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科学第一卷第六课--“善待他人”教学设计_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科学第一卷第六课--“善待他人”教学设计_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第一册 第六课——“待人宽厚”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宽厚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教学设计论文,第一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目标:

认知方面:使学生知道待人宽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要与人为善,能原谅别人的过失。

情感方面:体会待人宽厚是高尚的,敬佩宽厚待人的人,赞同诚恳友善;厌恶为小事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的刻薄行为。

行为方面:做到当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了自己或者无意中伤害了自己时,能谅解别人,不要得理不饶人。做到在批评别人错误时,态度诚恳、友善,不尖酸刻薄,更不抓住不放。学会待人宽厚、不计较小事、与人为善,和他人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待人宽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待人宽厚的正确态度及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小品表演形式相结合。

教学用具:小黑板、资料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在漫长的风雨人生中,立言行事,难免受挫,人生旅途,不会总是艳阳高照,鲜花盛开,也同样有夏暑冬寒,风霜雪雨。因此,受人误解或受到伤害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令人十分烦恼。对误会处理不当,就会痛失好友,有的甚至酿成悲剧。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那么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应如何解除误会的困扰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4页。

第六课 待人宽厚(板书)

这一课的中心思想: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善待他人,学会宽容、忍让、大度。

一、宽厚:意思是待人不苛、不薄,它含有宽宏、宽容、忠厚、大度的意思(板书)

师:不苛,指不过分严厉;不薄,指不要过严、过高的要求。古人说:唯厚可以载物,唯宽可以容人。意思是说厚东西才能载重,只有心胸宽广的人才能容人。宽厚素来被人们称颂为一大美德。那么,与其相对的则是什么呢?

学生答:刻薄、尖刻、狭隘等。

师:对。《孔子家语》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就是说,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不会有鱼虾来繁殖;人太苛察了,求全责备,就无人与之交往。如一个修养颇高的人,容易对别人的短处和缺点难以容忍;一个过于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人,往往难以跟人合作,也就难以有真正的朋友。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别人?特别是当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了你,或者是无意中伤害了你的时候。是斤斤计较,不依不饶,讽刺对方,还是以宽容、大度的态度相待呢?(学生回答:应待人宽厚。)我们历来提倡后者,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待人宽厚看成是一种美德。

二、待人宽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书)

(让学生介绍教材中北宋名臣韩琦宽待佣人的故事。略)

师:韩琦家中的两只玉杯堪称什么?(学生答:“绝世之宝”。)当佣人把自己心爱的珍贵玉杯摔碎后,他心痛吗?(学生答:“他当然心痛”。)但考虑到佣人也不是故意摔碎的,所以他不但没有责怪佣人,反而安慰佣人,从这点看韩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答:“是一个宽厚的人,心胸开阔,不计较的人”;同时,说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大家想想,由自己的感受想到他人,这称作什么?(学生答:“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同学们,韩琦的这种行为,使在场的人感受到什么?(学生答:“感动、敬意”。)是这样,在场的人都赞不绝口,朋友两手相抱表示敬意,向韩琦致礼说:“韩公真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它告诉我们宽厚待人的人,“受人敬仰”,同时也告诉我们宽厚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宽厚的人能与他人建立宽松、和谐亲密的关系,宽厚的人能增进朋友之间的友情,能融洽家庭和谐的亲密关系,能创建宽松的人际环境。正所谓: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而一个肚量小的人会失去很多朋友。同学们,给别人一次宽容、关怀、体贴、谅解,你就多开一扇心窗,拥有一份温情;一句温暖的话语,足以暖和一个漫长的冬季,一缕深情的目光,足够使颓丧者重新升起希望的太阳。生活中你对他人充满善良与温情,你的心灵也会受到一次圣洁的净化。

宽厚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也流传着许多宽厚待人的故事,彭总挨打不记仇的故事谁知道?(由学生讲述)

学生:彭总在苏区的一次战斗中,因急于赶赴前沿,叫一位挡住去路的战士让开,不料那位战斗不认识他,冲上去就是两拳。彭总不予理会绕过去走开了。过了一会,警卫员把那位战士捆起来,要求彭总发落,彭总却笑着说:“谁叫你们捆他的,快放回去,当时,我的态度也不好嘛。”彭总把自己被战士误打,归于自己态度不好所致,对战士既没有发火,也没有处分,如此宽容,使那位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警卫也敬佩不已。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交往中,要豁达大度,大度能密切各种关系,能带给你一份好人缘,更重要的是带给你一种快乐无比的健康心理。我国古代的宽厚之道包含了理解、体贴、善待他人的精神,这对于改革开放,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在当今我们仍要提倡待人宽厚(板书)

因为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国与国要合作,宽厚待人,对于今天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什么呢?请看书P[,25]。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由于误会而被冤枉或被别人无意中伤害的情况,也会有批评别人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采用宽容、诚恳、友善的态度,宽厚待人,谅解别人的过失;另一种是斤斤计较,不依不饶,得理不饶人。

1.宽厚待人的正确态度(板书)

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当有人冤枉了自己或无意中伤害了自己时,只要不是恶意的,就应当加以谅解;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态度应当诚恳、友善,不要尖酸刻薄,更不要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

师:对。我们要从小学会宽厚待人,不计较小事,与人为善,和他人和睦相处,这样,同学之间的关系就容易搞好,集体就容易和谐、团结,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就会愉快。

2.宽厚待人的重要意义(板书)

学生:只有待人宽厚,与人为善,才会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师:美国纽约一家旅游机构的老板叫史蒂拉,她通过旅游活动在世界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她实践了法国小说家亚力山大所倡导的交友艺术:“不念所施,勿忘所得”(意思是不要顾念计较自己给予别人的东西,不要忘记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无论何时,史蒂拉只要看见朋友需要帮助,她总是竭尽全力;不过史蒂拉认为,她给别人的恩惠不值一提,从不计较别人的回报,所以她拥有众多的朋友。

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宽厚待人的呢?(课堂由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刚才一部分同学发言很感人,希望我们全班同学向这些待人宽厚的同学学习。下面让我们来看小品表演,看完后直接对演员的行为当场点评,识别善恶美丑。

A·小品《还书》(2人表演)

情节设置:小华的爸爸给小华买了一本《文学精点名著》,小华爱不释手,她的同学小英也想看这本书,小华就借给了她。没想到小英还书时,书有些破了,面对这种情况,小华该怎样对待?

小华面对一本被弄破的新书,开始有些不高兴,但又一想小英也不是故意给弄破的,就对小英说:“书是有些破了,但不影响我们阅读,包上书皮就看不到破的地方了。”

学生点评:小华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是待人宽厚的表现,是一种美德……。

B·小品《斤斤计较的人》(3人表演)

情节设置:小丽不小心把小明的文具盒碰到地上摔坏了,小丽过意不去,表示赔一个,没想到小明不干,说:“你能买到和这一样的吗?”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同学点评:小明本有理,但她得理不饶人,不可取;只要人家不是故意的,你就应当加以谅解;小丽也不应该和小明吵架。

C·小品《回家路上》(4人表演)

情节设置:袁小龙在放学路上,将果皮、纸团往河里扔。两位同学上前批评他。袁小龙不高兴,说“你们应该宽厚待人。”袁小龙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点评:甲:袁小龙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宽厚待人是有原则的,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应采取诚恳、友善的态度,不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但这样做并不等于不该批评别人的错误;如果认为宽厚别人不能批评别人的错误,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宽厚待人的正确含义。

D·小品《吴蕾受批评后》(6人表演)

情节设置:吴蕾因犯错被老师批评,心里很难受。小芳对吴蕾说:“犯点小错算什么,老师太小题大作了。”小华安慰吴蕾:“有错改了就好,不要太难过。”小娟将吴蕾的错误到处说。请问:小华、小芳、小娟的态度,哪些属于宽厚待人?为什么?

学生点评:小芳对吴蕾的安慰不属于宽厚待人,因为安慰中缺少鼓励,只是顺应着犯错者的心理尽说些泄气话,火上浇油,这样只能给吴蕾同学加重心理打击和痛苦,不可取。小娟的举动,更不是宽厚待人,因为小娟她抓住吴蕾的错误到处说,伤了吴蕾的自尊心。古人云:“宁可毁人,不可毁誉。”所以,小娟的做法不是宽厚待人,而是对吴蕾同学的不尊重,是不道德的行为,应当批评。小华的安慰属于宽厚待人。因为她把安慰转化成一片温情,吴蕾听后,得到鼓舞,减轻和摆脱了内心的痛苦和压力。这种安慰,既消除了对方的苦恼,又暗示了前途的光明,使人满足了自尊,又增强了自信,值得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的小品表演和点评很精彩,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宽厚待人的美德。在生活中,宽容实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也是一剂人生良药,既能医治别人,也能使自己内心相对宁静。人的心胸应该像山谷一样宽深,每当你面对大山呼喊一声“我爱你”,山的回音也同样是“我爱你”。生活中,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对你好。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布置作业:(略)

标签:;  

思想政治科学第一卷第六课--“善待他人”教学设计_思想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