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初探论文_唐磊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初探论文_唐磊

(淄博市宝华中医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医疗设备的控制现状进行探析,并以医院的具体情况,对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以及标准化管理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260-01

前言

在医疗过程中,医疗设备的质量会对医生的手术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许多医疗的事故的发生,便是因为医疗设备的质量存在着缺陷。基于此,围绕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以及标准化管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医疗质量进行控制的必要性

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对医院的诊疗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许多新型的医疗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传统的医疗模式得到了改变,促使病患的救治率得到了提升。但是,随着各种医疗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导致如何对医疗设备质量进行控制的新问题产生。如,某省一所三甲医院,在治疗过程中,连续发生了多起医疗事故,而在这些事故中,都使用了同一台呼吸机,医院管理者察觉到有可能是该呼吸机存在着质量缺陷,最后经过相关部门检测之后,确定呼吸机存在着故障【1】。由此可知,对医疗设备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对其质量进行控制,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能够防止因为医疗设备质量所导致的医疗事故。

2、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想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进行控制,需要医院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并尽可能的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2.1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医院的医疗设备没有质量安全控制保证,那么就难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早在20世纪90年代,各医院就引入医疗卫生系统。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以下几种,(1)质量教育培训;(2)计量管理工作、 (3)质量信息管理工作等等,这些工作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保证。

2.2标准化管理的工作特点

(1)前提性:在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否则就会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持久性: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项工作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需要持久性的开展下去,而且要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

(3)广泛性: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这项工作的涉及面比较广,而且工作量较大,需要医院各部门员工的广泛支持,才能够使这项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2】。

(4)科学性: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够盲目,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定,要抱着科学的态度,根据医院内部的具体情况去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才能使医疗设备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要想贯彻落实好医疗设备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如下几点:(1)医院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者要认识到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有当大家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才能够使其得到有效的开展。(2)对相关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从资源提供、基础设施等方面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3)制定一个较为系统的规划,使这项工作能够在发展中得到持续改进。

3、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在2010年开始,我院全面试行了设备质量安全控制,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主要措施如下:

3.1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方针

在设备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方针是其中的“纲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至于质量管理的目标,则是对管理方针的具体化。

3.2建立质量管理文件

设备的质量管理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质量手册。其主要内容包括目录、相关人员的职责、巡查巡检记录等等。(2)标准操作程序。该文件最具可操作性,与设备的日常工作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例如,某个具体项目临床检测的详细步骤,或者是对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维护等等【3】。(3)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主要包括对档案的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评审等等。

3.3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建立日常操作规程

设备越是精密,那么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就会更高。只有当操作人员对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之后,对其结构组成性能有所掌握,对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就能够对设备进行更加科学的运用[4]。

(2)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定期的检测

在使用过程中,仪器设备的零部件有可能出现磨损的情况,或者是存在着元器件参数发生改变的质量问题,从表面上来看,这种仪器设备工作正常,其实已经产生了误差。如果忽视了对这些设备的检测与维护,那么就会导致临床诊断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故此,医院需要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定期维修制度,对设备系统的变化进行检测,从而将设备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3.4维护阶段的质量控制

现如今,许多医院都是等设备出现了故障之后才进行报修的,这就导致医疗设备的潜在风险有所增加,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故此,医院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维修方式,要重视对设备的维修。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去检查设备,对于一些较易损坏的部件,要进行定时的更换,以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5]。

3.5设备安装以及日常使用的质量控制

在设备购置、安装以及使用几个环节,医院需要做好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在设备购置过程中,采购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调研以及测评。包括对设备的使用性能、技术支持等进行调查,以便使所选择的设备满足医院医疗需要。

在设备安装阶段,医院也需要予以重视,要确保安装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安装能够达到生产商的指标,或者是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在设备安装之后,还需要重视对设备的技术验收,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结语

综上,对医疗设备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解除医疗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故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医院除了要重视对医疗技术的研究,还需要重视对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要建立一个标准的管理模式,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以确保医疗设备处于一个最佳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陈薇.在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2]杜兰英.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3]谭光明.基于QFD的产科医疗服务质量前馈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4]杨芳.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23):125-126.

[5]魏学敏. 整合型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33):136-138.

论文作者:唐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  ;  ;  ;  ;  ;  ;  ;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初探论文_唐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