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银远 刘贤力 张 琴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70-01
【摘要】总结高龄骨折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常见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顺利出院。
【关键字】高龄;骨折;并发症;预防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人不断增多,由于高龄者对一般感觉及反应都比较迟钝,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低下,有时还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比如要求病人保持正确体位和功能锻炼时都不能主动、认真执行,护理人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帮助病人活动及纠正卧位姿势,否则很容易发生压疮、便秘、肺炎。
1 压疮 现有理论认为:压疮是难以避免的临床护理并发症,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脊髓损伤病人中压疮的发生率为24% -48%,如大手术病人,长期平卧,在硬质的手术台上、或病情严重而不允许翻身,也可导致压疮的发生。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医学院附属医院组织的多学科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护理规程,对入院的690例病人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压疮的发生率冲22.6%下降至8.7%,院内压疮发生率从20.1%降至4.3%,以上资料及临床护理实践充分说明护理不当确实能造成压疮的发生。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绝大多数压疮是能够预防,但非全部。[1]
1.1 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1.1.1 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三种力学因素是压疮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垂直压力主要作用于皮肤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受压2-3小时时,可形成压疮。
1.1.2 皮肤潮湿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的潮湿刺激是导致皮肤侵渍松软,易发生压疮。
1.1.3 血液循环障碍及全身、局部营养不良,长期卧床致各脏器功能包括心脏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小,末梢循环差,皮肤受压易致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致局部组织营养不良,易导致压疮。
1.1.4 心理因素多数患者是突然创伤入院,心理承受力差,加之对预后忧虑和对死亡的恐惧,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疗,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1.2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1.2.1 压疮的预防主要是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避免局部受压,对病情允许,能自行翻身的患者,鼓励和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根据病情每1-2小时翻身一次,对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将患者倾斜30°,并用枕头支撑体位,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的压力,患者平卧位时,床头抬高≤30°,在搬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患者,长久坐姿者一般每15分做一次,重量转移或抬臀动作。
1.2.2 建立床头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和体位,翻身时认真检查好发部位的皮肤情况并记录,对可能发生压疮者,卧气垫床,严格交接班,对皮肤持续发红者,可使用红光疗法,或局部涂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并置气圈垫或软枕。
1.2.3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患者皮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
1.2.4 加强营养,根据患者病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遵医嘱输入白蛋白或新鲜血。
1.2.5 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压疮的风险,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达到预防目的,减少纠纷。2 便秘是指个体正常的排便的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排便时困难。
2.1 便秘的原因
2.1.1 心理因素 老年骨折多属意外,毫无准备往往会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担心给家庭照成经济负担。上述一系列心理情绪变化及骨折后引起的疼痛等应急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功能减弱
[2]引起便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 排便习惯及环境改变的因素,高龄骨折病人不适应床上排便,排便有气味或声音传出,使病人容易情绪紧张,排便的动力肌紧张,抑制排便,导致便秘。
2.1.3 疾病因素 脊髓损伤截瘫者,排便动力肌不同程度受损,排便动力减弱,传导神经受损,不能将排便信号传给大脑反射,从而使大便滞留引起便秘。
2.1.4 疼痛因素 患者因伤口疼痛,担心使用便器或用力大便会加剧伤口疼痛,或使伤口裂开,骨折移位等不能排便,粪便过久蓄积在肠腔内引起便秘。
2.1.5 饮食习惯因素 老年人骨折卧床时间长,进食量减少,另外家属认为受伤后多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忽视蔬菜、水果的摄入。不喝水或喝水减少,造成长期进食精细食物,植物纤维太少,肠蠕动迟缓,发生便秘。
2.1.6 年龄因素 年龄高的患者肠道功能易发生变化,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等原因极易引起便秘。
2.1.7 药物因素 临床上应用抗高血压药或环丙沙星等药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术中麻醉药应用及术后使用镇痛泵,可使排便中枢活动发生抑制,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3]
2.2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2.2.1 对老年骨折卧床者,护士要教会病人放松的方法和主动抑制排便的危害,生活要有规律,消除不良情绪和顾虑,为病人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
2.2.2 对家属进行营养知识的宣教,保证患者每日蔬菜、水果的供给,每日清晨饮300-500ml温水或淡盐水。老年人每次饮水不能过多,以免引起心脏负担,应少量多饮。
2.2.3 指导患者及家属每日早晨起床前,或入睡前,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按摩时利用手掌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力度由轻到重,稳定而持久,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2.2.4 对〈3天未排便者,可使用开塞露。3天者可用缓泻药,如麻仁丸等。〉3天者,可用番泻叶泡开水代茶饮用,密切观察老年患者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现象,对应用药物无效者,可采用小剂量灌肠。
3 肺部感染
3.1 肺部感染原因
3.1.1 随着年龄的增大,呼吸道粘膜与肺的弹性逐渐变小,咳嗽机能受到损害,同时纤毛功能减低,免疫抗体下降等,造成局部防御机能低下。
3.1.2 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患者胸廓横隔运动受限,呼吸道分泌物随着重力流向肺低,易产生坠积性肺炎。
3.1.3 基础疾病的影响,因为患者均为高龄,多有基础病,在创伤时易并发肺部感染。
3.2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3.2.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认真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和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有无不良嗜好,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多用鼓励安慰病人的语言,解除病人心理负担,让他们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如嗜烟者,详细解释戒烟的必要性,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3.2.2 预防感冒 病人卧床期间,应注意保暖,保持衣服、床单干燥,注意病房的温湿度,冬季为18-22°,夏季为19-24°,相对湿度50% -60%,定时开窗通风,利用空气流通。
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龄老年人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减退,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减慢,呼吸机萎缩,造成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所以,要在肺部感染潜伏期就给予预防。每日用听诊器听诊病人肺部有无痰鸣,每1-3小时叩背一次,鼓励病人咳嗽,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咳痰及深呼吸的方法。一旦发现有痰鸣音,就应该进行雾化和助咳。
3.2.4 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减少口腔本身的细菌,定植和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防止细菌向下移行而引发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日行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次,分别在早餐前及晚餐后进行,每次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以上所述,高龄骨折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常见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患者顺利进行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8:74
[2] 周小红,叶丽敏,吴远聪.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06,15(6):812-813.
[3] 王淑萍.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7,15(2):119.
论文作者:周银远 刘贤力 张 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高龄论文; 因素论文; 肺部论文; 发生论文; 皮肤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