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风向标&第一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热点述评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文

世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风向标——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热点追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型论文,热点论文,风向标论文,城市建设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10月21-2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0多个成员国的教育部门官员、城市领导人、企业、民间团体、专家学者和其他国际组织共计500余名中外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与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围绕“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大会共安排了四项重点议程,分别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组成”“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战略”以及“学习型城市发展的关键指标”。围绕主题和议程,与会代表从各自角度阐发了全民终身学习在城市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分享了各国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与重要举措,探讨了全球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大会最后通过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起草的《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两项成果文件,它们是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政策与实践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为了更好地透视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特点和趋势,为未来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本文将从领导视界、成果文件、各国经验和大会总结这四个方面追述大会热点,把握国际国内相关领域最新的政策动向、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

       一、领导视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为大会提供的概念文件中指出,当前,世界上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化趋势正在迅速扩展。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60%的人口将会在城市中生活,这将给城市的环境、社会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住房、健康、公共卫生、供水、通信、交通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可能造成城市贫困、空气污染、移民问题、犯罪、贪污腐败和其他社会弊病以及人与人、社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生存竞争。此外,全球不平等现象日趋明显,社会不公会比贫困本身造成更大的社会不满。为了应对急剧扩大的城市发展需求,全球已有1000多个城市宣称正在建设学习型城市,将学习放在城市发展的战略优先位置。在本届大会上,以刘延东副总理、博科娃总干事和鲁昕副部长为代表的高层领导的发言,充分展现了我国和联合国领导人对学习型城市建设高屋建瓴的认识。

       (一)刘延东:让城市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学习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刘延东副总理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为应对全球范围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问题和城市发展的一系列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把学习型城市建设置于城市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本次大会以“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于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众福祉、创造美好未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她还强调,中华民族历来崇文重教,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她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概括了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独特价值,指出中国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拼搏。建设学习型社会,使终身学习成为全民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帮助每个人梦想成真、人生出彩,这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

       刘延东副总理提出,未来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可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促进城市繁荣,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她提出要更加注重“三个结合”,即更加注重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习型城市建设与社会文明进步紧密结合。刘延东副总理还在致辞中向全体与会者提出了四大倡议: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城市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和愿望;二是激发创造潜能,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三是营造学习氛围,实现城市的包容和谐;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交流互鉴。

       (二)博科娃:在变革时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致辞中强调,随着时代的变化,终身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养育下一代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方式,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中起着关键作用。城市,作为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栖息地,其在创造学习机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终身学习将要成为建设包容性知识社会的核心,也要成为各地2015年后发展的核心。只有这样,人类才能释放社会发展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博科娃指出,我们将通过本次大会,对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以及行动方案达成共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建立一个动态的推进网络,推动全球各个国家和城市的全民终身学习。她指出,各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只有通过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来推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来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政府要和公民以及社会各个部门联合起来。相信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有着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可以共同进步!博科娃在致辞中还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哲们的终身学习理念,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表示了价值认同。

       (三)鲁昕:让学习成为民众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大意义、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鲁部长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大意义,她指出:“建设学习型城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激发城市活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创造更大人才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选择,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鲁部长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中国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政府力争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在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全国许多地方开展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1999年,上海率先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目前,全国已有近百个城市开展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包括“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资源开放共享”“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

       鲁部长还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五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强化政府统筹”,逐步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新格局;二是要“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终身学习立法步伐,制定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引导性指标要素,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认证等制度以及终身学习激励与成本分摊等机制;三是“发展继续教育”,理顺管理体制,发挥高校、职业院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促进职工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发展;四是“共建共享资源”,推进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建设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建立协调机制整合利用各部门设施与资源,鼓励各类媒体为市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服务;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世界同行分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共同努力推进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

       二、成果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致力于推进全球终身学习理念与政策的重要国际组织,其一系列重要报告如《学会生存》(1972年)、《学习:财富蕴藏其中》(1996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2年)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了终身学习理念,为各国终身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成为世界终身教育的思想实验室。为了呼吁成员国高度重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帮助成员国将终身学习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及实施成效作出客观评估,并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起草的《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及《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经过与会代表的讨论,在会议结束前获得通过,成为本届大会的重要成果文件。

       (一)《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尽管有1000座城市,就可能会有1000种不同的推进学习型城市的模式。然而,很多专家认为,学习型城市还是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性特征的。在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高级项目专家杨进博士重点介绍了国际社会对学习型城市的界定,剖析了学习型城市特征模型的元素与结构。

       杨进博士认为,学习型城市是一个能够充分利用、调动其各个领域的教育资源的城市,通过促进和改造教育体系中的学习的包容性、重振家庭和社区学习的合力、促进工作场所的学习、扩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学习体验、培育终身学习的文化,增强个人和社会的融合,促进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确保可持续发展。在非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城市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因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同时,学习型城市的每一个特征和衡量指标都代表某种重要的价值观,代表学习型城市建设优先领域的重要环节。因此,学习型城市的监测工作应该“衡量我们所看重的(价值观),而不是看重我们所衡量的(指标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模型的框架组成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徽标外观,由其“山形屋顶”“六大立柱”及“三个基座阶梯”等元素构成(见图1)。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广泛福祉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任务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条件 提升个人能力和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 全民终身学习造就城市未来 加强学校教育体系内部的衔接 激活家庭和社区学习 开展有效的工作场所学习 广泛应用现代学习技术 提高学习品质、追求学习卓越 营造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文化 强有力的政治意愿和承诺 有利于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治理结构 各种资源的调动与利用

      

       图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模型

       “山形屋顶”代表三大建设目标,反映的是建设学习型城市所带来的社会福祉,与本届大会的主题十分吻合:一是提升个人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二是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城市文化;三是实现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六大立柱”代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六大主要任务,表明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综合改革,涉及从学校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各个领域:一是在学校教育体系内加强衔接,全面提高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二是重新激活家庭和社区学习;三是提升职业培训和工作场所学习的效率;四是扩展现代学习技术的应用;五是改善并优化学习质量;六是营造充满活力的终身学习文化。

       “三个基座阶梯”代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三个基础条件:一是清晰的城市愿景及城市领导坚定的政治意愿与承诺;二是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社会各界跨部门协作;三是有效发掘利用社会资源的潜力。

       《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一共包含32项评估指标,其中大部分是定量的,相关数据可从各个城市主管部门获取。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已经尝试运用《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的评估指标,在80多个国家试行开展评估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可以预见,《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将为各国各城市的建设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向、目标和优先领域。

       (二)《北京宣言》

       《北京宣言》由前言、承诺和行动呼吁三部分组成。在前言部分,《北京宣言》指出,“终身学习的概念,一直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深深植根于所有文化和文明之中”。当今世界面临种种挑战,因此,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为我们的公民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品质,预测并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地区”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地方当局开始认识到建设学习型社会本身蕴涵的各种机遇,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在发展学习型社会愿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型城市建设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促进经济和文化繁荣,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宣言》的承诺部分,围绕《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提出的三大目标、六大任务和三个基础条件,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推进作出具体承诺。《北京宣言》最后的行动呼吁部分,针对国际与区域组织、各国当局、各地城市、基金组织和私人企业等多元主体,提出了五项“行动呼吁”:一是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学习型城市的全球网络,支持、促进和认证世界各地城市社区的终身学习实践;二是呼吁世界各地的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加入这个网络,并推动相关实践;三是呼吁国际及区域组织成为建立和扩大这个网络的活跃伙伴,这将有力地动员利益相关方协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四是呼吁各国政府鼓励地方当局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五是呼吁基金会、私人企业等借鉴私营部门成功的项目运作经验,参与运营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

       大会通过的《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与《北京宣言》,将有益于各国、各地政府及国际同行间就学习型城市建设达成基本共识,并推进相关领域的政策对话、行动研究和能力建设。它们也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推进各国各城市的全民终身学习,促进城市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叶忠海先生指出,上述两个重要成果文件的发表,有利于分析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现状,明确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将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到新阶段,同时也使我们愈加充满信心地看到近十年来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未来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应将国际化和中国特色化有机地融合起来。

       三、各地经验

       除了专题发言,大会还举行了以“全民终身学习是城市的未来”为主题的市长论坛以及阿拉伯地区、非洲地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欧洲与北美地区4个地区的平行论坛,向与会者展示了各地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经验及其多样性。其中,一些城市和国家的创新政策与实践成效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欧洲的多样化经验

       德国是欧洲开展学习型地区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积极响应欧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倡议,先后启动了范围广泛的“学习型地区建设”与“区域学习”项目。德国的重要经验是建立一个广泛联系的合作网络,由包括正规教育机构、公司、商业组织、行业协会、社会文化机构、青少年活动机构、就业部门、基金会等在内的多种机构组成。合作网络的建立充分发挥了不同社会力量的作用,有效推进了学习型地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德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涉及增强学习者的个人职责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弱势群体教育不足的现状,加强各个教育阶段的联系,增强就业能力,满足劳动力供应要求等。其主要举措包括:以社区为本建立学习中心,完善终身学习课程、教学和认证,推进学习型地区建设;保持终身学习各阶段之间的连贯性——包括从学校到就业的转换;与中小企业合作开展培训,提供职业资格认证。

       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于2013年10月经由议会通过的《终身学习法》备受与会代表的关注。该法开宗明义地传达了五大宗旨:一是为规范和完善巴斯克自治区的终身学习体系提供法律保障,该体系将促进公民的就业、社会融合与积极老龄化;二是为建立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综合职业培训体系提供法律保障,这一体系将注重巴斯克公民在整个职业生涯期间对职业资格的需求,并对他们在工作场所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途径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三是增强巴斯克终身学习体系的服务能力,以激发退休人员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四是通过整合各类社会实体机构的服务能力,活化公民终身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社会包容目标的实现;五是推动巴斯克自治区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根据该法,已经成立的巴斯克自治区终身学习委员会或其他相关委员会将在诊断培训需求、协调公立与私立培训机构的服务以及监测终身学习成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提出要建成“绿色的花园”“学习的校园”和“创新的乐园”,体现了这座北欧中心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独特理念——将学习与促进城市创新活力、多方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二)亚洲的创新实践

       韩国是当今世界积极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国家之一。韩国代表的发言全面展现了韩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最新成就,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发展。截至2013年9月,韩国227个地区政府中已有118个参与了建设终身学习城市的项目,且各地在推进市民的终身学习领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征。韩国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推动跨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如釜山市莲堤区(Yeonje)20个不同的政府部门开展了22项各具特色的学习项目。例如,由教育部门与家庭福利办公室合作开展的女性领导力开发培训等。这种跨部门机制有效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了社区的教育与文化功能。

       第二,通过多种途径,为每个市民创造便捷的学习条件。如大田市大德区(Daedeok)建立了终身教育领域的“客座教员制”。任何社区只要有超过5人对某课程感兴趣,“客座教员”将送教上门。“客座教员”的专业资质由市终身教育专家委员会审核。

       第三,注重社区与学校互动,促进市民的终身学习。首尔永登浦区(Yeongdeungpo)与所在社区43所学校开展了广泛合作,由这些学校为市民开设的终身学习课程涉及艺术、公民、文化等各方面。市民结束课程学习后,自发组织了学习团队,这不仅进一步推动了自身的学习,而且还作为学校的校外教育师资,促进了社区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大邱市达西区(Dalseo)等地聘用了一批年龄在40~50岁的中年市民为社区教师,负责儿童个性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咨询与解决。

       第四,发挥市民作用,打造3.0版学习型城市。韩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由政府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第二阶段在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民众之间有了互动对话;而在第三阶段,韩国更注重激发民众自身的力量。如首尔阳川区(Yangcheon)积极推动区域内市民学习团队的建设,并根据团队学习活动的活跃度、学习内容的适切性以及学习服务的针对性,为学习团队发展提供各种支持。水原市(Suwon)形成了“能者为师”的社区文化。任何社区居民均可成为社区教师,与其他市民分享自己的所知所想。

       我国多个城市在本次大会展示和分享的经验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赞赏。除了东道主北京之外,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编撰出版的《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集(第一辑)》展示了中国16个城市的建设经验。其中,上海市不仅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理念,而且在学习型城市的领导体制、管理模式、制度建设、体系建设、资源建设等多方面积累了独特经验与创新成就,给国际国内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之路,常州促进幸福宜居以及创意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四、大会总结

       南非西开普敦大学终身学习院院长雪莉·沃尔特教授对本次大会作了总结发言。沃尔特教授警示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进程中,始终要将人置于关注的中心。世世代代所有的人都必须“归属于或联结于他人”,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繁荣兴旺和不断革新。而学习型城市建设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问题。学习可以使市民更加快乐、富有创造性、具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更具尊严感,学习还可以促使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增强,使生活更美好。

       沃尔特教授还总结了世界各地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举措,如城市领导长期的坚持承诺与推进工作必不可少,有效利用社会各部门已有资源极为重要。在各级正规教育机构、工作场所、社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监狱等,通过对媒体和公共空间的使用,鼓励多样化学习特别是非正式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沃尔特教授还特别指出,孔子总结的人生各阶段特点的启示是,在孩子幼年时期要提供学前教育来启迪其智慧和挖掘其创新精神。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要教育和鼓励他们认识到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情的价值、和平共处和终身学习的价值。

       沃尔特教授倡议在各地继续大力推动学习节、读书周等活动,激发市民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应该倡导学习圈活动、咖啡馆哲学辩论。因为很多人每天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在交通工具上,所以,“行驶中的学习”等多种终身学习形式也值得提倡。沃尔特教授强调了使用社交媒体等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沟通和联系的价值,这能够使随时随地地高质量的自我导向学习和集体学习成为可能。

       沃尔特教授呼吁教育工作者、政府官员、城镇规划师、建筑师、社会学家和其他人士都能够共同努力来促进在公共场所的学习。学习的中心是知识,而知识的类型是多样的,如默会知识、局部知识、本土知识以及更加规范和全面的知识等。所有的知识都很重要,而人们往往是通过不同形式获得这些知识的。为此,有必要建立认证体系,认可先前阶段的学习成果,并打通学校教育与国家资格认证框架之间的藩篱,为学习者提供学分积累与转移途径以及相应的学习咨询和指导。

       沃尔特教授指出,这些新的变化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发展合作关系,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这包括建立信任关系,共享规范和价值观,形成共同的战略目标等。跨边界合作的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城市、城镇和农村的联结,以确保城市没有切断与农村的联系或是使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学习型城市”的概念理应包括核心城市及其周边的区域。这一观点尤其对于全球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人类发展史上新一轮由科技创新引发的社会应对举措。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对于推进世界学习型城市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既是中国政府展示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成果的重要契机,也是世界各国交流相关经验的重要舞台,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世界全民终身学习战略的一次重要事件。大会启示我们,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对以下问题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认识和评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效;如何整合社会各部门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终身学习机会;如何保持各教育阶段之间的连贯性使市民获得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的选择机会;以及如何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模式并加强不同地区间的开放交流与相互学习。

标签:;  ;  ;  ;  

世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风向标&第一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热点述评_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