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建设要因年级特点而采取不同策略论文_徐宝忠

小组建设要因年级特点而采取不同策略论文_徐宝忠

徐宝忠 吉林省东辽县凌云中学 136615

摘 要:小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同时听取他人的意见,让知识与思想的火花充分碰撞,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总结了针对不同年级进行小组建设的具体划分,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组建设 年级特点 教学模式

疑探教学模式下的“五元”教学在我们东辽县开展得如火如荼。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打造高效课堂。而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搞好小组建设,小组建设做好了,课堂才能更活跃,更富有生命力。我认为,小组建设不应该千篇一律,应根据年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七年级

学生刚刚入学,我根据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和掌握,结合小升初的复试考试成绩,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一般以6人为一组,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格特点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小组。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内各个成员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有利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每个小组的组员都担当一定的职务,设有组长、副组长、检查员、书记员、纪律员、卫生员。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这两名同学一定要是本组成绩最优秀的、最具有说服力的学生;检查员负责检查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有完成作业不好的同学,检查员要适当地给予扣分;书记员专门记录本组的加分减分情况,一定要秉着诚信的原则;纪律员负责本小组的纪律,包括课堂纪律、课下纪律、自习课纪律等;卫生员负责本组的卫生情况,力争达到班级内小组自治、人人自治的良好效果。在组内建立“一帮一”帮扶对子,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这样,既能锻炼成绩好的同学的能力,又能提高成绩差的同学的成绩。

评价是最好的激励机制。在各班级的墙上贴有各小组互助合作评价表,此表包括各科的学习情况、纪律、卫生、活动等几大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天快放学时,各组的书记员根据这一天的记录情况如实填写此表。每月月末的时候,我要进行总结、评价,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颁发奖状,并进行合影留念。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都想为本小组争得荣誉而努力奋斗。实行一段时间之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竞争的活力。

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使得七年级刚刚入学的学生很快就适应了中学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氛围,同学们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的前提下,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为小组做贡献,不仅在学习上实现了组内成员的互相帮扶,还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帮助。很快,班级中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小组建设实现了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顺利过渡。

二、八年级

有了原来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稳定了。如果依然按照七年级时的分配原则划分小组,既不利于提高学优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采取了AABBCC的分配原则。例如:我班有36人,前12名同学按照1、3、5、7、9、11和2、4、6、8、10、12的序号划分为两组,并列而坐;12—24名、24—36名同学依然如此划分。然后A组与A组的同学竞争,B组与B组、C组与C组的同学竞争,适当地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适当地在平行组之间进行调换,以保证小组竞争活力。这样既能在学优生之间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又能点燃学困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每天都有所得,以免学困生掉队。并在组与组之间建立“一帮一”帮扶对子,A组帮助B组,B组帮助C组,让同学们在竞争中体会集体的荣誉感。

这样建组还有一个好处:打乱后,建立了新的小组,各成员之间有一种新鲜感,在新一学期里开始新的学习,同学之间又建立了新型学习关系,既有原来的友情,又有新的关系,增加了全班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同时,由于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大致相当,大大增强了各小组竞争的积极性。这一点通过考试名次的不断变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九年级

到了九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习惯,学生之间能够主动地开展合作学习。所以,我认为九年级的小组组建策略和八年级的一致即可,没有大的区别。只是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个别小组有一些新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局部调整,并开展学习情况调查,调查同学之间是否存在老师没有发现的问题,避免影响最后一个关键阶段的学习。

在九年级的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预,而是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有能力自主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前布置下任务,由小组长牵头,带领组员共同探讨,并在下次上课时在班级中进行组间集中讨论。这样一来,通过自己探究,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并且时常能够迸发出别样的思想火花。

参考文献

[1]李丽娟 王强 杨近铬 农村远程小组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05):384。

[2]杜学森 王秀德 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优化及目标管理[J].天津电大学报,2000,(03):572-573。

[3]张晓红 小组学习的真实、有效和理性追求[J].现代教育论丛,2007,(02):789。

论文作者:徐宝忠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小组建设要因年级特点而采取不同策略论文_徐宝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