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方式探析论文_刘涛

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方式探析论文_刘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比以往的周期性检修模式,新型检修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变电设备的检修维护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立了“工厂化”检修试验基地,用于变电类设备专业化检修能力的提高和有效资源的合理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检修质量和效率,保障了电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安全可靠运行。

关键词:变电设备;工厂化;状态检修

目前,新的形势对电网的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电网主设备要实现安全可靠运行,而且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设备完好率,才能达到电网坚强和供电可靠。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而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供电公司,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电网发展日益庞大,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状态检修更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1、目前变电站检修模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预防性试验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检修模式,对电网安全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电力系统向高电压、大容量、互联网发展,以及用户要求的提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定期停电试验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定期检修制不科学

定期检修制在理论上缺乏科学性,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且由于是周期性定期试验,故障仍可能在2次试验期间发生。

(二)定期检修不经济

定期检修一方面致使有些运行状况较好的设备到期必修,增加了设备的检修费用,同时又加速了设备无谓的损耗,甚至缩短了使用受命,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有的设备虽然有缺陷,但大修期未到,也得不到及时修理,甚至要等到到发生事故后才抢修,扩大了经济损失。

(三)定期检修周期不尽合理

随着供电运营设备制造技术和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运行维护技能的日趋完善,设备完好率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检修计划和固定周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显然是不合理的,最终将导致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检修过度”,运行状态不佳的设备“检修不足”。

(四)定期检修制对供电可靠性有影响

变电站实行无人职守后,运行操作人员有限,而停电检修时间也是有限的,有限的操作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停电检修任务,往往力不从心,经常造成在调度部门下达的检修时间内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安全措施难以落实,检修质量也难以保证。由于定期检修停电时间较长,停电次数较多,造成检修工作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正常供电时间,对检修部门与调度运行部门的本职工作都有很大影响。

2、“工厂化”检修试验基地

“工厂化”检修试验基地是适应国网公司新形势下生产工作需求的产物,目的是较好的完成变电设备检修作业,提升地区电网保障能力,加强设备全寿命管理,合理配置检修资源与人力资源,实现检修人员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变。检修试验基地的建设可以实现变电类设备专业化检修能力的提升,专业检修人员集中,进一步提高有效资源的合理使用,节约生产成本,软硬件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从而提高了设备检修质量和效率,保障电网在最大经济效益下的可靠安全运行。

2.1 “工厂化”检修基地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检修功能:

1)实现35kV以下变压器设备的工厂化A类解体检修;

检修内容:变压器(含电抗器)本体检修:变压器箱体检修、线圈更换、铁芯及夹件检修、变压器本体绝缘干燥处理等。变压器附件检修:变压器套管、散热器等附(部)件的检修更换。

2)实现110kV及以下互感器类设备的工厂化A类检修;

检修内容:互感器本体检修:互感器箱体检修、线圈更换、铁芯及夹件检修、互感器本体绝缘干燥处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互感器附件检修:膨胀器、二次小套管等附(部)件的检修更换。放电线圈、避雷器等设备的解体检修。

3)可以实现110kV及以下SF6断路器A类检修;

检修内容:断路器检修内容:断路器灭弧室检修、本体密封元件更换、操动机构及套管等部件的检修更换。SF6气体净化处理。

4)110kV及以下隔离开关类设备的工厂化A类检修;

检修内容:隔离开关导电及传动部分、操作机构(手动、电动)的检修和升级改造。

2.2 “工厂化”检修基地主要作用

作为地市供电公司变电类一、二次设备检修中心,将承担公司所辖所有电压等级变电站的维护和检修等工作,为保障电网高压设备的维护、检修、试验等方面合理高效开展工作,提高检修效率,为“大检修”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为地区电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实现在短时间内能够对存在缺陷和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检修,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到电网中运行,达到公司所辖变电类设备近距离检修,快速恢复,同时实现“大检修”模式下变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的目标。

2.3 工厂化检修的经济效益及优点

变电设备“工厂化”检修是由现场检修模式转向“工厂化”检修模式,目前公司所辖部分变电站一次老旧设备由于近几年的升级改造和新投设备技术等级的提高,实现了技术含量高、小型化、室内化、无油化设备的大量入网运行,现场检修这一模式很难适应现有设备对检修技术条件的要求,设备安全运行难以保障,而“工厂化”检修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使设备的安全型、电网运行的经济型等各方面都得以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用完好的备用设备将被检修的设备替换下来,拉回“工厂化”车间进行检修,保障该间隔回路或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被检修的设备在“工厂化”车间检修过程中,能更好的执行“修必修好”的原则,全面贯彻执行设备标准化检修作业、精益化检修管理,确保检修质量;

实施状态检修是目前变电设备检修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工厂化”检修彻底解决了“应修必修”这一难题;

在设备安全性方面具有检修时间短、检修质量高、安全风险系数小等优势。

由于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检修路途较长,检修人员在对一台设备进行检修时需派若干人员前往;(例如一台110kV隔离开关检修需要6 -7名检修工、2名试验工、一名管理人员、一名吊车司机、一名电力工程车司机,共计11~12名人员在现场(包括住宿)共需4天时间)。而“工厂化”检修在现场方面仅需4名检修工,一名管理人员、一名吊车司机、一名电力工程车司机共计7~8名人员仅需2天时间即可(不用现场住宿);可节约检修人员成本37%;另外危险作业时间大大缩短,人员安全得以有效保障;

原有的现场检修需要在现场配置一定数量车辆,而且在现场检修时检修人员需要一直驻守在工作现场直到该项工作结束,制约了车辆的灵活调配,激发了生产车辆不足的供需矛盾。而“工厂化”检修仅需根据现场实际使用车辆的情况,仅仅需要两天时间即可,继续以110kV隔离开关检修为例,可节约车辆成本30%,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生产车辆不足的供需矛盾。

3、结论

总之,变电设备检修维护管理方法是对检修项目进行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我们要大力推行对变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的先进理念,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建立状态检修机制。通过对设备在线监测数据、交接预试信息、运行信息的分析,合理地判断变电设备的综合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整体评估,确定维护检修的计划,从而节约维修费用,减少停电时间。因此,对变电设备维护检修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进一步提高的方法,从而提高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汤宇奇.变电站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J].湖北电力,2010,34(2):46~47.

[2]马昊.浅谈分析变电检修中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3]苏东青,李炳煌.变电检修中SF6 防毒面具的规范使用[J].电世界,2011(5)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方式探析论文_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