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教改环境下研讨互动中受众责任与教者品质-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论新教改环境下研讨互动中受众责任与教者品质-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论新教改环境下研讨互动中受众责任与教者品质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屠欣然 李士金 王 荣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223001)

摘要: 袁编第一卷第三章第一节有云 如隐公元年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有,但事件的因果、过程,人物的行为、性格,都无从知道,仿佛一则新闻标题,而不像一篇文章。据此并结合新教改环境下受众责任与教者品质进行讨论。

关键词: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

上文云《春秋》隐公元年记载的历史:“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不像一篇文章”,完全是异想天开的论述,《春秋》本是春秋时代历史大事记,如何能“像一篇文章”!袁编云“作为说理文,《论语》还很幼稚”。《论语》本来就不是袁编所谓的“说理文”,说《论语》“作为说理文”岂非天方夜谭?说《论语》“还很幼稚”,岂不是痴人说梦!袁编云:“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含糊其辞,本来学界共识说得很明确:《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袁编却喜欢“出新”,“语录体是”“基本特征”,或者说“基本特征”“是语录体”,什么基本特征呢?是《论语》的文体。不过说来说去,却说得不明不白。

1 在舒畅看来宗教就是迷信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虚无主义

在讨论政治这一敏感话题时,我对朱振兴同学的发言有着很深的印象,原因在于他说出的内容也是我的心声。记得他当时是最后一个发言,老师也对其赞扬有加。他对政治的想法是:当下的社会存在诸多令人不安之处,电视新闻中总是宣扬积极光明的一面,而网络中却将现实的黑暗一一揭露。因此,网络成为了舆论的集中营。但许多激进的网民总是说风就是雨,所以也常常成为他人的利用对象。所以他倡导大家要有思考地发表言论观点,冷静地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在加入了自我判断之后再有所言行,而非随大流式地起哄,成为一帮愚民。在讨论宗教这一话题时,我对舒畅同学的发言印象颇深,原因在于我对她的观点存在异议。在她看来,宗教就是迷信,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虚无主义。为此她几乎将与同学的讨论升级到剑拔弩张的境地。我记得当时老师也颇为无奈。所以在此我还是想针对其观点提出我自己的想法。宗教在我看来应该是一种信念的现实化,是一种神圣的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汉族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在外国人眼里没有信仰的国家是无可救药的,我虽然不完全赞成这样的观点,但不得不承认如今我们确是生活在一个信仰缺失的社会中。毕竟人也是万物中的一员,既然高尚性在于思想,那思想当然也需要一个主导,因此宗教的神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迷信的产物,而是充当对人类道德监督的化身,让人心中存在敬畏。所以反对宗教信仰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谈论礼俗这一话题时,我对史学来同学的观点留有一定印象,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一出便引起了同学们的群起攻击。其实我们在文化概论的课堂上常常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史学来同学率先起身发言后,接踵而来的会是一大批同学的反驳之声。我不想批判史学来同学这样的发言,无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我想说,在我印象中史学来同学的发言有时往往偏离主题思想,常常是按着自己的思绪,自己最近了解到的知识来展开话题,由此接着产生的反对之声也随之偏离了中心。此外,史学来同学发表的某些评论观点我觉得是毫无意义的。就如礼俗这一命题,他将话题最终定格在了“儿女为了爱情是可以私奔的”主题上,当然也随之招来一片“骂声”。其实从史学来同学提出的话题到之后同学们的反驳在我看来都有浪费时间之嫌,既然讨论都偏离了主题,那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就如一篇偏题的作文往往都会被判为不及格。因此我还是挺赞成张南南同学给史学来同学的总结性建议的——作为一个发言者必须要对自己的受众负责,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这其实也是我一直想对史学来说的。当然还有那些一直对史学来的错误纠缠不休的同学,青春激进当然无可厚非,但任何事都存在两面性,没有完全的对与错,退一步思考也许会有一片新的天地,何必过于较真呢?以上即是我对3 位同学发言的回忆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对老师的研究有所帮助。

2 王亚琪发言趣味丰富多姿多彩:赢得了满堂喝彩更引人深思

李老师特别重视教育者的品质问题,他说,朱子曰:“若无忠信,便不是人,如何讲学!”教育者品德之基本原则要求也。后世理解圣贤教育思想者难能可贵也。李相银院长倡导文学院学生“读书、写作、做人”之理念即是圣贤文化教育传统之现代语言表达。说到礼俗,王亚琪的发言可谓是趣味丰富,多姿多彩。不仅赢得了满堂喝彩,更引人深思,值得注意。对于筷子的用法,别看它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止,但如若你在餐桌上稍加不注意,便会引来他人的反感甚至厌恶。她说道:“……用筷约有十忌。一忌迷筷,举筷不定。二忌翻筷,以筷从碗底挑菜拣食。三忌刺筷,以筷当叉戳食。四忌拉筷,筷撕口中的鱼肉。七忌吸筷,筷放在口中吮卤酱汁。八忌供筷,双筷直插在饭碗中央。九忌敲筷,以筷击碗或桌。十忌指筷,持筷说话点人……”她说话风趣幽默,声音甜美,更是用肢体语言为大家诠释筷子的用法,演讲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禁会想到原来用筷子也有这么多忌讳啊,在不知不觉中对筷子的用法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愉悦了大家,也是在用另一种法式教育大家,这种演讲无疑是双丰收。说实在的,我很佩服她,她的智慧、她的幽默、她的与众不同着实让我刮目相看,我欣赏她。提到艺术,同学们的观点更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然我记忆比较深刻的便是舒畅的发言。犹记得她说:“艺术越来越生活化,生活也越来越艺术化。就比如说古代的建筑,它象征着身份的高低,亦体现了等级制度的森严。而相对于现代,人们越来越会享受,从不久前举行的巴黎时装周就不难看出生活的艺术化……”后来针对同学们的观点,她又提出了:“高雅艺术和贫民艺术都是大众艺术。”这一观点,更是让人惊喜连连。并且作者通过生理学理论论述了这一观点,但我却并不赞成这一说法。历史上的杰出女性有许多,她们当中有些人的地位甚至比男性地位还高。而且当今社会女性地位普遍比男性地位高,甚至出现惧内这一现象……所以,对每一事物的认识,每个人的观点各有千秋,但并非每个人的观点都值得肯定。”他观点新颖独特,举例有说服性,内容充分,且能够在大部分同学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让人惊叹。这不仅能说明他阅读范围之广,分析问题能力强,更能体现他立场坚定,不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心性,我自叹不如。

3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思想家往往与病态的世道为伍。顾宪成有一个思想很好,就是看到“讲学”的群的作用。自古没有关门闭户独自做学问的圣贤,集中一乡一县的有识善良之士讲学实践,那么,一乡一县的远见卓识、善良美好也就可以推广于一乡一县了,一省一国亦是如此。他批评“近世儒者”口头上把程颐的“识仁说”当作第一义,实际上却不过是讲“洒脱、自在、享用”,谈到用功,更是说“不须防检”,可见世风日下。当一个时代的病态非常严重的时候,一两个思想家的忠告的声音是显得无能为力的。谁也听不进真理的声音,却不能不面临不断发生的悲剧。孔孟程朱的生平告诉人们,圣贤受难,大众的日子决不会好过。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9.

[3]李士金.理学思想内涵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75-76.

(收稿日期: 2019-07-23)

标签:;  ;  ;  ;  

论新教改环境下研讨互动中受众责任与教者品质-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