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秋黄梨的丰产栽培技术论文_周圆

论晚秋黄梨的丰产栽培技术论文_周圆

河南省郑州市国有中牟县林场 451450

摘要:晚秋黄梨株高约2.5m,冠小属密植型品种,当年栽植即可开花结果,第2年结果率达86%,第3年达到高产和稳产。晚秋黄梨属大田矮化密植型晚熟品种,该品种早果丰产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耐贮运性强,商品果率高,个大味甜,有特殊香味,抗风性强,自然落果率 极低。经过近几年的栽培试验,很适宜在南乐县大面积推广栽植。本文对晚秋黄梨的形态特征、生长结果习性以及建园与定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防治、采收、采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一整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晚秋黄梨;丰产;栽培;技术

1、生长结果习性

晚秋黄梨果形扁圆,果个大,平均单果重450g,最高可达1600g;汁多味甜,具哈密瓜香味;果皮薄,黄褐色,套袋后浅黄褐色;果点大但不明显,核小无石细胞,果肉白而致密,清脆可口;极耐贮,常温条件下可存放6~8个月不变色,不变味,冬季落叶后留在树上的果子仍不落。晚秋黄 梨在南乐县3月中下旬花芽萌动,4月中旬盛花,花期14d左右,7月中旬~8月中旬为果实膨大期,10月上旬成熟,从盛花期到果实成熟145d左右。4月下旬花末展叶,11月中下旬落叶。

2、建园与定植、定干

晚秋黄梨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壤肥沃土为最好,要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早于晚秋黄梨具有成花容易结果早的特点,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前期丰产,所以要适当密植,栽植密度为2m×3m或2m×2m,每667m2栽植111株或167株,以南北行为最好,然后按照规划挖1m见方的定 植穴。将腐熟好的有机肥与土壤掺匀后,填入坑内,并进行灌水沉实定植。定植可分秋植和春植。秋季定植因生根早,生长快,所以优于春季定植。定植时在原坑基础上,挖30cm深的坑,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根舒苗正浇透水”的原则进行栽植,保持苗木原来苗圃的深度,浇足水,待土 微干时,在苗根基部覆15cm高土堆,以保持水份。苗木定植后,从地面向上70cm处定干,以促发新枝。

3、整形修剪

晚秋黄梨分枝角度大,树冠较小,栽植密度大,采用树形为自由纺锤形。

3.1 树体结构特点

定干高度70~80厘米,成形后干高50厘米,冠径2~2.5米。主干以上围绕中心干平均30厘米着生1个骨干结果树,全树着生8个左右骨干结果枝。无明显层次,互不挤压,自然错落着生。主枝粗度和长势都不能超过中心干,粗度为中心干的1/2以下,以防止与中心干竞争。骨干结果枝(主枝 )分枝角度70°~80°,其上不配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和结果枝组,外形呈纺锤形树体,枝条分布上稀下密,外稀内密。成形后树高相当于行间距离的80%。

3.2 修剪技术

3.2.1 1~3年生树。冬剪时枝条以甩放为主,使其早成形,快结果,为以后的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夏剪以拉技为主,疏除多余枝条,背上弱枝摘心培养成结果枝组,旺枝20~25厘米留一个,秋天压倒。

3.2.2初果期树修剪。以拉枝为主,开张角度。为了控制上强,中央领导干可以不剪拉平,选下部的弱枝代替,以控制树冠,促进花芽形成,拉枝时间从梨树亮叶期到7月份均可,以5月份效果最好。一般骨干枝可拉到70°~80°,辅养枝可拉到90°以上。拉枝时应注意防止劈裂断枝。

3.2.3盛果期树的修剪。这时修剪的目的是稳定树势,调整负载量,维持树体生长与结果的相对稳定,控制树冠大小,解决果园群体和个体光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或克服大小年,使之年年多结果,结好果。亩产量控制在3000千克左右,每亩保持6.5万~7万根枝条。修剪的手段主要 是疏除或回缩,对各类结果枝组要注意更新复壮,对中心干及时落头开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土肥水管理

4.1 合理施肥

要多施有机肥,并注重配方施肥。基肥要秋施(10月上旬)。1~3年生每亩施1000~2500千克,4~5年生每亩施3000~3500千克,6年生每亩施4000千克。每年追施化肥3~4次,发芽前追施第1次氮肥,5月中旬进行第2次追肥,此次追施氮、磷、钾肥,第3次追肥在6月中旬施入,以钾肥为主 ,以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第4次追肥在7月中下旬施入,以磷、钾肥为主,以利果实的迅速膨大。每百千克梨果施纯氮为0.5~1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0.6∶0.8。

在生长期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肥5次左右,前期喷尿素,花期混合硼酸,后期以磷酸二氢钾为主,并混合微量元素。

4.2 及时灌水、排水

结合追肥,并视干旱情况,每年灌水3~4次。阴雨季节及时排水。

5、花果管理

5.1 疏花疏果

开花前疏除过多花序,间隔25厘米留1个花序;花蕾期疏除多余小花,每花序留2~3朵健壮花,谢花后及时疏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每花序留大果1个,并在谢花后20~25天完成疏果工作。每亩留果8千个左右。

5.2 及时套袋

果实套袋从谢花后25天开始进行,谢花后1个月内完成套袋工作。套袋前喷1~2次高效安全的杀菌杀虫剂,如甲基托布津、福星、吡虫啉、阿维菌素等。待药液晾干后,选符合标准的优质果袋在每天上午8—11时和下午2—6时套袋,喷药一周后完成套袋。套袋前,进行“潮袋”,套袋时,要 严格按照套袋操作技术进行,并注意不要人为擦伤或扎伤果面,尽量不要碰落果实。

6、病虫害防治

6.1 农业防治措施

认真做好秋冬清园工作,减少越冬病虫源。冬季修剪时剪去病虫枝,刮除树干老翘皮,清理园内枯枝落叶并烧毁,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枝、病叶,摘除病果,控制再侵染。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疏花疏果,控制负载量,保持树体健壮,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6.2 化学防治措施

萌芽前喷布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芽膨大露绿期喷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同时混合阿维菌素4000倍液,菊酯类2000倍液,防治梨木虱、梨蚜、黑星病、黑斑病等病虫害,隔10天左右再喷1次。生长季节,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喷药5~6次,防治多种病虫害,选用药剂有吡虫啉,阿维 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卡死克、扑虱灵、多抗霉素、喷克、大生M-45、扑海因、福星、代森锰锌等。喷药时注意均匀细致、不漏喷不重喷,提高药效,防止药害。

7、采收

进入10月,果实陆续进入采收期,采收时连纸袋一起剪下;要轻拿轻放,以免造成外伤,降低商品价值。

8、采后管理

采收后至落叶前要放基肥,以迟效性肥料为主,在树四周须根到达的地方挖坑深施,以农家肥为主,混合过磷酸钙、饼肥、钾肥,施后浇透水。等到冬季到来树叶落光后要刮去老树皮、病皮连同枯枝落叶一并清扫干浄并深埋或烧掉,病皮刮后要涂抹杀菌剂。

参考文献:

[1] 张康永,任建波.梨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种业导刊,2011(7):29-30.

[2] 温素卿.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7):106-108,112.

[3] 郑智龙,等.果树栽培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8).

[4] 赵苏海,韦军,钟秀娟,等.棚架整形对丰水梨幼树生长结果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10):73-75,78.

[5] 郑媛媛,王静静,朱新玉.梨树春季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1(5):23.

[6] 张海娥,乐文全,张新忠.梨黑星病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2007,22(B10):239-242.

论文作者:周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论晚秋黄梨的丰产栽培技术论文_周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