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冷暴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门朝娟

小学教育冷暴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门朝娟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在不断的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行。教育法中明确的规定,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的变相的体罚,这一规定在基础教育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实施,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并且发展的越来越恶劣,这种现象就是教育冷暴力行为,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较为明显,教育冷暴力对学生的成长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教师群体的形象也有十分严重的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冷暴力呢?又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应该怎样去防范和改善这一现状呢?下面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找到问题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引言:近年来,与教育冷暴力现象相关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关注程度在不断的提升,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关注问题。教育冷暴力不仅会使青少年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还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身体的伤痛可以治愈,但是心灵的创伤也许会伴随他们的一生,教育冷暴力在各个学校都会出现,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校园成长环境,有效的处理教育冷暴力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1.教育冷暴力的概念

冷暴力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冷暴力这一概念做出过解释,就是指通过躯体的力量或者权利蓄意的对他人或者群体实施威胁或者间接的伤害行为,从而导致其受到身体损伤或者死亡以及心理疾病。冷暴力也是暴力行为的一种形式,《辞海》中有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冷暴力并不是一种通过肢体行为对对方进行殴打等不良行为的一种暴力方式,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对方造成伤害,比如对他人表现的冷淡,轻视或疏远冷,冷暴力的实施行为主要是通过语言或者态度来对他人的心理或者精神进行伤害的暴力行为,这就是冷暴力,它是一种隐形的暴露行为,但是带给他人的伤害却是十分深远的。

教育冷暴力

教育冷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中的冷暴力行为,就是指,教师对学生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羞辱、漠视、嘲讽等方式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从学生的精神上进行摧毁,这种教育冷暴力行为又被叫做精神冷暴力。常见的就是教育者的言语冷暴力行为,常见的方式就是,教师在对进行管理过程中采用冷言冷语、一味训斥或者嘲讽的言语与学生进行沟通,有的教师对于学生成绩差的学生会说出“你怎么笨的像头猪”等这样的言语,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有学生答不上来问题时教师则会用“白痴”、“智障”等词语来评价学生,这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极大的,会严重伤害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且这些话语对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的侵害,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师生关系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教育冷暴力的表现还有态度方面的冷暴力行为,主要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优生以及差生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冷漠。忽视、疏远甚至是歧视差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对他们没有期望的态度,这样一来会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有关调查显示,教师刻意疏远与漠视学生的现象在教育冷暴力中的现象十分常见,教师常常将一些“特殊”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最后面或者是角落里,并且还会怂恿其他的学生与他们划清界限,逐步孤立他们,这种行为会使他们逐渐产生绝望的心理,最后自暴自弃,甚至仇视他人,作出一些伤害他人的行为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育冷暴力的成因

教育的功利化

各个学校的教师的评优会与教学的成绩有一定的管理,因此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成绩放在了第一位置,教育也逐渐变得功利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痕迹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为几个等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因此产生。教育法有明确的规定,教师部门对学生进行体罚会变相的体罚,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师还是会对学习成绩差或者顽皮的学生做出歧视等行为,只是变换了手段而已,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依旧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也就构成了教育冷暴力现象。

教育者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编审熊丙奇曾经对教育冷暴力这问题发表过言论,他表示教师将学生当做出气筒的行为,本身就是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由于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导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教学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全的人格,学生遭受教师的冷暴力行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不断的被激化。

3.小学教育冷暴力的防治对策

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教师队伍是一支特殊的、榜样性的、示范性的高素质队伍,学生的心理也是会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的,因此,在选择教师时,学校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受教育水平与教学、能力,还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等进行重点的考核,杜绝师德泛滥的教师出现在教师队伍中,其次,学校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工作,强化在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

对教师的行为进行重点监督与管理

教育冷暴力现象的防范工作,不仅需要对教师的自觉性进行提升,还应该对教师的行为采取一些管理措施。让教师们对冷暴力的危害有一个深度了解,从而能够自觉的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学校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投诉机制,约束教师的冷暴力行为,只有这样教师的冷暴力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管理政策的制定上,学校要严格进行教育冷暴力行为的相关惩罚制度的制定,严格规范教师的行为,避免教育冷暴力行为的发生,在发生教育冷暴力时,学校要对相关的责任人相应的惩罚,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再次犯错,对受到教育冷暴力行为伤害的学生,学校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安抚与心理辅导,避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结束语:小学学生的教育冷暴力现象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帮助,让小学学校里的教育冷暴力现象能够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1]曾祝仙. 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基于青少年行为表现不良案例分析[A]. .劳动保障研究(2019年第1辑)[C].: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18:2.

[2]胡永江,钟益,李强光,李耀伟,朱妙群. 消除小学教育冷暴力现象的途径研究[A].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6.

[3]杨景钰. 小学教育冷暴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7.

论文作者:门朝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教育冷暴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_门朝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