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党的基本路线周围牧区基层党建工作_党建论文

做好党的基本路线周围牧区基层党建工作_党建论文

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做好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牧区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基层论文,党的基本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青海省为了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不久前,省委安排我到牧区对部分州、县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加强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把牧区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民族观认为,任何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和民族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就要努力消除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和不平衡性。青海省牧区经济发展滞后,不仅与内地沿海,也和本省农区形成了一定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日益拉大。从各个方面看,这种现象已对顺利开展党的工作,并且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带来了一定困难。

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牧区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牧区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客观需要。只有经济发展了,同先进地区差距缩小了,民族纠纷和民族分裂才会有效防止和克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根据青海牧区的情况,应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要帮助党支部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依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采集、加工业等,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牧民收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着力建设一个凝聚力强、有战斗力的支部班子,选配一个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好支部书记。改变牧区落后的经济面貌,是牧区党支部的首要任务。然而,由于牧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牧民群众商品经济观念淡工薄,文化程度不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员队伍和选出的党支部书记相对来说素质较低,大都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因此,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后进支部的整顿工作,以及中间支部的转化提高工作,以建设一个能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班子,特别是选一个好支部书记。为此,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把那些条件比较成熟的有文化的青年、村级组织的干部、复员军人吸收到党内来,以改变牧民党员观念陈旧,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不强,支部书记难选的状况。二是大胆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党支部班子建设之中,谁能带领群众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把经济和精神文明搞上去,实现共同富裕,就选谁当干部。三是加强对村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

三、搞好牧区党员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建党原则。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的根本任务。牧区党员教育工作要围绕这一任务,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使这一理论为广大党员所掌握。由于牧区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的教育,还必须针对薄弱环节,突出重点。一要进行党的现行政策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新时期、新任务对党员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党员不仅要有坚强的党性,而且要有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本领。因此,要教育党员正确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引导党员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在发展经济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要进行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教育,使党员明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干部团结共事的道理,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党员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骨干作用。三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武装党员的头脑,增强党性,分清是非,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思想的影响。宗教问题是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党员生活在群众普遍信教的氛围之中,虽然有些党员由于环境所迫,不得不违心地参与某些宗教活动和布施财物,但也确有少数是笃信宗教的。党员参与宗教活动和信教,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干扰了开展党的活动和发展党员工作,也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四要加强对牧区党员进行文化科学知识和科技实用技术的培训。民族地区的相对落后,首先是科学技术的相对落后,劳动力素质偏低。针对牧民党员文化程度较低,生产技能单一的问题,要重视抓好党员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党员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但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弱化宗教思想的影响。

四、从牧区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提高党组织活动的质量。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是在流动、分散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时间、活动方法、活动要求都应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不应强求一律。如针对牧业生产活动流动分散,党员随畜群放牧的特点,进行跟踪教育;针对出牧季节党支部活动难集中,多个支部、多个党小组成员交叉居住放牧的特点,适时适地调整活动范围、活动组织方式;针对牧民党员集中情况随季节而异的特点,实行不同季节提不同要求的办法,等等。总之,要从有利于工作和生产活动出发,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克服形式主义。另外,要根据改革、经济发展和党员的思想实际,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工作方法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并不断赋予新内容,做到制度坚持,内容常新,活动见效。近年来,牧区涌现出不少党建工作搞得好、率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支部和个人,上级党组织要善于总结,并及时加以推广。特别要注意抓本地典型,树立自己的榜样,因为这种典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有说服力,更能为群众所接受。

五、高度重视对党建工作的投入,加强党的活动阵地建设,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手段。经济建设需要投入,党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投入,这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党的工作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实现,党组织只有通过开展党的活动,才能教育党员和群众,发挥出作用。现在牧区许多村党支部连基本的活动场所都没有,过组织生活要轮流到党员家里去。牧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牧民党员居住分散,集中开会学习难的特点,然而,由于财力不足,乡村党组织宣传、交通工具十分缺乏,有的村党支部半年看不上一张报纸。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进行。那种认为经济工作是硬任务,党的建设是软任务,党建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认识,不仅是短视的,而且是错误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抓软件的建设,也要抓硬件的建设,使两个方面相得益彰。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多办一些实事,给予更多的关心、指导、帮助和支持。各级党校,特别是县乡基层党校和村社党员活动室,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理论开展活动的阵地,党性锻炼的熔炉。必须重视这一阵地的建设,精心指导,增加投入,巩固提高,发挥作用。牧区地广人稀,要创造条件争取每个乡镇都能配备电教器材,充分利用电化教育传递快、辐射面广、形象直观的优点,搞好党员教育和党的活动。还要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片的译制和放映工作,抓好少数民族文字的文件、学习材料的翻译、发行工作。

标签:;  ;  ;  ;  ;  

做好党的基本路线周围牧区基层党建工作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