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宋春丽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均存在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以及变化快的特点,并且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相对较高,也非常容易复发,甚至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如何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是许多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1】。本研究以2014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针灸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4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13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67.89±6.69)岁;观察组25例患者中,12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患者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为(67.82±6.71)岁。两组患者均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且两组患者经CT扫描均不存在脑出血。排除标准:(1)存在颅脑外伤史、脑血管意外史、其它颅内占位病史或脑炎史等病史。(2)不是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3)患者入院时昏迷无意识。(4)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心、肾、肝以及血液性疾病。(5)患者住院时间不足一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的脱水、活血化瘀以及神经营养和其他对症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进行治疗的第一个疗程时,头皮针选择患者以颞前斜线为主,配患者头顶中线以及头顶旁一线进行针灸治疗,选取患者上肢的肩髃穴、外关穴、内关穴、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以及患者下肢的解溪穴、血海穴、丰隆穴、委中穴、三阴交穴、梁丘穴、环跳穴、足三里穴为体针。注意对手三里穴、足三里穴、梁丘穴、丰隆穴以及血海穴采用排刺的方法进行施针。患者进行第二疗程以及第三个疗程的治疗时,停止患者头皮穴位的针灸,仅采用电针、断续波对患者的体针穴位进行施针,每次的针灸治疗时间为二十分钟。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治疗,十天为一次疗程,治疗30天。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完成临床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以( ±s)形式表格,采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和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均存在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表 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的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当前对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采用针灸治疗能够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并且越早介入针灸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就越好【3】。针灸对于患者病灶周围脑细胞的缺氧以及缺血情况都能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还能够使患者脑部血流量的得到增加,使患者的脑侧支循环的能够建立【4】。与此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病灶周围的组织营养情况得到改善,使患者病灶部位的脑组织能够更快的恢复,使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加速患者脑损伤的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

本研究以我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才政,王凯,陈素绢,等.颈内动脉溶栓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18):67-68.

[2]伍志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27-28.

[3]舒相平.急性脑梗死在针灸治疗中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4):10-11.

[4]周大平.急性脑梗死在针灸治疗中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25):26-27.

[5]秦德柱.肌氨肽苷联合早期针灸及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3):60-62.

论文作者:宋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宋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