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的“音”、“地”“人”——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嘉绒藏族民间音乐论文_加华多杰

嘉绒藏族的“音”、“地”“人”——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嘉绒藏族民间音乐论文_加华多杰

加华多杰 青海省文化艺术学校

摘要:作为藏族独立的分支,嘉绒藏族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在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需要从“音” 、“地”、 “人”三方面入手,全面、客观探究嘉绒藏族民间音乐,深入把握其风格、特色、内涵等,更好地在理论探究、实践探索中推动嘉绒藏族特色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音” “地” “人” 区域音乐研究 嘉绒藏族 民间音乐

在地缘地貌、历史沿袭、生活方式等持续影响下,嘉绒藏族民间音乐地域特色鲜明。同时,在新形势下,民族文化有效传承发展是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一大热点话题,如何实现嘉绒藏族民间音乐文化有效传承发展迫在眉睫,需要在剖析影响因素中深层次探究嘉绒藏族民间音乐和地域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之间的具体关系,在了解当地人们物质生活、精神信仰、文化内涵等过程中优化创新的同时高效引领嘉绒藏族民间音乐持续性发展。

一、嘉绒藏族与民间音乐

嘉绒藏族属于藏族的支系,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北高原大渡河流域,也包括

岷江上游西岸流域,在汶川、康定、宝兴等地区也有所分布,大约有37万人。嘉绒藏族以农业生产为主,语言为嘉绒方言,属于藏语之一。和传统藏族相比,嘉绒藏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和其都有着根本性差异,但二者又存在某种关联性。同时,嘉绒藏族的跳锅庄种类并不单一,各具特点且用途也各不相同,有的用于重量级人物场面,有的用于娱乐场面,还包括风俗歌曲、劳动歌曲等。嘉绒藏族音乐类型比较多,有些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本地音乐,有些是在其他区域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不同体裁音乐,音乐风格多样化,在不断融合、并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音乐文化。

二、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嘉绒藏族民间音乐分析

1、地缘属性

在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研究者需要在从实出发巧用民族音乐学理论、区域音乐研究方法,围绕嘉绒藏族的“音” 、“地”、 “人”, 深层次探究嘉绒藏族具有特色的民间音乐,而地缘属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方面之一,这是因为人类文化发展和地域地理环境因素有着某种必然联系。在不同地缘属性影响下,地域音乐文化形成原因、传播途径、发展路径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地域气候、植被、物产等都会对地区人们的文化心理产生不同层次影响,进而,影响地域音乐形态、演唱、演奏等。在嘉绒藏族地区,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是藏族一大重要农区,在加绒藏族民间音乐中,劳动方面的歌曲大都和地区农耕有机联系,比如,《大家来打场》、《那哩拉拉》,是对该地区农耕活动开展中下种、打场等场景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嘉绒藏族民间劳动歌曲是对地域特色农耕文化的客观折射,在无形中歌颂了该地区劳动生活,比如,《拥青阿尔贡》、《吉祥的日子》。以《当波啦》为例,在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会发现嘉绒藏族人们巧借歌词、节奏、韵律等,客观呈现了一年不同月份节令动态变化特征,包括地区生产方式,将立法观念巧妙融入到《当波啦》歌词中,属于科学、艺术两大元素的有机融合,客观展现了嘉绒藏族祖先的聪明智慧。在此过程中,从地缘属性研究分析中发现,嘉绒藏族农耕文化具体化特征和民歌音符深度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那哩拉拉》为例,歌曲调式具有鲜明的六声、七声特征,和其他类型的藏歌相比,调式音列更加丰富、复杂。歌曲旋律具有重复性特征,具备小幅度跳进、衬词装饰等特点,和地区农耕劳动特征文化,比如,高重复性、小动作幅度,而其他类型的藏歌跳进幅度比较大,旋律风格自由。此外,从文化地理学层面来说,嘉绒藏族生活区处于藏彝走廊,是历史上多个少数民族迁移的重要地区,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在此融合,为嘉绒藏族特色民间音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尕尔觉忠则》为例,歌曲主要呈现了嘉绒藏族地区贸易具体情况。在深层次剖析歌曲中,会发现歌曲速度、歌词、旋律、节奏等客观呈现出音符精简化特征,节拍、节奏都具备一定规律性,客观展现了地区人们热烈的敬酒场面。同时,在藏彝走廊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锅庄贸易”文化,在音乐娱乐作用下,商会、亲王、政府间的联系日渐加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嘉绒藏族地区的手工业商品经济,也包括在贸易作用下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

2、历史文化

在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研究者也需要从历史文化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嘉绒藏族民间音乐。站在历史文化角度,嘉绒藏族民间音乐受到羌族、藏族等影响,音乐文化特色鲜明,嘉绒锅庄中的“右旋”舞蹈形式和藏族很多锅庄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是对嘉绒本土信仰为苯教的客观折射。同时,在嘉绒锅庄方面,“马奈锅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属于庆贺方面的一种舞蹈,服装、舞蹈动作、表演程序等在历史文化影响下具有复杂化特点,可以用于祭祀礼仪方面,是对嘉绒藏族地区独特历史文化信息的真实写照。此外,在“万能歌头”中,研究者也能发现嘉绒藏族地区民间音乐历史遗存情况,比如,嘉绒锅庄的开头部分必须有固定形式的歌头,内容多样化的歌词以及形式多样的曲调呈现歌头后面,这样的歌头利于歌唱者准确把握歌曲内容、曲调、舞步等。同时,站在音乐本体角度来说,嘉绒藏族的锅庄歌头曲调速度、节拍规律等具有稳定性,但关键性音列不断重复变化,常出现“呀”这一衬词,在全面、深入剖析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嘉绒藏族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特色。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研究者需要站在“音”、 “地”、“人”三大角度,在把握区域地理、语言、历史等人文因素过程中深层次探究嘉绒藏族民间音乐形成原因、具体化特征、内涵价值等,深化创新新时期嘉绒藏族民间音乐传承发展思路与路径,客观折射地域特色音乐文化、风俗习惯的同时客观展现嘉绒藏族民间音乐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悦如.浅析民族音乐市场发展的趋势、挑战与创新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8(16):385-387.

[2]热依拉·斯马义.关于民族音乐现状及发展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8):93-94.

[3]刘锡津.中国民乐创作的现状与发展思考——为创作民族音乐舞台能够保留下来的经典作品而努力[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14(03):77-81.

[4]任意.基于“藏族音乐文化热”的当代民族音乐发展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6):98-101.

作者简介:加华多杰(1967-)男,藏族,青海省海南卅贵德县人,青海省文化艺术学校声乐教师。

论文作者:加华多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嘉绒藏族的“音”、“地”“人”——区域音乐研究视阈下嘉绒藏族民间音乐论文_加华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