Cherry线虫无毒杀等不良影响,还对Cherry线虫及其共生菌有营养支持作用,使其比在清水对照中存活时间更长和存活数量更多;而由于根结线虫与Cherry线虫对溶液载体中氧气的竞争的结果,使其缺氧而死。(5)实验前期Cherry线虫对根结线虫侵入黄瓜幼苗根系有干扰作用,所以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进入黄瓜根系的根结线虫相对较少,Cherry线虫起主要作用;实验后期,土壤修复剂SA对根系结构的巩固发挥作用,能适当阻碍部分根结线虫的更加深入,减缓或阻止根结线虫的发育。(6)仅施入根结线虫的M处理组,根结线虫等植物线虫数量的上升,而施入SA处理组的食细菌线虫的增多,线虫总丰度升高,土壤修复剂和昆虫病原线虫可以提高土壤线虫的多样性。SA和Cherry协同,能显着提高土壤食物网的基础成分,增强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随时间变化,代谢途径从细菌代谢为主向真菌代谢变化,但SA和Cherry线虫的施用能有效缓解这种趋势。土壤线虫指示的土壤食物网的结构无显着差异,但随之被干扰程度加深。(7)施入土壤修复剂SA和Cherry线虫的处理组的黄瓜叶片面积显着增大,黄瓜幼苗鲜重增大,说明土壤修复剂有促进黄瓜地上部分生长的作用,明显好于清水和线虫对照,并且两者(土壤修复剂SA和Cherry)线虫复合施用后效果增益。

彭钰龙[4](2014)在《尸体上膜翅目昆虫法医学意义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法医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是节肢动物科学和法医学在广泛领域结合并相互影响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性学科。节肢动物门就包括了昆虫纲、多足纲、甲壳纲、蛛形纲等,目前法医昆虫学以研究昆虫纲为主。法医昆虫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对在尸体内、尸体表面或尸体附近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检验、鉴定、分类后,明确昆虫种类或确定某一昆虫生长发育状态,结合昆虫在尸体上的生态群落演替(the constitution and succession of insect community),帮助法医完成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推断。此外,还可以结合昆虫比较集中的生前损伤部位或者所收集昆虫体内检测出毒物的情况,判断死者生前损伤或中毒的情况,进而推断死亡原因(Cause of death);依赖于所收集昆虫的地区分布类群和特有种类及遗传基因特点分析,判断尸体是否被远距离移动过,进而推断死亡现场(place of death)。法医昆虫学主要研究的昆虫种类集中在双翅目(Diptera)的蝇类和鞘翅目(Coleoptera)的甲虫类,法医昆虫学家主要通过对蝇类和甲虫的演替及发育规律的研究来解决PMI推断的难题。除了双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之外,在尸体腐败过程中,仍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昆虫会对尸体腐败产生影响,同时也能为刑侦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和参考。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就是一类很有参考价值的昆虫,它们的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尸体腐败进程,因此在PMI推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膜翅目昆虫也有区域特异性,使得能为死亡地点的确定提供线索。膜翅目昆虫在法医昆虫学上虽然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然而,时至今日国内外对尸体上膜翅目昆虫的研究资料十分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医昆虫学的应用和推广目的通过动物尸体演替观察,调查尸体上膜翅目昆虫种类,研究膜翅目昆虫在尸体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行为特点,补充法医昆虫学基础资料,为应用昆虫进行更为精确的PMI推断奠定基础。方法本次实验从2011-2013年,以春夏秋季为主要观察时间,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地区,选取六处不同环境作为实验地点,分别是岳麓山东边的湘江边、岳麓山北边交通道路旁离居民区较近的空地内、岳麓山北边人烟稀少的空地内、岳麓山西边植被较茂密的绿化带中、岳麓山东边离居民区较近的空地内、岳麓山顶,用11只猪尸体和14只兔尸体进行尸体上的昆虫演替观察。根据昆虫在24h内的活动频繁程度以及观察的方便程度,每个实验点每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观察记录昆虫的种类、数量、活动区域、活动时间等,并找寻相关演替规律。在观察的同时捕捉演替中相关昆虫,尽量做到将演替中的昆虫收集全,并用乙酸乙酯将捕捉到的昆虫麻醉毒杀,之后制作成标本保存。根据昆虫形态学特点同时请湖南农业大学的昆虫学家协助鉴定昆虫种类,必要时采用DNA测序分析方法进行昆虫种类鉴定。待收集完昆虫种类信息后,筛选出膜翅目昆虫种类并总结3年来观察的膜翅目昆虫的演替情况,针对刑侦案件所需解决的PMI、死亡地点、致命伤的推断等问题来找寻有膜翅目昆虫存在的情况下可能会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收集到的膜翅目昆虫有:蚁科:铺道蚁属,草地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行军蚁属,东方植食行军蚁(Dorylus orientalis);厚结猛蚁属,敏捷厚结蚁(Pachycondyla astute);蚁属,日本黑褐蚁(Fonnica japonica)。胡蜂科:胡蜂属,墨胸胡蜂(Vespa velutina nigrithorax)及黑盾胡蜂(Vespa bicolor)。蜜蜂科:蜜蜂属,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蚁科昆虫(以下统称蚂蚁)不仅取食尸体组织,而且取食蝇类的成虫、幼虫、虫卵;蚂蚁在长期实验点可形成新的蚁穴;蚂蚁取食尸体组织时通常优先考虑从皮肤破口处取食,而且蚂蚁大量聚集会影响其他昆虫和节肢动物在尸体上进行活动的情况;蚂蚁在尸体皮肤表面取食时可在表皮留下类似刮擦痕的痕迹;蚂蚁在尸体上取食时间长,通常贯穿于整个尸体腐败周期。胡蜂科昆虫(以下统称胡蜂)在取食尸体组织的同时也取食蝇类的成虫、幼虫、虫卵,且胡蜂更喜欢捕食蝇类成虫;胡蜂觅食的活动范围很广,且对散发着腐败气味的尸体更敏感;蜜蜂科昆虫(以下统称蜜蜂)主要取食腐败液体的同时,也取食尸体组织、蝇类的成虫、幼虫、虫卵。结论1、2011-2013年对长沙岳麓地区与尸体上的演替相关的昆虫进行捕捉鉴定,发现动物尸体上常见的膜翅目昆虫有3科6属7种。2、蚂蚁和胡蜂在尸体上的活动会影响到蝇类的活动规律和尸体自身的腐败进程,从而导致PMI的推断产生偏差。3、蚂蚁在尸体上的取食活动可导致尸体表面产生类似生前损伤的痕迹,在实践中应注意鉴别诊断。

赵玉华,郑晓军,王郑军[5](2012)在《实验室昆虫标本的整理修复与保存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实验室昆虫标本整理修复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保护和保存实验室昆虫标本进行了探讨,为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实验室昆虫标本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提高实验室昆虫标本的利用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

李玉香,李存良,李忠友[6](2011)在《昆虫标本》文中指出1教具装置图(图1)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标本形象直观,色彩真实鲜明,不掉色,不变质,便于管理和存放。就地取材,以当地昆虫为主。操作简便,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

谢建龙[7](2010)在《昆虫针刺标本的采集制作和实验室管理》文中提出职业技术院校在教学中离不开昆虫标本,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试验室管理、保存中要用到剧毒药品;这些剧毒药品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我们既要采集和管理、保存好昆虫标本,又要保护好环境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人体健康,为此,我们进行了药品和方法的改进。

赵改[8](2007)在《千岛湖岛屿景观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生物多样性简单的说就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确切的说,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增长的人口及不断加剧的生产实践活动给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成为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千岛湖是大强度人为干扰造成的岛屿景观之一。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千岛湖库区岛屿形成后其面积、周长、海拔对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核心展开研究。在53个大中小岛中设立样方,调查各个岛屿的昆虫及其它节肢动物的种类、数量;重点研究岛屿面积、周长、海拔对岛屿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其特殊节肢动物类群的影响。一、种类调查结果从2006年四月份到十月份间,我们在千岛湖库区岛屿共调查了大、中、小53个岛屿,所调查的节肢动物类群共有5个纲(昆虫纲、蛛形纲、多足纲、甲壳纲、重足纲)、26个目、174个科、428个种,其中昆虫纲占19个目、154个科、257个种。二、优势类群分析在节肢动物类群中昆虫纲的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和直翅目所包含的科数分别是27、27、25、21、17、12、11个科,占节肢动物类群总科数的百分比分别是15.61%、15.61%、14.45%、12.14%、9.83%、6.94%、6.36%,这7个目140个科,共占所有节肢动物26个目174个科的80.92%,因此,上述昆虫纲的7个目为节肢动物的优势目,而每个优势目的优势科相对较多。三、岛屿三因素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分析在总体趋势上,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是增加的,但也存在有小岛效应,在回归结果上看岛屿物种数的变化有将近78.80%是由面积的变化造成的;岛屿物种数与岛屿周长的变化成正比,从回归结果看,岛屿物种数的变化有将近68.73%是由于岛屿周长的变化造成的。海拔在108m以下,物种数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海拔在110m以上,物种数才随海拔的升高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回归结果表明,岛屿物种数的变化有将近51.82%是由于海拔的变化造成的。在对三因素的互作分析时,结果表明物种数的变化有将近91.69%是由于面积、周长和海拔互作的变化造成的。四、节肢动物多样性分析在对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比较时,从整体岛屿上看,其Simpson指数D=0.7585,Shannon-Wiener指数H’=3.0828,说明整体岛屿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偏低,岛屿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不够合理,群落生态稳定性较差。在进行面积、周长、海拔对上述两种指数回归分析时发现,Simpson指数的变化有将近90.72%是由于海拔的变化造成的;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有将近90.36%是由于面积、海拔和周长互作的变化造成的,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海拔。在均匀指数比较时发现,以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用Simpson指数计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si变化趋势一致,其中4、12、18、22、25、37、45、48、50号岛屿的均匀度指数偏低,物种分布相对集中,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最终导致其JSW和JSi的值相对较低;Alatolo均匀度指数Ea与JSW以及JSi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49号岛屿及其它岛屿的数据均显示具有较高的Pielou均匀度指数,这是由于其物种数多,并且优势种十分明显,优势种和非优势种之间的个体数量差异较大,从而导致了Ea值偏小。在面积、海拔、周长三因素与其作回归分析,结果发现JSW的变化有将近89.35%是由于海拔的变化造成的;Ea的变化有将近89.11%是由于海拔和面积的变化造成的。五、特殊类群物种分析在分析活跃物种、非活跃物种数与面积、周长、海拔三因素的关系时,我们发现活跃物种、非活跃物物种数都随着面积、周长、海拔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在对三因素与其互作的回归分析时,发现活跃种群物种数的变化73.73%是因面积、67.15%因周长、50.25%因海拔引起的;而非活跃物种中有92.0%由面积、53.71%有周长、42.64%由海拔变化引起的。六、天敌、害虫、中间类型在对天敌、害虫及中间类型分析时,面积、海拔和周长互作对它们的影响分别是83.22%,83.33%和54.47%。

姚艳霞[9](2005)在《寄生于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分类研究》文中提出小蜂(膜翅目:小蜂总科)是寄生蜂中的主要类群,是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它们对多种农林害虫发挥着巨大的自然控制作用,也是生物防治中利用最多的天敌类群,在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的林木食叶害虫种类多,危害严重。为了贯彻国家林业局“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的控制森林病虫害的方针,开展生物防治林木食叶害虫,作者对我国林木食叶害虫(以鳞翅目为主)的寄生蜂进行了调查和分类研究。本文记述了寄生我国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109 种,隶属10 科40 属,其中包括1 个新属,49 个新种,5 个中国新记录属,15 个中国新记录种。论文分为四部分:绪论,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绪论中回顾了小蜂总科分类历史,寄生林木食叶害虫小蜂的研究概况,描述了小蜂外部形态特征以其生物学特性。材料与方法中介绍了寄生蜂标本的采集、保存、制作方法等结果部分记述了寄生我国林木食叶害虫不同虫期的小蜂共10 科40 属109 种。详细描述了各个属的属征,以及各个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和寄生的寄主虫态等资料,以利于生物防治工作者参考。论文中附有主要种类的形态特征图和电子显微镜照片。讨论部分对今后的本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文中附有详尽的参考文献,并列出了“小蜂-食叶害虫”和“食叶害虫-小蜂”索引,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张建国[10](2006)在《浙江省森林昆虫多样性及其风险性评价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是我国既重要而又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森林又面临着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威胁。浙江省属我国发达地区,经济活跃,物流频繁,对森林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十分有利,其结果对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内外贸易经济活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在浙江省森林有害生物普查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森林昆虫多样性及其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03)73号)精神和统一部署,从2004年2月份至2004年10月份,我们依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选取了10个样点,对浙江省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采用双对角线的取样方式,调查标准地大小为30×30m2。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采集制作标本50,000余件。鉴定标本32,328件,其中绍兴县3,138件,上虞市4,982件,嵊州市3,572件,新昌市2,695件,越城区3,472件,诸暨市2,540件,富阳市8,321件,杭州市1,581件,景宁市2,027件。所采集标本分属16个目、133个科、930个种,其中新记录科1科,新记录种199种。其中害虫类群分属于11个不同的目107个科(包括1个新记录科)、816个种(包括168个新记录种);天敌类群分属于9个目、26个科、114个种(包括31个新记录种)。从目、科、种三个分类阶元的水平上对不同类群昆虫的优势类群进行了分析。 二、群落生态研究结果 1、各地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 从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各个样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变化基本趋于一致,上虞和嵊州2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温岭和景宁2地区中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其余6县市多样性指数水平持均。从整个浙江省来看,其Simpson指数值D=0.9558,Shannon-Wiener指数值H=4.501,说明全省范围内昆虫多样性指数很高,该地区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亦分布合理,群落生态稳定性高。 2、各地群落均匀度分析结果 从群落均匀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以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与用Simpson指数计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si变化趋势一致,上虞市和嵊州市的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偏低,因物种分布相对集中,没有更加广布的分布范围,最终导致其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的值相对较低;Alatolo均匀度指数Ea与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新昌和全省的数据均显示具有较高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同时其

二、针刺方法杀死昆虫制作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方法杀死昆虫制作标本(论文提纲范文)

(1)洪磊艺术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时代的漩涡内外(1960-1983)
    第一节 时代旋涡之外(1960-1976)
    第二节 时代旋涡之内(1976-1983)
第二章 无处安放的理想(1983-1996)
    第一节 求学岁月(1983-1987)
    第二节 沉淀与探索(1987-1992)
    第三节 希望中的世界末(1992-1996)
第三章 成功的突围(1996-2000)
    第一节 颠覆与针刺
        一.以《中国盒子》为例
        二.以《仿梁楷·出山释迦图》为例
    第二节 园林里的剧场
        一.以《中国风景·苏州拙政园》为例
        二.以《牡丹亭》为例
第四章 小径分叉的花园(2001-2007)
    第一节 穿过梦境的记忆
        一.以《我梦见我在阆苑遨游时被我父亲杀死》为例
        二.以《我梦见外星人登陆渐江画轴》为例
        三.以《说吧,记忆》为例
    第二节 情怀中的南宋世界
        一.以《六个柿子》为例
        三.以《太湖石》为例
        四.以《七贤》为例
第五章 双重颠越(2008-)
    第一节 以《正大光明》为例
    第二节 以《迷楼》为例
    第三节 以《既见君子》为例
结语
附录一 洪磊艺术作品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品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创作研究成果情况
    1、获奖
    2、参展
    3、论文发表

(2)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论文提纲范文)

1 昆虫标本的采集
    1.1 昆虫标本的采集工具
    1.2 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
2 昆虫标本的制作
    2.1 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2.2 成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2.3 幼虫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2.4 玻片标本的制作
3 昆虫标本的保存
4 结语

(3)昆虫病原线虫新种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分类鉴定及其生物防治的应用探讨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昆虫病原线虫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1.1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类地位
        1.1.2 昆虫病原线虫的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潜力和产业发展现状
        1.1.3 昆虫病原线虫的生活史
    1.2 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类鉴定基础方法
    1.3 昆虫病原线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1.4 昆虫病原线虫侵染昆虫机制的研究
        1.4.1 昆虫病原线虫寻找并识别寄主昆虫的方式
        1.4.2 昆虫病原线虫侵入寄主昆虫的方式
        1.4.3 昆虫病原线虫在寄主昆虫体内行为与作用情况
    1.5 昆虫病原线虫的侵染对昆虫能源物质、抗氧化酶和解毒酶的研究进展
        1.5.1 对寄主昆虫能源物质的研究进展
        1.5.2 对寄主昆虫抗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1.5.3 对寄主昆虫昆虫解毒酶的研究进展
    1.6 昆虫病原线虫及土壤修复剂在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6.1 根结线虫病害的研究进展
        1.6.2 根结线虫的生活史及致病机理
        1.6.3 根结线虫的防治方法
        1.6.4 昆虫病原线虫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研究背景
        1.6.5 土壤修复剂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研究背景
    1.7 土壤线虫种群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7.1 土壤线虫生活史特征
        1.7.2 土壤线虫多样性研究
        1.7.3 土壤线虫种类多样性
        1.7.4 土壤线虫功能多样性
        1.7.5 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进展
    1.8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设计思路
第二章 昆虫病原线虫(异小杆属新种)Heteroabditis beicherriana的新种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线虫分离
        2.1.3. 线虫形态观察
        2.1.4 扫描电镜显微结构观察
        2.1.5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形态学研究
        2.2.2 ITS、28S系统发育树的分类地位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线虫侵染力测定方法(LD_(50)/LC_(50))
        3.1.3 耐热性研究方法
        3.1.4 耐干燥性研究方法
        3.1.5 寻找寄主运动力的研究方法
        3.1.6 休眠诱导研究方法
        3.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大蜡螟和黄粉虫的侵染力
        3.2.2 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适宜温度范围
        3.2.3 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耐干燥能力
        3.2.4 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不同温度下的运动能力
        3.2.5 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休眠诱导后的存活率及侵染力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黄粉虫被Heterorhabditis beicerriana侵染后体内能源物质变化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
        4.1.2 主要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
        4.1.3 试虫处理
        4.1.4 黄粉虫匀浆液的制备
        4.1.5 黄粉虫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4.1.6 黄粉虫体内糖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4.1.7 黄粉虫体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黄粉虫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4.2.2 黄粉虫体内糖含量的变化
        4.2.3 黄粉虫体内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黄粉虫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侵染后体内保护酶活力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主要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
        5.1.3 试虫处理
        5.1.4 黄粉虫粗酶液的制备
        5.1.5 黄粉虫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及分析
        5.1.6 黄粉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测定及分析
        5.1.7 黄粉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测定及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黄粉虫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
        5.2.2 黄粉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变化
        5.2.3 黄粉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黄粉虫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侵染后体内解毒酶活力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线虫
        6.1.2 主要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
        6.1.3 试虫处理
        6.1.4 黄粉虫粗酶液的制备
        6.1.5 黄粉虫体内酪氨酸酶(TYR)活力的测定及分析
        6.1.6 黄粉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测定及分析
        6.1.7 黄粉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活力的测定及分析
        6.1.8 黄粉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的测定及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黄粉虫体内酪氨酸酶(TYR)活力的变化
        6.2.2 黄粉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变化
        6.2.3 黄粉虫体内过羧酸酯酶(CarE)活力的变化
        6.2.4 黄粉虫体内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的变化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土壤修复剂SA协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生活史及其侵染黄瓜的抑制作用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方法
        7.1.2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卵粒、二龄幼虫的收集
        7.1.3 SA协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根结线虫卵孵化率(小培养皿)
        7.1.4 SA协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小培养皿、)
        7.1.5 SA协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根结线虫侵染黄瓜的抑制作用(侵入根的染色)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根结线虫卵在SA与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混合溶液中的孵化率和孵化后二龄幼虫存活率
        7.2.2 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_2在SA与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溶液中的存活率
        7.2.3 SA协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根结线虫J2,J3,J4对黄瓜幼根的侵入率的影响
    7.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土壤修复剂SA协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黄瓜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8.1 材料与方法
        8.1.1 实验材料
        8.1.2 实验方法
        8.1.3 线虫的取样分离方法
        8.1.4 线虫鉴定及统计
        8.1.5 计算方法
        8.1.6 数据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土壤线虫群落
        8.2.2 土壤线虫营养类群
        8.2.3 土壤线虫生态多样性分析
        8.2.4 土壤线虫生态功能分析
        8.2.5 土壤线虫权重区系分析
    8.3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土壤修复剂SA协同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黄瓜的园艺性状的影响
    9.1 材料与方法
        9.1.1 试验方法(盆栽、水培)
        9.1.2 取样方法
        9.1.6 数据分析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对黄瓜幼苗叶片面积的影响
        9.2.2 对黄瓜鲜重的影响
        9.2.3 对黄瓜株高的影响
        9.2.4 对黄瓜幼苗根结数的影响
    9.3 小结与讨论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尸体上膜翅目昆虫法医学意义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写注解
技术路线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材料和设备
        2.1.1 尸体模型
        2.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2.2 尸体演替实验点及尸体的放置
    2.3 观察时间及记录
    2.4 尸体演替相关昆虫的收集
    2.5 与尸体演替相关膜翅目昆虫的形态学鉴定
        2.5.1 与尸体演替相关膜翅目昆虫的形态学鉴定依据
        2.5.2 与尸体演替相关的膜翅目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2.6 DNA分子检测技术鉴定昆虫种类
    2.7 常用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2.8 干制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2.8.1 针插标本
        2.8.2 展翅
        2.8.3 破损成虫修补
    2.9 浸渍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3 结果
    3.1 演替中膜翅目昆虫种类
    3.2 演替中膜翅目昆虫的时空分布
    3.3 演替中膜翅目昆虫的行为学特点
        3.3.1 观察到的蚂蚁行为学特点
        3.3.2 观察到的胡蜂行为学特点
        3.3.3 观察到的蜜蜂行为学特点
4 讨论
    4.1 蚂蚁对尸体腐败的影响
    4.2 胡蜂对尸体腐败的影响
    4.3 蜜蜂对尸体腐败的影响
    4.4 膜翅目昆虫的研究价值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实验室昆虫标本的整理修复与保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昆虫标本的整理修复
    1.1 干制针插标本的整理与修复
    1.2 污损玻片标本的清洁修复
2 昆虫标本的保存
    2.1 针插标本的保存
    2.2 浸制标本的保存
    2.3 玻片标本的保存
3 结语

(6)昆虫标本(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具装置图 (图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
3 制作材料 (图2)
4 制作方法
5 使用方法

(8)千岛湖岛屿景观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2 岛屿化景观对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
        1.2.1 对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影响
        1.2.2 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1.2.3 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1.2.4 边缘效应
        1.3 国内岛屿景观研究前景及其展望
    2.研究思路的由来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研究方法
    1.研究区概况
    2.研究内容
        2.1 户外工作
        2.2 室内工作
    3.研究方案
    4.研究方法
        4.1 样方确定
        4.2 节肢动物标本采集
        4.3 本编号原则
        4.4 标本制作技术
        4.4.1 昆虫针插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4.4.2 浸渍昆虫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4.4.3 生活史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4.4.4 昆虫玻片标本制作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千岛湖部分岛屿节肢动物已知名录
        Ⅰ.昆虫纲 Insecta
        一、弹尾目 Collembola
        二、蜉蝣目 Ephemeroptera
        三、蜻蜒目 Odonata
        四、蜚蠊目 Blattodea
        五、等翅目 Isoptera
        六、螳螂目 Mantodea
        七、革翅目 Dermaptera
        八、直翅目 Orthoptera
        九、竹节虫目 Phasmatodea
        十、啮目 Psocoptera
        十一、缨翅目 Thysanoptera
        十二、同翅目 Homoptera
        十三、半翅目 Hemiptera
        十四、毛翅目 Tricoptera
        十五、鳞翅目 Lepidoptera
        十六、鞘翅目 Coleoptera
        十七、脉翅目 Neuroptera
        十八、膜翅目 Hymenoplera
        十九、双翅目 Diptera
        Ⅱ.蛛形纲 Arachnoidea
        二十、蜘蛛目 Araneida
        二一、蜱螨目 Acarina
        二十二、寄螨目 Parasitiformes
        二十三、伪蝎目 Pseudoscorpionida
        Ⅲ.多足纲 Myriapoda
        二十四、唇足目 Chilopoda
        Ⅳ.甲壳纲 Crustacea
        二十五、等足目 Isopoda
        Ⅴ.重足纲 Diplopoda
        二十六、带马陆目 Progoneata
    2.优势类群分析
        2.1 优势目
        2.2 优势科
    3.群落的丰富度分析
        3.1 岛屿的面积、周长、海拔三因素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3.1.1 面积对物种丰富度的影
        3.1.2 岛屿周长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3.1.3 岛屿海拔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3.2 三因素对三类岛屿的影响
        3.2.1 三因素对小型岛屿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3.2.2 三因素对中型岛屿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3.2.3 三因素对大型岛屿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3.3 面积、海拔、周长对物种丰富度的互作影响
    4.节肢动物多样性分析
        4.1 物种多样性分析
        4.2 均匀度分析
        4.3 分析三因素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的关系
        4.4 分析三因素与J_(SW)、Ea的关系
        4.5 分析三类岛屿之间的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
    5.特殊类群物种分析
        5.1 活跃物种与非活跃物种
        5.1.1 三因素分别对活跃的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总物种数的影响
        5.1.2 三因素分别对非活跃虫(蜘蛛、介壳虫等)总物种数的影响
        5.2 天敌、害虫及其中间类群分析
        5.2.1 三因素对天敌的影响
        5.2.2 三因素对害虫的影响
        5.2.3 三因素对中间类群的影响
第四章 总讨论
    1.优势类群
    2.群落的丰富度
    3.节肢动物多样性
    4.特殊类群物种
    5.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9)寄生于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绪论
    1. 小蜂总科分类的简要历史
    2. 林木食叶害虫寄生小蜂研究概况
        2.1 国内研究概况
        2.2 国外研究概况
    3. 小蜂形态特征
    4. 生物学
        4.1 生活方式
        4.2 寄主范围
        4.3 小蜂的产卵与寄生方式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的采集
    2. 标本的保存
    3. 标本的制作
    4. 制作后标本的保存
    5. 标本的鉴定
结果
    一、金小蜂科 Pteromalidae
        分属检索表
        1. 偏眼金小蜂属 Agiommatus Crawford
        (1) 弄蝶偏眼金小蜂 Agiommatus erionotus Huang
        2. 黑青金小蜂属Dibrachys Foerster
        (2) 咸阳黑青金小蜂 Dibrachys boramiae (Walker)
        (3) 黑青金小蜂D. cavus (Walker)
        (4) 科氏黑青金小蜂 D. kojimae (Ishii)
        (5) 短翅黑青金小蜂D. breviwingis sp.nov
        (6) 方环黑青金小蜂D. quadranelli sp.nov
        3. 红腹金小蜂属Erythromalus Graham
        (7) 松毛虫红腹金小蜂Erythromalus rufiventris (Walker)
        4. 娜金小蜂属 Lariophagus Crawford
        (8) 米象娜金小蜂Lariophagus distinguendus Foerster
        5. 迈金小蜂属Mesopolobus Westwood
        (9) 带岭迈金小蜂Mesopolobus dailingensis sp.nov
        (10) 短迈金小蜂M. brevis sp.nov
        (11) 松毛虫迈金小蜂M. superansi Yang et Gu
        6. 宽缘金小蜂属 Pachyneuron Walker
        (12) 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Pachyneron solitarium (Hartig)
        (13) 同色宽缘金小蜂 P. concolor (Foerster)
        7. 金小蜂属 Pteromalus Swederus
        (14) 高金小蜂 Pteromalus altus Walker
        (15) 双窝金小蜂P. bifoveaolatus Foster
        (16) 鞘蛾蛹金小蜂P. coleophorae sp.nov
        (17) 密云金小蜂P. miyunensis sp.nov
        (18) 古毒蛾金小蜂P. orgyiae sp.nov
        (19) 皮金小蜂 P. procetus Graham
        (20) 凤蝶蛹金小蜂 P. puparum (L.)
        (21) 瑟茅金小蜂 P. semotus (Walker)
        8. 叶甲金小蜂属Schizonotus Ratzeburg
        (22) 宽头叶甲金小蜂 Schizonotus latus (Walker)
        (23) 柳蓝叶甲金小蜂 S. plagioderae sp.nov
        9. 灿金小蜂属 Trichomalopsis Crawford
        (24) 美国灿金小蜂 Trichomalopsis americanus Gahan
        (25) 棉蛉虫金小蜂T. genalis Graham
        10. 翠金小蜂属 Tritneptis Girault
        (26) 叶蜂翠金小蜂 Tritneptis lophyrorum (Ruschka)
        (27) 落叶松叶蜂翠金小蜂 T. pristiphorae sp.nov
        11. 斯道尔金小蜂属 Staurothyreus Graham
        (28) 云南斯道尔金小蜂Staurothyreus yunnanensis sp.nov
        12. 绒茧金小蜂属Mokrzeckia Mokrzecki
        (29) 凹胸绒茧金小蜂Mokrzeckia pita sp.nov
    二、姬小蜂科 Eulophidae
        分属检索表
        13. 羽角姬小蜂属Sympiesis Foerster
        (30) 舟蛾羽角姬小蜂 Sympiesis closterae sp.nov
        (31) 卷蛾羽角姬小蜂S. derogatae Kamijo
        (32) 长腹羽角姬小蜂S. dolichogaster Ashmead
        (33) 刻胸羽角姬小蜂S. chaliloides sp.nov
        14. 格姬小蜂属 Pnigalio Schrank
        (34) 黄色格姬小蜂 Pnigalio falvipes (Ashmead)
        (35) 麦积山格姬小蜂 P. maijishanensis sp.nov
        (36) 卷蛾格姬小蜂 P. scabraxillae sp.nov
        15. 长柄姬小蜂属Hemiptarsenus Westwood
        (37) 中突长柄姬小蜂 Hemiptarsenus unguicellus (Zetterstedt)
        16. 姬小蜂属Eulophus Geoffroy
        (38) 蜀外聚姬小蜂Eulophus larvarum (L.)
        17. 沟距姬小蜂属 Platyplectrus Ferriere
        (39) 松尺蛾沟距姬小蜂Platyplectrus erannis sp.nov
        (40) 黄体沟距姬小蜂P. multiflavi sp.nov
        18. 长距姬小蜂属Euplectrus Westwood
        (41) 黄面长距姬小蜂 Euplectrus flavipes (Fonscolombe)
        (42) 变索长距姬小蜂 E. varifuniculus sp.nov
        19. 双歧姬小蜂属 Dicladocerus Westwood
        (43) 松卷蛾双歧姬小蜂Dicladocerus pini sp.nov
        20. 狭面姬小蜂属 Elachertus Spinola
        (44) 卷蛾狭面姬小蜂Elachertus cydiae sp.nov
        21. 希姬小蜂属 Hyssopus Girault
        (45) 黄腹希姬小蜂 Hyssopus flavgasterus sp.nov
        22. 瑟姬小蜂属 Cirrospilus Westwood
        (46) 长痣瑟姬小蜂 Cirrospilus longstigmae sp.nov
        (47) 柠黄瑟姬小蜂C. pictus (Nees)
        (48) 缺沟瑟姬小蜂C. elegantissimus Westwood
        (49) 暗绿瑟姬小蜂 C. mimsalatis sp.nov
        (50) 鞘蛾瑟姬小蜂C. coleophorae sp.nov
        23. 派姬小蜂属Pediobius Walker
        (51) 凹缘派姬小蜂Pediobius crassicornis Thomson
        (52) 凹眼派姬小蜂P. susinellae sp.nov
        (53) 点尺蛾派姬小蜂P. abraxasis sp.nov
        24. 具脊啮小蜂属Sigaprostocetus gen.nov
        (54) 陕西具脊啮小蜂Sigaprostocetus shaanxiensis sp.nov
        25. 金绿灿姬小蜂属Achrysochsroides Girault
        (55) 卷蛾灿姬小蜂Achrysocharoides tortricidae sp.nov
        26. 弯沟啮小蜂属 Baryscapus Foerster
        (56) 北京弯沟啮小蜂 Barycscapus beijingensis sp.nov
        27. 长尾啮小蜂属 Aprostocetus Westwood
        (57) 短梗长尾啮小蜂 Aprostocetus brevipedicellus sp.nov
        (58) 古毒蛾长尾啮小蜂A. orgyiae sp.nov
        (59) 松毛虫长尾啮小蜂 A. dendrolimi sp.nov
        (60) 黑斑长尾啮小蜂A. nigroplaque sp.nov
        (61) 黄脸长尾啮小蜂A. crino (Walker)
        28. 啮小蜂属 Tatrastichus Haliday
        (62) 暗褐啮小蜂T. fuscous sp.nov
        (63) 凸胸啮小蜂 T. convexi sp.nov
        (64) 叶甲卵啮小蜂 T.aplanfacis sp.nov
        (65) 亨利啮小蜂T. heeringi Delucchi
        (66) 平颊啮小蜂T. paratemplae sp.nov
        (67) 黄色啮小蜂 T. flavipediceli sp.nov
        (68) 泰勒姬小蜂 T. telon (Graham)
        29. 方啮小蜂属 Quadrstichus Girault
        (69) 肿脉啮小蜂Quadrastichus phymneurae sp.nov
    三、旋小蜂科 Eupelmidae
        分属检索表
        30. 平腹小蜂属 Anastatus Motschulsky
        (70) 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
        (71) 天蛾卵平腹小蜂A. acherontiae Narayanan et al
        (72) 短翅平腹小蜂 A. gastropachae Ashmead
        31. 短角平腹小蜂属 Mesocomys Cameron
        (73) 松毛虫短角平腹小蜂 Mesocomys orientalis Ferriere
        (74) 白跗短角平腹小蜂M. albitarsis (Ashmead)
        (75) 短柄平腹小蜂M. breviscapis sp.nov
        (76) 多毛短角平腹小蜂M. pilosis sp.nov
        (77) 落叶松短角平腹小蜂M. superans sp.nov
        (78) 油松短角平腹小蜂M. tabulaeformis sp.nov
        32. 旋小蜂属 Eupelmus Dalman
        (79) 黄足旋小蜂Eupelmus fulvipes Foerster
    四、跳小蜂科 Encyrtidae
        33. 卵跳小蜂属 Ooencyrtus Ashmead
        (80) 赤松毛虫卵跳小蜂 Ooencytus endymion Huang
        (81) 大蛾卵跳小蜂O. kuwanae (Howard)
        (82) 落叶松毛虫卵跳小蜂 O. pinicolus (Matsumura)
        (83) 伊卡卵跳小蜂O. icarus Huang
        (84) 开式卵跳小蜂O. parties sp.nov
        (85) 长棒卵跳小蜂O. longiclavae sp.nov
    五、长尾小蜂科 Torymidae
        34. 齿腿长尾小蜂属 Monodontomerus Westwood
        (86) 舞毒蛾齿腿长尾小蜂Monodontomerus lymantriae Narendran
        (87) 小齿腿长尾小蜂M. minor (Ratzeburg)
        (88) 黄柄齿腿长尾小蜂M. dentipes (Dalman)
    六、广肩小蜂科 Eurytomidae
        35. 广肩小蜂属Eurytoma Illiger
        (89) 具脊广肩小蜂Eurytoma aethiops Boheman
        (90) 阿费尔广肩小蜂E. afra Boheman
        (91) 白胫广肩小蜂E. albotibialis Ashmead
        (92) 象甲广肩小蜂E. curculionum Mayr
        (93) 长脊广肩小蜂 E. longicarinae sp.nov
        (94) 刺蛾广肩小蜂E. monemae Ruschka
        (95) 杨毒蛾广肩小蜂E. stilpnota sp.nov
        (96) 双刺广肩小蜂 E. pistaciae Rondani
    七、小蜂科 Chalcididae
        分属检索表
        36. 安小蜂属 Antrocephalus Kirby
        (97) 烟翅安小蜂 Antrocephalus ishii Habu
        (98) 塞安小蜂 A. satio Habu
        37. 大腿小蜂属Brachymeria Westwood
        (99) 广大腿小蜂 Brachymeria lasus (Walker)
        (100) 红足大腿小蜂B. podagrica (Fabricius)
        (101) 无脊大腿小蜂B. excarinata Gahan
        (102) 麻蝇大腿小蜂B. minuta (Linne)
        (103) 建德大腿小蜂B. jiandensis sp.nov
    八、扁股小蜂科Elasmidae
        38. 扁股小蜂属Elasmus Westwood
        (104) 杉梢卷蛾扁股小蜂 Elasmus anticles Walker
        (105) 具脊扁股小蜂E. reticulatus sp.nov
        (106) 袋蛾扁股小蜂E. giraudi Ferriere
    九、四节小蜂科Tetracampidae
        39. 叶蜂四节小蜂属Dipriocampe Bou?ek
        (107) 松叶蜂四节小蜂 Dipriocampe diprioni (Ferriere)
    十、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40. 赤眼蜂属 Trichogramma Westwood
        (108)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109) 舟蛾赤眼蜂T. closterae Pang et Chen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I 小蜂—食叶害虫名录
    II 食叶害虫—小蜂名录
插图
图版
附录

(10)浙江省森林昆虫多样性及其风险性评价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 浙江省地理及森林资源概况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 研究概况
        3.1 森林昆虫普查的研究概况
        3.2 森林昆虫群落生态的研究概况
        3.3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研究概况
        3.3.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
        3.3.2 国内外PRA研究概况
第二章 森林有害生物调查的方法、技术及结果
    1 森林昆虫调查方法
        1.1 林间昆虫调查的原则
        1.2 抽样方式
    2 昆虫采集技术
        2.1 昆虫采集技术
        2.1.1 直接采集
        2.1.2 化学诱器采集
        2.1.3 物理诱器采集
        2.2 标本编号原则
    3 昆虫标本制作技术
        3.1 昆虫针插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3.1.1 制作工具及制作方法
        3.1.2 保存用具及保存方法
        3.2 浸渍昆虫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3.2.1 制作方法
        3.2.2 常用的保存浸渍液
        3.2.3 保存方法
        3.3 生活史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3.3.1 生活史标本的制作
        3.3.2 生活史标本的保存
        3.4 昆虫玻片标本制作
        3.4.1 主要用具及用途
        3.4.2 主要化学药品及用途
        3.4.3 玻片制作步骤
        3.4.4 玻片制作技术
    4 昆虫普查结果
        4.1 害虫名录
        4.1.1 半翅目Hemiptera
        4.1.2 等翅目Isoptera
        4.1.3 蜚蠊目Blattodea
        4.1.4 鳞翅目Lipidoptera
        4.1.5 膜翅目Hymenoptera
        4.1.6 鞘翅目Coleoptera
        4.1.7 双翅目Diptera
        4.1.8 同翅目Homoptera
        4.1.9 直翅目Orthoptera
        4.1.10 革翅目Dermaptera
        4.1.11 蜉蝣目Ephemeroptera
        4.2 天敌昆虫名录
        4.2.1 半翅目Hemiptera
        4.2.2 广翅目Megaloptera
        4.2.3 长翅目Mecoptera
        4.2.4 脉翅目Neuroptera
        4.2.5 膜翅目Hymenoptera
        4.2.6 鞘翅目Coleoptera
        4.2.7 蜻蜒目Odonata
        4.2.8 双翅目Diptera
        4.2.9 螳螂目Mantodea
第三章 浙江省森林昆虫群落生态研究
    1 优势类群
        1.1 优势目
        1.2 优势科
        1.2.1 害虫类群的优势科
        1.2.2 天敌类群的优势科
        1.3 优势种
        1.3.1 害虫类群的优势种
        1.3.2 天敌类群的优势种
    2 多样性分析
        2.1 不同地点昆虫的多样性分析
        2.1.1 物种多样性分析
        2.1.2 均匀度分析
        2.1.3 聚类分析
        2.2 不同目昆虫的多样性分析
        2.2.1 物种多样性分析
        2.2.2 均匀度分析
    3 结语
第四章 森林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究
    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1.1 国内外PRA的方法进展概况
        1.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1.2.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指标体系
        1.2.2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1.2.3 有害生物风险性评价值的计算
    2 浙江省几种森林有害生物PRA的初步分析
        2.1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PRA分析
        2.2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PRA分析
第五章 参考文献

四、针刺方法杀死昆虫制作标本(论文参考文献)

  • [1]洪磊艺术作品研究[D]. 石文慧.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5)
  • [2]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J]. 董会,杨广玲,孔令广,张卫光. 实验室科学, 2017(01)
  • [3]昆虫病原线虫新种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的分类鉴定及其生物防治的应用探讨与机理研究[D]. 李星月.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4]尸体上膜翅目昆虫法医学意义的初步研究[D]. 彭钰龙. 中南大学, 2014(03)
  • [5]实验室昆虫标本的整理修复与保存探究[J]. 赵玉华,郑晓军,王郑军. 实验室科学, 2012(06)
  • [6]昆虫标本[J]. 李玉香,李存良,李忠友.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1(01)
  • [7]昆虫针刺标本的采集制作和实验室管理[J]. 谢建龙. 教师, 2010(23)
  • [8]千岛湖岛屿景观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D]. 赵改. 浙江大学, 2007(03)
  • [9]寄生于林木食叶害虫的小蜂分类研究[D]. 姚艳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08)
  • [10]浙江省森林昆虫多样性及其风险性评价初步研究[D]. 张建国. 浙江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针灸杀虫备标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