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广州保险市场调查报告_保险市场论文

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广州市保险市场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市场论文,广州市论文,发展趋势论文,调查报告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广州市保险业发展的环境概况

1.自然地理和人口环境。广州市是广东省的省会,它濒临南海,有优良的港湾,海上运输快捷方便;中部有京广和广九铁路;已修成广深、广佛、广从等高速公路;地铁也正处在建设中,一线工程即将全线开通;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内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平均每5分钟就有1架飞机起飞或降落,此外还有在筹建中的更大规模的花都国际机场。广州市海陆空立体交叉型的高效率交通枢纽,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6年,广州市总人口达656.05万人。人均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3.9岁,老年人口比重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利于扩大养老保险的需求。

2.历史和经济环境。广州市是我国最早设立保险公司的城市。早在1805年由英国商人开办的“广东保险公司”就在广州经营风险业务。广州市具有对外开放历史长,改革开放步子大,距离港澳和经济特区近,市场信息灵通,吸引外资方便等特点。在改革开放的十多年中,广州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我国南部沿海经济发展的“龙头”。1996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445.84亿元人民币,人均产值为2.22万元人民币,利用外资额达26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66.89亿美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403.24亿元人民币,为了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优化贷款投向,支持了广梅汕铁路、广州乙烯工程、广州地铁等10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市民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6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6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63.4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59.17亿元。

广州市是全国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市政府提出了“在2010年将广州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为了确保广州为我国南部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广州市目前正在设法加快资金、期货、金融、保险等六大市场的建设,以期尽快形成一个功能多、效率高、辐射能力强的金融体系。1995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和美亚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的开业,标志着广州市已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的城市。截止1996年底,在广州设立代表处的外资保险机构已有17家。

3.人才环境。在广州市保险市场上的“中”字号保险公司——中保、太保和平保都正在抓紧人才培养工作。如开办各种岗位培训班、与社会联合办学提高其职工的学历水平、选送优秀员工到港澳或国外的保险公司学习等。广州市保险市场的外资公司,如英国商联、加拿大宏利、澳大利亚国卫等外资保险代表处先后与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了各种奖学金资助办学,为广州市保险市场培养高层次的保险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二、广州市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广州市保险市场发展回顾。

自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广州保险已走过了17年的历程。在这17年里,国内保险公司增加到4家,广州市保险市场由人保公司独家垄断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同时随着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的进入,许多外资保险公司也相继在广州设立了代表处。保险险种从过去仅十余种发展到400多种,保险从业人员从100多人发展到1200余人。1996年,中保、太保和平保三家公司所属的广州分公司在广州地区共承担风险责任金额达8106.63亿元,保费收入达48.6亿元,其中仅中保公司的保费收入就超过20亿元(详见表1)。1996年全市共有10.18万户次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有76.98万户次居民参加家庭财产保险,有473.05万人次参加了人身保险。

表1. 广州市保险市场业务一览表(1996年)(单位:人民币万元)

(二)广州市保险市场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自1988年以来,广州市保险市场形成了中保、太保和平保公司竞争的格局。目前在广州市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中,既有国有独资公司又有股份制公司,既有专营公司又有兼营公司,既有本国公司又有外国公司的分公司,多元化的广州市保险市场已见雏形。

1.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和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中保广州市分公司自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业务以来,一直在广州市保险市场上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其保费收入约占整个市场份额的70%多,各分支机构和代办网点遍布全市及4个郊县,职工人数冠于各公司之首(参见表2和表3)。

表2. 中保广州市分公司国内财产保险业务情况一览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表3. 中保广州市分公司国内人身保险业务情况一览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2.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太保广州分公司成立于1992年4月。在1996年以前,它作为华南地区带有管辖性质的分公司,负责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4省太保公司分支机构的业务经营及管理。目前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太保广州分公司只负责管辖广东省的保险业务经营,并准备在1997年全面实行产、寿险分业经营。近年来,市场占有份额稳步上升(参见表4)。

表4. 太保广州市分公司国内业务情况一览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平保广州分公司于1992年4月28日成立。平保公司作为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以其经营手段灵活、管理机制先进和员工素质较高的优势,成为广州市保险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在进入广州保险市场的短短几年中,平保一跃位居中保之后。尤其在经营人身险业务方面,平保广州分公司更具特色,现已拥有一支近3000人的代理人队伍,其中个人寿险业务量已占公司全部人身险业务的21%,在广州市保险市场上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参见表5)。

表5. 平保广州市分公司1996年人身险业务情况一览表(单位:人民币万元)

4.外资保险公司。1996年初,美国友邦和美亚保险公司在广州市正式开业。同年友邦寿险保费收入达1009万元,保险代理人约300人。随后有英、美、日、德以及欧洲各国的其他17家外资保险公司也相继在广州设立了代表处。

(三)保险代理人健康发展。

1996年初,广州市有近5000名保险代理人报名参加全国性保险代理人资格统一考试。考试成绩证明广州市保险代理人队伍正在健康发展(考试人数及成绩见表6)。

表6. 广州市保险代理人考试人数及成绩统计表(1996年)

(四)广州市保险市场逐步规范化。

随着广州市保险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加,国家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和保险行业的自律也显得日益重要。1996年广州市人民银行以《保险法》实施第一年为契机,加强了对广州市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起一套管理制度,使广州市保险市场逐步走上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的道路。

1995年9月20日,中保、太保和平保三家所属的广州分公司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建了广州市保险行业协会。该协会自成立以来,作为联系各保险公司之间、各保险公司与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对保险公司经营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对保险费率的浮动系数和手续费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和限制,为广州市保险业经营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广州市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市场主体数量与潜在保险需求相比仍显不足。目前,在广州市保险市场上除4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外,还有美国友邦和美亚保险公司两家。按照广州市现有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活费用水准等指标来衡量,广州市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仅靠6家保险公司和约6000多名保险从业人员提供的保险服务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保险需求。香港人口数量与广州市相差无几,但香港有229家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达8000人左右。在保险公司纷纷成立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列时,中保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虽然由过去的100%逐渐跌落到如今的76%左右,但中保公司市场份额的下降并不意味其业务总量的递减,相反而是在提高。因此,广州市保险市场还需要培育一定的市场主体,将其“蛋糕”做大。

2.保险险种单调,保险责任范围针对性不强。10年前在广州市保险市场真正适销对路、经营效益好的险种不过几十个,相当多的险种都是积压和滞销的“三低”产品,即低保费、低保额、低保障,造成这种积压和滞销的根本原因就是险种不配套、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差、险种设计和包装粗糙。以人身险品种为例,长期以来以简易人身险、团体人身险和养老金保险为骨干险种,条款设计不够严密,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有相互交叉之处。尽管这几年各保险公司在险种开发和条款设计上下了功夫,并推出了一套套保险计划,如中保公司的“好人一生平安保险”、平保公司的“平安长寿保险”、太保公司的“老来福保险”、友邦公司的“人寿还本保险”等等,但究其内容仍是大同小异,供保险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大。

3.民族保险公司对外资公司进入广州保险市场的准备不足。当国务院宣布广州市为第二个对外开放的金融城市时,外资保险公司纷至沓来。尽管我国对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公司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这些条件从另一角度说明外资保险公司在正式进入中国之前,已对中国保险业情况有所了解并具备相当实力。而我国的保险公司无论从资本实力、保险技术上还是专业服务上,与这些外资公司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民族保险业要从现在就从各方面作好充分准备,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格局,以抵御可能出现的费率或服务竞争。

4.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90年代以来,英国保险业的综合赔付率一直在80%以上,日本在85%左右,美国则高达105%,但我国长期以来赔付率保持在5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保险赔付水平。在国外保险业将经营目标转向投资总效益时,我国保险公司还将降低赔付率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出路,这不仅不利于保险市场的成熟与发展,而且在走向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面对外资保险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如果我们若还不增加资金运用的规模,采取多种方式,民族保险业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四、广州市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预测与建议

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广州市保险业前景更加看好。在新的形势面前,广州市保险业人士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广州市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预测。

1.广州市保险业的增长速度将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996年是广州执行“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广州的经济继续维持平稳增长的趋势。据统计,1996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比1995年增长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95年增长11.5%;全市各保险公司保费和储金收入共48.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可见保险增长势头比经济增长速度要快。

2.按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预测,广州市保险市场大有潜力。如果按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的保险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估算,1996年广州市保费收入可达57.83亿元;如果按发达国家的8%估算,保费收入可达115.67亿元,尚有9.23亿元(57.83—48.6)或67.07亿元(115.67—48.6)的潜力可挖。如果根据广州市2000年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的要求,2000年和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达2300亿元和7100亿元,按保险深度4%估计,其保险费收入将分别达92亿元和284亿元,比1996年的48.6亿元分别增长近1倍和6倍。如果保险密度也按此增幅增长,那么2000年和2010年的人均保费将从1996年的740.8元分别将提高到1481.6元和4444.78元。

3.按居民收入情况预测,广州市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巨大。1996年广州城乡居民人均生活费用为7163元,人均保费仅为740.8元,只占10%左右。如果城乡居民将生活费用的15%用于购买保险,全市的保费收入可达55.89亿元,就比现在可多出7.29亿元。据统计资料表明,1996年广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59.17亿元,是全市保险费收入的25倍多。如果将储蓄存款的15%用于购买保险,那么广州的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左右。因此可以预料,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属于安全需求层次的保险需求成为人们最需迫切满足的需求之一,必然促进保险业的高速发展。

(二)广州市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

1.加大保险监督管理的力度。认真抓好《保险法》的贯彻执行,制定相应的实施规则,对于营造规范、公平和有序的市场环境,确保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加快保险中介人的建设。目前广州市除了保险代理人之外,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建立这类中介机构对于健全和完善保险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与国际保险市场的顺利接轨。保险经纪人和公估人一方面代表被保险人的利益招揽业务,另一方面又为保险公司公平处理赔案、减少保险纠纷作出努力。

3.加强保险宣传的深度。保险市场的培育工作应从宣传入手,制订出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宣传策略。过去保险宣传的方式单调,广告太少,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出现频率较低,而且宣传缺乏深度和针对性,不能打动人心,导致许多人由于不解保险,虽有投保的愿望和能力,但无从选择投保。今后应加强保险的宣传,让更多的群众知道保险、了解保险、购买保险。

4.加紧保险营销队伍的管理。广州市现已建立起一支年轻的保险营销队伍,为推动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管理滞后,对保险营销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尽管《保险代理人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后,对专业代理人、兼业代理和个人代理人的资格认定、登录制度以及执业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但各家保险公司对此仍存在着理解不一、执行不力的问题,导致违规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要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真正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保险代理人队伍。

标签:;  ;  ;  ;  ;  

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广州保险市场调查报告_保险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