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项目用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黄兵

黄兵

(高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 宜宾 645150)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肝硬化患者应用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生化检验项目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白蛋白、脂蛋白、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受检人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肝硬化患者时,综合检测肝脏各项生化指标,可为肝硬化的确诊提供确切的依据,使患者可以尽早接受治疗。

【关键词】 肝硬化;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指标;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16-02

临床上的调查结果表明,肝脏疾病在国内近些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其中肝硬化最为常见。肝硬化是一种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的长期损伤所导致肝细胞坏死的慢性疾病,其病理主要表现有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与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并且以上表现反复作用,从而导致肝小叶结构与血液循环的途径产生变化,结果使肝变形和变硬。目前是通过尿常规、血常规、免疫学检测和功能试验等对肝硬化进行早期诊断[1]。生化检验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肝细胞的受损程度以及合成代谢情况,因此在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诊断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选取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生化检验项目检测,探讨肝硬化患者应用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肝硬化病人中选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7.21±12.07)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2.62±0.73)年;肝硬化类型:26例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7例为酒精性肝硬化,7例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按照肝功能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3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8.8±11.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经过比较后,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生化检验项目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两组受检人员在早晨空腹条件下抽取5毫升的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进行3分钟的离心,分离血清,检测白蛋白、脂蛋白、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和资料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或者百分数%来表示,经过t或者χ2检验。P<0.05,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脂蛋白、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x-±s)

*

3.讨论

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多为40~50岁左右的男性,据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肝硬化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一般都是肝炎后肝硬化,因为肝脏受到长时间的炎症刺激,肝脏组织细胞反复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肝变形、变硬,最终造成肝硬化。肝硬化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的肝硬化病人只会感觉到乏力、轻微的疲倦和体力减退等,个别会出现腹胀、便秘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这些临床症状很常见,所以患者极其容易忽视,最终导致恶化。发展到后期,因为肝功能损害、门静脉高压等原因,人体很多器官都会受到损害,引发一系列疾病,如:癌变、肝腹水、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3-4]。

在众多生化指标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可以准确反映肝脏合成蛋白的功能情况。随着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也在进一步加重,不仅失代偿期肝脏合成功能在降低,同时也减弱了肝脏合成蛋白功能,降低了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临床实践表明,肝硬化患者病程和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肝硬化降低了肝细胞的受损功能,促使直接胆红素回流入血,提高了人体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也保存在血液中,大大提高了人体总胆红素的水平。总胆红素可以直接反映肝硬化肝细胞的损伤程度,总胆红素水平越高,说明肝损伤程度越严重。胆碱酯酶主要包括乙酰胆碱酯酶和拟胆碱酯酶,通过催化乙酰胆碱来形成乙酸和胆碱。一旦机体肝细胞发生坏死,就会大大降低胆碱酯酶的合成量,胆碱酯酶的下降和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的关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分布于肝细胞中,一旦肝细胞发生坏死,大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就会进入血液,增加血清中的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上升程度和肝细胞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白蛋白、脂蛋白、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受检人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诊治肝硬化患者时,应用各项生化检验项目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非常重要。所以应大力推广肝硬化患者诊断过程中各项生化检验的检测,尽早确诊患者,促使患者可以尽早接受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伟,刘文超,李晓阳.生化检验项目用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14,11:33-35.

[2]张超阳.肝硬化患者中西医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及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7:129+131.

[3]傅首伟.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9:156-157.

[4]吴永岳,曹龙翎,吴华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6:10-11.

论文作者:黄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生化检验项目用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黄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