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班级活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论文_张原

激发班级活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论文_张原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班级文化的制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自身潜能得到了发掘,学习状态也由消极被动转变成积极主动。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实践中合作策划、思想碰撞,既增强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时,活动还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系,班级氛围实现了诸多方面的积极转变,既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焕发了班级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班级活力;班级文化;班级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的受众面越来越广、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在受教人数增多这一良好的趋势下,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一些学生没有学习目标,习惯懒散,个体影响整体,造成整个班级学风淡薄,组织涣散。同时,当今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多数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较为欠缺,由此造成一些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导致整个班集体涣散,教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应该着力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和适宜的班级活动组织,来彰显教育特色,构建活力班级,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升的良好氛围。

一、激发班级活力的必要性

(一)可以释放学生潜能

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释放学生的能量。构建活力班集体,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启发学生自信,发现学生价值,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让每个人都有发挥自身潜能的空间和土壤。鼓励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身的特长、社会的发展,更加全面地成长,使学生在学习生活、沟通交流、组织协调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深层次地凸显,从而更有利于自身的价值的实现。通过构建活力班集体,可以帮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下,学会观察,懂得思考,促进学生团体意识、参与意识,更加自信、从容地克服困难、面对挑战。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表现就是自己学会学习、学会规划、懂得融入、懂得上进。而充分发掘和释放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价值,也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二)可以增加班级凝聚力

充满活力的班集体更能唤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推动同学间的交流相处,继而提升集体的凝聚力。而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具体环境,学校是一个大家,班级就是一个小家,班级环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的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构建符合实际、贴合学生的活力班级有着重要意义。

二、激发班级活力的主要思路和办法

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生自身不断进行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对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等。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性质特征,围绕提高班级活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进而达到实际教育的效果,我们展开了初步的探索性工作。其具体做法主要是:

(一)培养班级文化和学生集体意识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地方,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具有独立性和特殊性,同时也具有可塑性和可发展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管理中,应该建构符合实际的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为班级管理的有效基础,推行和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综合管理。保证学生在集体中的主体身份,使大家为了共同的班级文化和班级目标去奋斗。同学们在班级文化的引领、在团体氛围的影响下,才会增加向心力。同时,有了大家支持的班级文化和大家认同的班级制度,出现问题才会做到有约可依。所以说,班级的灵魂所在就是班级文化,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班级文化意识,大家就没有为整个班集体奋斗的意志,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相反,有了班级文化的引领,大家目标统一,班级就会焕发活力,班级的朝向才会有所不同,同学们才会追求进步。

(二)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创新活力、通过集体影响自己,实现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在明确活动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老师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踊跃参与到实际的班级活动中。一个完整的班级活动,从提出活动要求开始,学生们要贴合要求,认真策划活动具体方案、广泛思考、提出问题、直到具体实施班级活动,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份作用,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活动:

1、“四个一”演讲活动。“四个一”内涵:1、介绍一个人物2、讲一个故事3、说一句英语4、介绍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此活动具体流程:将班级里的同学进行分组,每组中选出一个负责人,每组的负责人进行组内具体的分工安排。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两组轮流进行,每组四个人,一个人5--10分钟,每组共利用时间20--40分钟,一次活动进行两组,由组员逐一展示自己的演讲主题。开展本活动,营造了敢说敢做、积极参与的氛围,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向大家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面、拓展自身的思维方式、增强自身的能力提高。同时,分组的形式也培养出了同学们的团结意识,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促进了班级活力的提升。

2、“读书会”活动。组织“读书会”,倡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爱好,培养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设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活动主题。每星期导读一本内涵丰富、主题积极向上的书籍。此活动,让大家以书交友,在思想碰撞之中,慢慢增加同窗之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勤奋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也被营造了出来。此活动具体流程:活动前提前将指定的书籍名称告知大家,给予一定的时间供同学们去阅读。活动开始后,大家分组进行讨论,轮流发言,发表自己对此书的看法,然后,由导读老师进行总结,做好正确的导向。通过活动,在学习中去促进班级发展,让大家慢慢培养一种自觉读书、自觉学习的班级氛围,进而推动好学风建设。

三、初步成效

学生教育,既要有理论教育,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要有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想提升,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三观。通过班级文化的制定,学生的视野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开拓,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了深度发掘,学生更清晰的明白了自身的性格特质,学习状态也由消极被动转变成积极主动。而一系列班级活动的开展,对大家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学生在实践中合作策划、思想碰撞,既增强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时,活动还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系,班级氛围实现了诸多方面的积极转变,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初步焕发了班级的生命活力。由此所带来的整体学习氛围提升的实际效果显著又全面。

参考文献

[1]杨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28).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

[3]李俊鹏,颜娟.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4(33).

作者简介:张原(1997.03-),男,山东济南人,本科学历,海口经济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论文作者:张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激发班级活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论文_张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