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及心理暗示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_马小红,白新月

针刺及心理暗示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_马小红,白新月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医院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暖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有洪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或忧郁健忘等。有些女性由于体质或精神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时不能适应这些生理变化,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来自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静宁县人民医院针灸室就诊的女性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平均年龄45岁。

1.2诊断标准

(1)年龄在40——60岁之间,绝经了一年。性激素报告:雌二醇降低,促卵泡生成素增高。西医学名: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妇女绝经前后,天葵将竭,肾气渐弱,精血不足,冲任亏虚;或肾阴不足,阳失潜藏,肝阳上亢;或因劳心过度,营血暗伤,心血亏损;或因肾阳虚衰,失于温养,导致脾胃虚弱;或因脾失健运,痰湿阻滞,造成痰气郁结。总之,肾虚不能濡养和温煦其他脏器,诸证蜂起。西医学名: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治疗前先对病人进行心理暗示,嘱咐病人没有器质性病变,所有的不适均是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引起,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人多交流,慢慢就会恢复正常。针刺配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症状中医以以下4种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 头痛、目赤、健忘易怒、腰膝酸软,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益水涵木。取足厥阴,少阴经穴为主。针刺宜补泻兼施。

处方:太冲、太溪、百会、凤池。

随证选穴:心烦加大陵;洪热加涌泉、照海;腰酸痛加肾俞、腰眼。

(2)心血亏损 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

治法:补益心血,交通心肾。取消俞穴为主。针刺补法,酌灸。

随证选穴:失眠加神门、四神聪;心悸加通里;五心烦热加劳宫;神志失常加人中、大陵。

(3)脾胃虚弱 疲乏无力,脘腹胀满,四肢无力,胸闷气短,脉濡缓。

治法:补脾益胃。取俞募、足阳明经穴。针刺补法并灸。

处方: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

随证选穴:腹胀加下脘、气海;便溏加天枢、阴陵泉;浮肿加关元、水分、足三里。

(4)痰气郁结 咽中似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呕之不出,或胸胁不适,或胸膈疼痛,伴有呕吐,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取任脉、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处方:膻中、中脘、气海、支沟、丰隆、三阴交。

耳针 取穴:卵巢 内分泌 神门 皮质下 心 肝 脾 刺法:每次选了一个穴,中等刺激,隔日 针刺一次,或耳穴埋针。

2.2对照组

给病人给予雌激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疗效观察

治疗组的病人经几个疗程的治疗,病人精神好转,各种不适症状减轻,睡眠改善。治愈44例,好转16例。

对照组病人虽精神好转,症状减轻,但少数病人出现雌激素的副作用,肝肾功能有所损害。经停药、口服保肝药对证治疗后好转。

4、讨论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 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女性与女性性激素的减少(卵泡数减少和排卵停止,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病变,全身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贫血、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等)有关,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产生更年期症状的原因比较复杂。女性常见,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候,表现为潮热、失眠、情绪变化、阴道干燥、性交疼痛等症状,同时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增加。病程约2~5年,严重者可达10年。男性也可出现抑郁、烦躁不安、注意力减退、焦虑、性欲减退等现象。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一是血管舒缩系统症状,如潮热多汗等;二是躯体症状,如疲倦、关节痛、心慌心跳、皮肤干燥等;三是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兴奋型的表现为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型的就是失眠、不安、惊恐、冷淡等;四是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阴道干燥、月经失调、子宫脱垂、性欲下降等。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间,一般在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所以不必害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人际交往,慢慢会过渡到安全期。

论文作者:马小红,白新月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针刺及心理暗示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_马小红,白新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