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m接力决赛中争议事件解读论文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m接力决赛中争议事件解读论文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 000m接力决赛中争议事件解读

蒋 毅1,蔡 峰1,张 健2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 000m接力决赛判罚争议事件进行解读。认为出现判罚争议的原因如下:(1)短道速滑项目特征以及辅助裁判、转播技术的局限;(2)主场优势对客场作战的制约;(3)判罚尺度把握不准以及自身成绩优势消失的影响;(4)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缺失以及被动参赛的限制。事件对冬奥会“北京周期”的赛事筹备和训练备战的启示:及时根据比赛的裁判特点、对手情况做出调整;加快推进短道速滑项目规则改革的步伐;全方位提升中国冰雪运动实力;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并寻求话语权的提升。

关键词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判罚争议;规则改革

平昌冬奥会的落幕预示着北京冬奥会周期的正式开启。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季项目中的传统优势,在中国冬奥会参赛获得的全部13枚金牌中,有10枚来自短道速滑队,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优势项目。此次平昌冬奥会赛场上,判罚问题多次受到质疑,尤其发生在女子3 000m接力决赛中的判罚争议,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讨论。平昌冬奥会的参赛历程为中国短道速滑项目发展积累了经验,同样平昌冬奥会赛事的筹备、组织工作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 000m接力决赛争议事件的概述

2018年2月20日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 000m接力决赛在韩国平昌江陵冰上运动场展开角逐,最终,周洋、范可新、曲春雨和李靳宇组成的中国女队第二个冲过终点,却被判犯规无缘奖牌,韩国队夺得金牌。从国际滑联赛后给出的说明来看,中国队犯规的原因是范可新在最后一棒交接时大幅度地从外道变向内道、阻挡了韩国选手,即“横切碰撞(CROSS TRACK)”。比赛结果宣布后,运动员、教练员和众多专业人士均表示“看不懂”,著名冰雪运动专家、短道速滑资深国际裁判王石安教授表示:中国队、加拿大队、韩国队在比赛中都存在犯规,裁判判罚了中国队和加拿大队犯规,并没有对东道主韩国队的犯规做出判罚,这是判罚尺度不一致的表现。回顾整场比赛,产生比赛争议的点有两个:一是在比赛进行到3′25″时,韩国队一名接力队员已经进入滑道,但是交替队员并没有完成接替,属于内圈滑行的队员侵犯跑道,规则是不允许的;二是当比赛进行到3′31″时,一名韩国队员完成交棒后不慎摔倒,随后绊倒了加拿大队队员,严重干扰了加拿大队的比赛,依照平昌冬奥会严苛的尺度理应判罚犯规。

比赛结束后,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第一时间向裁判提出了抗议,无果后又以中国代表团的身份向赛事技术控制中心提出了申诉,李琰当即表示:比赛结果是不可能因申诉而更改的,只是寻求一个关于本场比赛判罚尺度不一致的解答。尤其在13日晚的比赛中,中国队有5位运动员参赛,其中4位被判犯规取消成绩,中国短道速滑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回顾历届冬奥会中国女队在3 000m接力比赛中的表现,从1992年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到2018年第23届平昌冬奥会,总共获得1金2银,5次被判犯规取消成绩。这个项目上中国女队实力不俗,但却多次因犯规取消比赛成绩,整个奥运参赛史充满了浓郁的悲情色彩。平昌冬奥会上历史再次重演,中国女队决赛中又一次被判犯规,针对比赛中存在的判罚尺度不一致现象,引起各界的质疑。

2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 000m接力决赛争议事件的原因判断

2.1 短道速滑项目特征以及辅助裁判、转播技术的局限

短道速滑场地周长111.12m,直道宽不小于7m,弯道半径8m,直道长28.85m,正因为赛道短、弯道长且曲的特点,短道速滑项目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以目前女子3 000m接力世界纪录计算,滑行的时速接近45km/h,是真正的高速运动项目。目前,短道速滑项目正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韩国稳居霸主地位,其他强国的实力也越来越接近,项目的竞争程度不言而喻。目前,短道速滑比赛往往从第一轮开始竞争的激烈程度就跟决赛一样,不允许出现一点失误,否则就很难进入下一轮次的比赛[1]。尤其在人数众多的接力项目中,同样的空间要容纳更多的运动员,同时还要进行交接棒,运动员身体接触和对抗的几率大大增加。短道速滑项目身体碰撞点多出现在弯道,运动员在做高速滑行的同时需要控制好身体,并在高度复杂、充满变化的环境下配合默契、执行战术,这往往成为比赛致胜的关键[2]。随着荷兰队、意大利队、匈牙利队为代表的欧洲势力迅速崛起,比赛的激烈程度也大大增加,运动员之间频繁的身体对抗给比赛增添观赏性的同时,也给裁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将是短道速滑项目改革的难点和方向。

国际滑联短道速滑技术委员会主席娜塔莉·兰伯特接受中国体育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场馆的视频回放系统由6台摄像机组成,还与平昌冬奥组委会转播团队合作,同时启用了他们的28台摄像机,基本可以保证整个赛场无死角覆盖。虽然越来越多高科技设备应用于比赛裁判工作中,但对于高速滑行、过程激烈复杂的短道速滑项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短道速滑接力项目与个人单项赛事相比,接力比赛人数更多、速度更快、犯规情况更复杂的特点使得比赛很难单纯通过摄像设备所监控。兰伯特同时强调,由于电视机前的观众往往只能看到电视台提供的一个角度或者几个角度的电视转播镜头,对于场上发生的情况无法全面掌握,因此很容易受到影响和误导。并且接力项目中同场比赛的人员更多,分散空间更大,每一个位置都有可能出现犯规行为,仅靠4名裁判员和几台摄像机在某个节点上监控多名运动员高速滑行中的行为本来就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这也是此次事件引起轩然大波的导火索,裁判工作的技术性问题是一个将长期面对、亟待解决的难题。

2.2 主场优势对客场作战的制约

《孟子·公孙丑下》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孟子关于军事战争的思想,实质上适用于治国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天时、地利、人和在体育比赛中成了主场优势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比赛,甚至在很多时候成为左右比赛走向的关键。天时方面,本届冬奥会是在韩国平昌举行,韩国短道速滑成绩本身就具有绝对优势,整体水平要高于其他国家,主场作战运动员也避免了舟车劳顿、颠倒时差的困扰。地利方面,韩国运动员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冬奥会比赛场地上的训练和比赛次数必然远超于其他国家运动员,对场地条件的熟悉程度和比赛感觉固然更好。相关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运动员对场地设施的熟悉与认可,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定势对运动员临场竞技状态有很大的影响[3]。人和方面,主场作战的韩国队吸引了大批韩国民众入场助威,加上场馆内随处可见的韩国国旗和加油的横幅标语,共同形成了浓厚、热烈的主场氛围,韩国队运动员在这种氛围中更容易得到归属和激励。另外,赛事组织环节中离不开大量本土工作人员的参与,在与这些工作人员交往的过程中东道主运动员必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提高是第一要务,同时要重视中国体育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话语权的获得,只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国际舞台,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体育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才能第一时间了解规则的变化和项目发展的趋势,让中国运动员的实力和风格被熟悉,这对于项目成绩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平昌冬奥会的结束预示着北京冬奥会周期的正式开启,平昌冬奥会上不佳的表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在四年的备战周期中要想实现冬季项目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势必要在自身能力上下足功夫,在训练理念和方法上向其他冰雪强国学习,[7]同时,中国体育人要争取更多的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机会,全方位、多维度提升我国的冰雪实力。

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是十分符合当代环境的企业工具,企业应当加强加深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并且要站在企业的高度去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且与此同时应当加强管理会计的能力,培养管理会计成为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拥抱大数据,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2.3 判罚尺度把握不准以及成绩优势消失的影响

竞技比赛的宗旨是在公平的条件下,极致地发挥个体的运动能力。但是,日益全球化、复杂化的现代体育已经不单单是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很多时候成了代表队或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抗,回顾中国短道队主教练李琰在赛后申诉所得到的回应,中国体育代表团国际话语权问题无法回避。纵观当今体坛,不论是冬季奥运会还是夏季奥运会,目前从竞技成绩以及国际奥委会组织成员比重来看,欧美国家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是奥林匹克文化的载体,中国要想顺应潮流,更好地参与到这具有巨大融通性的民主文化活动中,必须体现自身的价值,寻求表达诉求的话语权。近几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中,判罚争议都引发了人们对体育国际话语权问题的关注。面对平昌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3 000m接力决赛中的争议,质疑的呼声被迅速推向了高潮,不禁让人想起里约奥运会女子4×100m接力重赛事件,美国队赛后抗议受到临道巴西队的干扰导致掉棒失误,裁判认可了美国队的抗议,并给了美国队单独重赛的机会。最终美国队在没有任何竞争干扰、非正常比赛环境的情况下,以预赛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挤掉了原本排在预赛第8名的中国女队。奥林匹克倡导的“fair play”精神在现实中也常备受挑战,一些掌控话语权的国家因其自身利益会对比赛进行干扰,这常常就导致了判罚争议的发生。

如果一项比赛结束,总是需要忐忑地等待裁判员的宣判,甚至常会产生戏剧性的结果,引发众多的质疑和争议,这就表明这个项目的规则到了需要改革的阶段了,好的规则是保护运动员利益同时鼓励竞争,同样也需要得到广泛的大众认知,如果一个项目的规则复杂、摇摆到无人能懂的地步,必然会削减大家的参与热情。奥林匹克大家族中许多项目也都经历了规则改革的阵痛,只有不断顺应项目发展的趋势去完善规则,项目才能吸引更多的参与人群,才会有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国际滑联正计划在北京冬奥会上公布犯规细节的视频录像回放,从各个世界杯分站赛上先应用,让比赛的参与者和关注者都能更加清楚地读懂比赛,为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和技术基础。

包裹式接头型式中,包裹搭接水平长度3 m,两侧包裹混凝土厚度0.52 m,在一期心墙上下游侧面设8 cm厚沥青砂浆过渡层,以改善竖直面新老混凝土接合面的性能。从高程4 046 m开始,每10 m高设一组两向测缝计和渗压计,以观测接头部位变形和渗漏情况。

“修禊”是中国的传统风俗。每年在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相偕到水边嬉戏游玩,招魂续魄,秉兰草以驱除不祥。后来,这一风俗慢慢被演化成士人们开春出游、踏青除邪的“修祓禊之礼”。兰亭修禊就是发生在上巳节的一个雅集。

2.4 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缺失以及被动参赛的限制

平昌冬奥会女子3 000m接力判罚结果引起了各方热议,教练员李琰当场就比赛判罚尺度一致性跟裁判进行了交涉,赛后中国代表团也向国际滑联技术委员会提出了申诉。申诉的理由是本场比赛中韩国队也有犯规行为,并且都出现在中国队被判犯规之前,鉴于比赛规则使用的一致性,应该对韩国队也进行判罚,否则与整场比赛以及前几个比赛日的严格执法明显有悖。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委员会主席、中国冬奥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杨扬接受新华社采访表示,这次国际滑联主席提到了要注意运动员的手上动作、外道超越和横切动作,对于裁判规则的熟悉和了解,也是比赛的一部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平昌冬奥会上共计被判罚9次犯规,其中不乏争金夺牌的项目。不可置否,中国队员犯规判罚的准确性不存在问题,这表明中国短道速滑队在赛前准备方面确实存在不足,没有摸透裁判的判罚尺度,才会遭受如此密集的犯规判罚。

国际滑联给本次判罚争议事件给出的解释是中国队最后一个交接棒时范可新的横切碰撞犯规,横切 (Cross Track)是短道速滑比赛中常见的犯规行为,是指比赛中运动员在跑道上不合理地横向滑行,或用任何方式干扰其他比赛运动员,均视为违规行为[5]。通过比赛录像回放,范可新最后一次交接棒时与韩国队员崔敏静的身体接触确实是一个犯规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比赛中常会出现运动员利用规则制造竞争对手的犯规,由于短道速滑项目身位在前可以随意滑行,身位在后的内切极易被判犯规,因此,我们在把握判罚尺度的同时,还要研究竞争对手的技术风格和战术特点。战术安排方面应充分结合我国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以及竞技能力结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技术,破除对手的战术制约,减少无谓的犯规,全面提升我国在短道速滑项目上的竞争水平。

3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 000m接力决赛争议事件的现实启示

3.1 及时根据比赛的裁判特点、对手情况做出调整

《孙子兵法·谋攻》中“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是关于战争中知行关系的观点,它准确辩证地说明了战争信息和战争行为之间的深刻联系,其中包含了敌我两个方面。体育运动本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孙子兵法》中知行关系的智慧启示我们在体育竞赛中要重视比赛参与各方信息的收集,这是赢得比赛的先决条件。中国第一个在冬奥会雪上项目执法的裁判、国际雪联A级裁判邱招义教授表示:比赛规则是运动员遵循的原则,也是观众看懂比赛的要点。每个雪季国际雪联都会进行规则的修改和修订,总体变化不大,但总是有一些新的内容。中国短道速滑队平昌冬奥会上的频繁犯规,这与团队对规则尺度把握不准关系密切。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办、备战周期的正式开启,我们应该分析平昌冬奥会上短道速滑项目的失利原因,重视研究规则的发展动向,避免被动适应规则变化,保持比赛观赏性同时尽量减少判罚争议,为我国冬季项目成绩的提升以及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夯实基础。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表示,比赛中的裁判问题并不在“话语权”的层面上,而是规则和执行的问题,体育话语权应该是关系到精神、原则、章程、运动会举办等方面的高层次问题。平昌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共计有9人次被判犯规,其中不乏具有争金夺牌实力的项目,短道速滑本是中国代表团夺牌计划最多的项目,如此密集的犯规判罚对整个中国代表团成绩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显然,教练团队在领会平昌冬奥会赛事精神,把握裁判员团队的指导思想和尺度方面存在不足。另外,中国体育话语权缺失还表现为参与规则制定和修改的力量太少、太弱,无法表达合理的诉求,始终被动式的参与竞争,这就必然会引发把握比赛判罚尺度不准和比赛策略制定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发挥。

3.2 加快推进短道速滑项目规则改革的步伐

竞赛规则是体育比赛中的核心内容,是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都要遵循的准则。随着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项目发展需求的变化,竞赛规则也应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总体原则是让比赛更加公平、激烈,提高项目观赏性的同时细化规则、规避争议,降低项目的参与门槛。体育规则改革之路还应更具人文情怀,重视不同人群的参与诉求,让更广泛人群都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6]。短道速滑项目的魅力就在于精妙多变的战术安排和戏剧化的比赛过程,比赛中激烈的身体接触和对抗给项目带来了极强的观赏性。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短道速滑比赛采取了比赛录像回放的裁定手段,这种无限放大运动员身体对抗动作的判罚方式,往往容易忽视整个比赛的动作逻辑,产生不客观的结果。同时,运动员实力的相近以及对奖牌的极度渴望,不可避免会发生大量的身体对抗,增加了裁判工作的难度。在此次平昌冬奥会中裁判执法尺度上多次遭到诟病,众多运动员、教练员、专业裁判员都表达了自己的质疑,观众们更是如雾里看花,不知所以。

先由一名英语专业的硕士将原量表翻译成中文,经过相关领域学者的多轮讨论,修改其中措辞晦涩的条目,在保证与原义相符的条件下,尽量通俗易懂。随后由一名英语专业的硕士回译量表,与原量表进行比较,以确保含义接近。最终确定量表的题目后,于专业的在线问卷平台“问卷星”上投放。

正如武大靖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每一枪都是全力滑,不给对手和裁判留下机会。”在身体对抗激烈的短道速滑项目中,要想“干干净净”的拿到金牌,必须自身实力足够强大,不给对手任何制造犯规的机会。尤其是中国短道速滑女队的实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也就为犯规争议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中国短道速滑队在作为平昌冬奥会资格赛的四站短道速滑世界杯中,表现乏善可陈,女子单项上颗粒无收,男子单项上仅武大靖的表现比较抢眼,四站获得4枚金牌,其他男队队员中仅有韩天宇获得1枚铜牌。接力比赛方面,女子3 000m获得1金2银,男子5 000m获得1银1铜。总体来说,中国队在四站短道速滑世界杯中的表现,凸显了女队竞争力明显下降,男队虽有武大靖的强劲表现,依然无法掩盖男队整体实力不济的现状。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短道速滑项目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许多实力不俗的运动员,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共产生8枚金牌,韩国队夺得3枚,其他5枚分属五个不同国家,这就是短道速滑项目群雄割据的最好印证。

3.3 全方位提升中国冰雪运动实力

竞技体育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中,运动员通过比赛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最关键的部分。中国队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上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曾经占据优势的女子项目实力出现了明显滑坡,仅仅李靳宇获得1 500m银牌,这和索契冬奥会成绩相比逊色不少。总而言之,平昌冬奥会中国队频繁被判罚的主观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员的实力并无明显优势甚至弱于对手,在夺牌压力以及客场作战的影响下,极易产生犯规行为。由于短道速滑项目采取领先“半个身位”的判定原则,中国短道速滑队要想走出犯规的泥潭,首要任务是着力提升自身实力,在竞技水平明显高于对手的情况下被判犯规的几率会大大降低,男子500m决赛中武大靖的“一骑绝尘”就是最好的例证;二是中国体育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占比和地位偏低,尤其冬季项目在国内属于冷门、新兴项目,群众基础和运动员竞技水平也都较弱,能够参与到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个人更是凤毛麟角,这对于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是一个亟需补齐的短板。

主场优势可以简述为东道主运动员或运动队相比其他客场作战的运动员或运动队具有更高的取胜概率。宋毅林等通过Wilcoxon 符号秩检验方法对近 7 届冬奥会的主场优势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东道主主场优势显著,在面对一些规则判罚模棱两可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有利于东道主国运动员的判罚。另外,冰上项目相比雪上项目更容易利用主场优势获得优势和突破[4]。这次女子接力赛争议事件的焦点在于,比赛中韩国队有一次严重的碰撞干扰和一次非比赛运动员进入赛道都没有被判罚,中国队和加拿大队却因此被取消比赛成绩,显然,主场优势效应使得韩国运动员在比赛判罚上占有优势。

3.4 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并寻求话语权的提升

纵观中国近代百余年历史,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屈辱,最初参与国际体育比赛是为了展示国家实力和重拾民族自信。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更完善的体育环境相匹配,并且能以一个平等的成员身份参与到世界体育活动中。无庸赘述,以奥林匹克赛事为核心的世界体育的话语权目前牢牢掌控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手中,在政策制定以及规则改革等方面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参与,这也是一些体育不公平事件发生的根源所在。体育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应该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应在项目发展和竞技成绩上拥有较高的水准,只有运动项目成功的开展才能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更多进入国际体育组织的机会。其次,中国体育人一旦获得进入国际体育组织的机会,必须要积极参与相关事务和活动,保持与国际体育组织建立起的良好关系,这样才能更多地参与以及更深地理解世界体育发展的新动向,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赢得坚实的话语权。

例1 (2017年天津中考卷第24题)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BO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点B(0,1),点O(0,0).P是边AB上的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沿着OP折叠该纸片,得点A的对应点A′.

我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体育的教育、文化等多元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桎梏。随着中国体育实力以及综合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体育人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机会也大大增加,2018年2月25日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名,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张虹当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表示:目前中国有不少人在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任职,观念上的不重视、体制上的束缚严重影响了中国体育人的履职和影响力。入选国际体育组织只是获取话语权的第一步,还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日常工作,不断积累人脉关系和经验,争取更多地参加决策层面的会议,让我们的合理诉求得到更好地表达。

4 结 语

平昌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女子3 000m接力决赛判罚争议在各界激起了轩然大波,招致了各界的强烈质疑,这给奥林匹克比赛追求公平的理念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时,回过头来反观自身,中国短道速滑队整体实力下降,许多项目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对规则尺度把握不准以及对项目发展的话语权缺失等,都是制约中国短道速滑项目发展的枷锁。在今后的国际赛场上,判罚争议事件还会继续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竞技实力,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升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加强与外部交流与合作,掌握最新的项目发展动态和信息,夯实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夺牌厚度与宽度,促进我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的整体发展。最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厚德载物”“重义轻利”的传统,这些极富东方哲理的传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因道德异化而发生的争议事件。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承办国,应全面总结平昌冬奥会的办赛经验以及教训,以一个大国的格局和博大的胸怀,用一届干净、令人诚服的北京冬奥会回报世界。

陈树清老师担任着我们这一届宏志班的班主任。那些同学远离父母异地住校求学。陈老师从学生衣食住行到思想动态、学业成绩……分分钟操碎了心。但陈老师说他是幸福的。当他看到这些来自偏远山区或小城镇的优秀学生孜孜不倦地苦读时,就想起了学生时的自己。他为能帮助和带领这些孩子去实现梦想感到幸福。

参考文献 :

[1] 陈文红.从冬奥会成绩看我国短道速滑的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4):18-22.

[2] 朱佳滨,黄忠国,董欣.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比赛制胜规律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5):5-9.

[3] 王佳宾,骆玉峰.北京奥运会网球项目主场优势、主场劣势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55-58.

[4] 宋毅林,黄华明,朱玉霞,等.冬奥会主场优势分析与中国第24届冬奥会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6 (3):89-93.

[5] 边维华.短道速滑横切犯规区域、行为方式及预防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109-110.

[6] 刘淑英,王建平.哲学视野中的体育规则[J].体育文化导刊,2005 (4):20-21.

[7] 姚小林,朱佳滨,刘泉,等.黑龙江省冬季运动项目整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2):37-41.

[8] 单琛蕾,张伟,郝鹏飞.北京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1):40-44.

Analysis of the Controversial Events in the Final of the 3 000m Relay for the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Women at the Pyeongchang Winter Olympic

JIANG Yi1,CAI Feng1,ZHANG Jian2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s,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roversial events in the finals of the 3000m relay for the women short-track speed skating in the Pyeongchang Winter Olympics was interpreted. The reasons for the dispute are as follows: (1)the limita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assistive referees and broadcast techniques. (2)the restrictions of home court advantages. (3)the Influences of the inadequacy of the scale of punishment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achievement advantage. (4)the limitations of Chin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rights and passive participation. The event′s inspiration for the training and preparing for “Beijing Cycle” as the next Olympic Winter Games: Make timely adjustments based on the refe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me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opponent. Accelerate the pace of reformation of the rules of short-track speed skating. Fully enhance the actual strength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seek to enhance the right to speak.

Key words :Pyeongchang Winter Olympics;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Dispute over punishment; Rule reform

中图分类号 :G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08(2019)01-0028-06

收稿日期 :2018-09-05;

修回日期: 2018-11-02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5BTY087);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YB023)。

作者简介 :蒋毅(1988-),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通信作者 :张健(1984-),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学。

作者单位:1.广东科技学院 体育教研室,广东 东莞 523083; 2.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标签:;  ;  ;  ;  ;  ;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m接力决赛中争议事件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