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再思考论文

【学术规范与评价 】

对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再思考

●卢文辉 叶继元

(南京大学 南京 210023)

[摘 要 ]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与分析以往有关学术规范的研究,研究发现:需要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已成学术界的共识,学术界对于学术规范的定义也达到了一致认识,但关于学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却仍然存在争议。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将有关认识分为“二要素说”“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综合说”五个派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应以学术规范的主体及客体为中心,从学术活动层面来建构。 参考文献36。

[关键词 ]学术规范 学术道德 引文规范 署名规范

1 引言

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既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也是整个学术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都必须遵循的准则[1]。从1988年陈平原发表的《关于“学术语法”——学术随感四》一文算起,对学术规范的讨论与研究至今已持续有30年之久。毫无疑问,与最初的讨论相比,当前有关于学术规范的研究与具体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学术规范建设距离实现最终的目标——保障学术秩序、繁荣学术发展、促进学术创新,仍然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当前时见报端、屡见不鲜的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事件便是一大佐证。

又过了10分钟,门铃又响了。思雨打开门,这回真进来一位长发飘逸的美女。思雨急不可奈地拉着美女坐在床上,借着床头灯认真地看起她的头发。这位小姐的头发的确很美,在灯光下闪着栗红色的光泽。而且还飘出一股淡淡的香味,这大概是一种进口香水的味道。

由此也可见,目前学术规范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对有关学术规范基本层面的问题探讨不足等便是一个主要问题。一方面,尽管一些基本问题如学术规范是什么、由谁制定、谁该遵守等已得到共识,也有部分学者对此进行过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如2004年,张笑涛、金佩华[2]针对当时学术规范在学界仍是一个人言人殊的概念,“在概念使用上存在着混乱、简单罗列和自言自语的倾向”等问题发表了《对“学术规范”的规范》一文,他们通过回顾2004年以前的学者对学术规范的理解,对学术规范这一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等进行了学理上的梳理。又如2005年,李斌、董学颖、周红波[3]则对为何要建立学术规范、学术规范用来规范谁、怎么制定学术规范等学术规范的价值论、主体论、方法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其论述很有见地。再如2008年,谢维营[4]对学术规范到底规范谁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从学术规范不能规范“大款”“大腕”流氓无赖入手,指出“学术规范只能规范那些靠学术吃饭或想靠学术吃饭的人”。2010年,王恩华[5]同样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基于学术规范概念研究的现状,对学术规范的定义及其具体内涵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重新界定,等等。但另一方面,对于学术规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也即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构建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却仍然存在争议,尚未达成一致,且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逻辑性等还有待加强。除此以外,尽管有部分学者在讨论学术规范时提及了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构建这一基本问题并回顾了有关学者的观点,但其论述都较为简短,不够系统。目前还尚未有学者对以往各学者关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认识进行系统与专业的梳理分析。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影响学术规范得到有效实施、遵守的关键。在如今热烈讨论学术规范这一问题之际,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加深学者对于学术规范的认识,提升学者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对以往学者关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入的分析便显得很有必要,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学术规范内容体系这一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在回顾梳理历年来各学者关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论述进行了分析,并在综合各学者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并重新构建了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

2 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梳理

以“主题=学术规范”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经阅读、筛选后得到与学术规范这一主题关系密切的期刊论文有867篇,以这些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逐篇阅读有关文献,对以往学者关于学术规范内容的认识进行梳理。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检测波长、不同柱温、不同流速以及不同流动相的样品色谱图,根据谱图分离情况确定色谱条件,具体条件见“2.1”项下。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各学者对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认识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并综合以往各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学术规范是与学术相关的规范,学术规范的内容必然是紧紧围绕学术的。而“学术”一词的意思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因此,就这个意义来看,学术规范是关于学问、学习知识、研究的规范。此外,学术规范是否有效、合理的关键还在于人,学术规范制定的主体是人,规范的客体也是人,而学术的具体表现则是学术活动,所以对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构建,也应该紧紧围绕人这一中心,并以人所进行的学术活动为基本的出发点来进行构建。也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术规范的发展,实现学术规范的目的。换言之,学术规范主要是指学术活动规范。而学术活动规范是指进行学术活动时应该遵守的规范。学术活动既是指学术人员进行研究时的活动,包括选定研究方向、确定研究目的、开展研究时采用的方法到学术研究成果的写作如署名、致谢、引文等全部研究过程和活动。同时,学术活动还包括由学术人员组成的组织或学术共同体开展的诸如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的与学术相关的活动。此外,相关学术组织如科研机构等进行学术管理如学术成果评价时的活动,学术出版集团包括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进行审、编、校、发行等的活动也属于学术活动。概括而言,学术活动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进行研究的学术活动,一类是不以直接研究为主的学术活动,也即学术活动包括直接研究型学术活动和非直接研究型学术活动。因此,学术活动规范具体包括直接研究型学术活动规范和非直接研究型学术活动规范两类。这两类规范还能继续细分为各类规范。图1为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简图。

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与研究中,赞同“三要素说”的学者也有很多,诸如:王振海[15]认为,学术规范包括逻辑规范、方法规范和形式规范。陈学飞[16]认为学术规范则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术层次如署名规范、引文规范等;二是内容层次,包括概念、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运用等;三是道德层次,包括诸如对待学术事业的态度、学术责任等,他还认为技术层次的规范是基础性、核心性、最重要的规范要求。陈通明、杨杰民[17]则提出学术规范包括三大内容,即明确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操作要求,约定俗成且得到公认的观念道德和价值取向如学术道德与伦理,学科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概念范畴体系。王玉林[18]则认为,学术规范或学术规范体系,是由学术活动的基本规则如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基本原则包括创新原则等和学术研究所涉及的概念体系组成的。周兴维[19]从学术腐败的角度提出,“所谓学术规范,包含三个层次:学术行政管理机关的行为规范、学术研究机构队伍的组织规范、学术项目和学术课题的技术规范”。他讨论了学术研究的决策者、学术研究者和组织以及学术课题的规范,并指出“这里技术规范并非指学术成果的行文格式和体例以及文字叙述方面的规范,而是指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学术项目或学术课题,其本身必须具备特定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定性”。袁曦临[20]认为,学术规范作为一种制度,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认识层次规范,如各学科的研究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等;二是技术层次规范如学术写作规范、学术注释和引证标注规则等;也包括基本的学术规范,如学术自由、学术独立、学术积累、学术创新、学术平等、学术批评等。此外,还深入分析了学术规范的构成,认为学术规范是由四个要素组成,即学者、意义、意义共享、形式呈现。吴曙光[21]则从学术研究层次进行划分,他认为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层次,具体包括: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逻辑规则等;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看来,学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学术研究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层次,并非包括在学术规范之中,三者是既相互交叉,又相对独立的关系。胡梅叶[22]认为,学术规范应包括三个规范:第一是道德规范;第二是技术规范;第三是监督和处罚规范。其中技术规范又包括学术写作规范、学术成果录用和考评规范。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如金灿荣[23]、陈曦[24]等也支持“三要素说”。

至于支持“四要素说”的学者,相比前面两种观点在人数上要少很多,相关论点也是基于前面两者的综合,学者及其代表观点如:李泳波[25]从科学研究层面来看,认为学术规范包括操作层面的规范、学术层面的规范如术语规范、道德层面的规范如引用规范以及科研管理层面的规范。王和平[26]综合分析了中国二十年学术规范讨论并对其进行了反思,最终他提出学术规范体系理应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如研究人员及成果规范;学术媒体规范如编辑规范、审稿和编排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如学术评审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如管理人员规范、项目评定规范等四个方面。詹先明[27]认为,“从层次上分析,学术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形式规范、学科规范与学理规范四个关联的逻辑序列。学理规范是学术规范中的高层次、高境界,真正的学术规范应当是学理的规范”。张茂林、孙勇[28]认为学术规范包括法律规范、政策规范、制度规范、道德规范四种理性的规范。并认为学术法律是学术规范中的最高准则,是道德规范的底线,学术政策对学术研究起指导或导向作用,学术制度是学术组织的制度,学术道德是学者的理性共识约定而成的伦理,包括学术自主、诚实与献身精神三个层次。谭九生[29]等也支持“四要素说”的观点。

认同“综合说”的学者则大多是对学术规范进行了详细且全面的解读。如张积玉[33]从学术实践活动的角度认为,学术规范应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技术规范。他又认为如果从学科角度划分学术规范,其还可划为两个层次:一为各学科通行的基础性规范,一为在某一学科内通行的学科规范。此外,他还对基础层次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即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学术写作技术规范、学术评价规范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概括与分析。郭荣祥[34]从大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学术规范不只是学者的规范,而且学术机构和组织如大学应该也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他将学术客体置换成大学等学术机构,认为大学及其相关人员需要遵守教学活动规范、学习活动规范、学术研究规范、道德规范等。叶继元[1]认为,“学术规范的内容相当广泛,它至少包括学术规范的概念定义、特点、作用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对学术及学术研究本质内容的一些要求和研究成果形式上的要求”。具体内容则包括基本规范、学术研究程序规范、学术研究方法规范、学术论著撰写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论著署名与著作方式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等。当然,也有部分学者的说法比较一般化,在他们看来,似乎一切皆需学术规范。如刘锐[35]在分析了学术规范定义之后表示,学术规范不仅涉及学术研究或创作规范,而且还包括学术评价、学术道德、学术传播、学术批评、学术奖惩和成果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与行为的规范。王恩华[5]主张“每一学术事务与学术活动都应有学术规范”,因此他认为学术规范不仅包括学术研究过程规范,而且还包括学术管理规范,并表示“如果从学术的定义、内涵及学术管理角度来构建学术规范体系的话,它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学术范式、学术诚信规范、学术自由规范、学术伦理规范、学术写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管理规范等内容”。

支持“五要素说”的学者则更少,但其观点和论述却都比较新颖。如马敬安、曹家和[30]从学术会议的角度,对学术会议学术规范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概括。他们认为,学术会议的规范包括五点:一是注重学术性;二是强调会议交流论文的形式规范;三是重视学术论文评审规范;四是学术论文所涉成果必须符合规范;五是学术讨论要规范。基本囊括了学术会议举办宗旨到相应成效等全过程。马俊民[31]从历史学角度提出了撰写历史学学位论文的五大学术规范,其一是求真、求新、求用;其二是把握研究专题相关的学术史背景;其三是夯实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其四是理论升华;其五是行文规范,包括引用规范、注释规范、语言规范等内容。郝学华[32]结合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认为学术规范可以分为五个层面的内容,即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格式规范、评价规范、制度规范。张笑涛、金佩华[2]综合各家之言认为,学术创新是最高学术规范,学术形式规范是学术规范的基本和核心,学风和学德是学术规范存在和生效的根本和精神追求。此外,他们表示学术规范还应该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和学术管理规范。

通过文献分析法,本文梳理分析了以往各学者对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各学者对于学术规范内容的理解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3 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分析

总而言之,回顾学术规范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阶段,各学者对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理解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1988年开始讨论到2004年这一“学术规范年”的这个时间段,属于学术规范研究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尽管学者们对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理解与分析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是其主要观点还是集中于引文著录规范、注释规范等技术层面的规范,关于这一规范的确定,也基本上达到了一定共识。而在2004年后,从2005年到2010年间,在有关学术规范的政策文件如被称为国内第一部“学术宪章”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等的影响下,随着关于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著作如《学术规范通论》《学术规范导论》《学术规范读本》《学术规范的原理》等的相继发表与出版,学者们对于学术规范具体内容的界定虽然仍然存在争议,但相比之前的研究,从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有关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分析却逐渐减少。而从2011年至今,进一步对学术规范的内容等进行分析的研究则几近于无。但是,关于学术规范内容界定的这一基本问题真的得到解决了吗?恐怕还需要继续讨论。

第二,学术规范内容划分角度不同,存在标新立异的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是人之常情,在学术上也不能免俗,而且在学术上,还更应该鼓励。毕竟千篇一律,往往落入俗套。但是,在学术规范的内容界定这个问题上,笔者以为,角度不同固然可以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该鼓励,但是有一点得注意,那就是不能过于追求角度不同、随意地去追求角度不同以标新立异。观察目前学者对于学术规范内容划分的角度,诚然,值得鼓励的角度不同是有的,但是,“新瓶装旧酒”也是有的。不过,总结以往学者的观点,值得鼓励的还是占多数。

研究发现,关于学术规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以往有关研究重点讨论的对象,有关学者立足于不同的角度都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如有的学者从期刊及编辑的角度,提出学术规范应包括审稿规范、编辑规范等。又如有的学者从学者个人出发,认为学术规范除了技术规范外,还应包括道德规范等。对以往研究中的相关论述进行系统梳理后,笔者发现,无论是从何种角度出发,有关学者都对学术规范具体包括几项内容或者说对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由几大要素组成这一问题意见不一,并且经过多年研究的发展,俨然形成了几大派系。因此,笔者决定以要素数量来梳理有关论述,发现可以将其分为五大类别,分别是“二要素说”“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及“综合说”,所谓“二要素说”是指有关学者认为学术规范主要包括两个要素或者两个层面的内容。“三要素说”“四要素说”等依此类推,“综合说”则表示有关认识没有明确表示是有几个要素组成,或者认为学术规范内容体系应包括一切与学术相关的内容。

第一,对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要素组成尚未达成一致看法,且有关术语还有待规范统一。在各学者的认识与理解中,学术规范体系的组成要素数量有别。经过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对于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二要素说”“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综合说”。这五类中,早期研究以“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为主流,但在目前来说,由于“综合说”的观点更加符合学术发展要求,因而受到较多学者认可。不过,尽管对于学术规范具体内容的理解因人而异,无需“统于一樽”,以便“和实生物“,但“自说自话”却并不符合学术研究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的规范。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学术规范内容划分时使用的术语需要有所规范,且各术语所指代的内容也需进行确定。如同样的术语,其所代表的内容却大相径庭,又或者不一样术语,实际所指的含义却一般无二等等。此外,对于相关术语的理解和使用也应该准确、适宜。比如说技术规范的组词用法是否正确呢?技术指什么?规范又指什么?两者能组合在一起吗?这些都值得注意。

4 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重新建构

当前研究中,支持“二要素说”的学者占大多数,代表学者及其主要观点如:陆学艺、景天魁[6]认为,学术规范包括科研和管理两个方面的规范,科研规范包括操作层面、知识层面、道德层面等内容的规范。管理规范包括课题论证要符合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发表论文要有正规的审稿制度等要求。俞吾金[7]从学术活动类型的角度,将学术规范划分为两类,一是学术活动学术规范,如成果发表与出版等的规范,二是非学术活动的学术规范,如成果鉴定与评奖、学术领导机构的诞生等活动的规范。顾海良[8]认为,学术规范的运行机制可以按其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初步的、基础性的、形式性的即形式规范,如注释规范、引文著录规范等;一类是具有原则性、复杂性、内容性的,即内容规范,包括学风、学术批评等。他还指出内容规范不是追求观点的同一性,相反是维护其差异性,以便学术交流、对话。余三定[9]从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来说,认为学术规范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规范,也叫通用性学术规范或学术研究基本规范,其本质和精髓就是要求学术创新;另一个是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编辑规范。前者是学理和本体层面的规范,后者是技术层面的规范;前者更具本质意义,后者则具操作特性。赵克[10]依据学术规范在知识积累与创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方式的差异,将学术规范分为两阶,“一阶规范是指具体从事研究直至成果产出期间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如数据与资料的真实性等;“二阶规范是以一阶规范为基础,是指成果在公开与发表之时以及其后在评审、批评、管理等社会活动中的规范”。王列生[11]认为,学术规范作为一个系统的结构形态,可以宏观地切分出两大子系统,即外在型制的技术规范如格式规范、语式规范等和内在型制的认识规范如学科认识规范和工具认识规范。他认为这两大子系统能衍生出各自较为复杂的秩序化规范义项,并以此支撑学术规范系统在全部学术活动中的专业维系功能等。其他学者如徐国利[12]、李晓燕[13]、赵宪章[14]等立足于不同视角也支持此观点,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图1 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简图

总而言之,在笔者看来,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应紧密围绕学术规范的主体及客体,从学术活动的角度进行构建。学术规范内容体系是由直接研究型学术活动规范和非直接研究型学术活动规范组成的。在这两类规范之下,又可以分为学术研究程序规范、学术成果写作规范、学术成果发表及出版规范、学术成果评价规范和学术组织活动规范等子系统,各子系统下还能继续细分为各个要素,各要素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

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以丙烯为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树脂浸渍相结合的工艺制得C/C复合材料摩擦试样.试样经2 300°C石墨化处理,其中碳纤维体积分数约为11.00%,热解碳约为57.50%,树脂碳约为31.25%.试样为Φ外35 mm×Φ内8 mm×6 mm的圆环,摩擦面与针刺方向垂直.采用排水法测量试样的密度及气孔率,试样密度及开孔率如表1所示,S1,S2,S3为干态条件下摩擦试样,S4为水润滑条件下摩擦试样,S5为油润滑条件下摩擦试样.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手术禁忌证的患者;②术前合并感染的患者;③合并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④术前血糖状态无法得到合理控制的患者。

5 结语

学术规范的建立,既是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出于改善学术环境和繁荣学术发展的需要,既是为了保障学术人员有序地进行学术活动而出现,也是为了学术共同体、学术界、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而诞生。学术规范从建立到实施,这一路走来,都是顺应广大学人要求和符合学术发展需要的。尽管其中难免存在曲折,取得的成效还有限,但它对于学术发展的意义仍然是不可估量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学术是需要学术规范来护卫的,当然也是需要学术规范来参与的。目前尽管学术规范不管是在认识还是在行动上,都还存在不足,但学术规范始终还是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中的,同时也是出于其本身的特性如时间相对性等而言的,这既是其实情,也是它的本质。学术规范的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不是一个人,一个学术共同体,甚至是学界就能左右的。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遵守是其建设的基本要求。此外,学术规范还需要执行,并不是说建设好了,然后就不管它了,“束之高阁”不是学术规范的“应许之地”,正如顾海良[36]所言,“学术规范先在建设,重在践行,贵在自律”。不管是其具体内容还是制度如何,当建设好学术规范后,我们就应该拿实践去检验它,好则精之,次则勉之。至于如何遵守学术规范,“既要教,也要管”。先教育学人,在思想和理念上先给他们打个“招呼”,打个“预防针”,其后如有“尝禁果者”,则有理可据,而能依“范”治之,如此方能实现或者说体现学术规范之真正价值。本文通过梳理以往学者关于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界定,从学术活动层面出发,重新构建了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希望能提升学者们对于学术规范的认识,为促进学术规范的建设奉献一丝力量。

两极化——中大型软件平台向行业化应用垂直深入,整合的功能和业务越来越丰富;中小型软件平台向轻量化应用演变,界面功能和交互操作越来越简捷。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向,根本上是为解决不同用户的需求,本质上都是依托先进强大的底层架构。

参 考 文 献

[1] 叶继元.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J].学术界,2005(4):57-68.

[2] 张笑涛,金佩华.对“学术规范”的规范[J].探索与争鸣,2004(12):11-12.

[3] 李 斌,董学颖,周红波.对当前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与反思[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9-12.

[4] 谢维营.学术规范不能“规范”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8.

[5] 王恩华.学术规范概念研究的现状与重新界定[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69.

[6] 陆学艺,景天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J].中国社会科学,1997(6):86-97.

[7] 俞吾金.也谈学术规范、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J].学术界,2002(3):152-155.

[8] 顾海良.关于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517-519.

[9] 余三定.从学术规范看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之路[J].甘肃社会科学,2006(5):69-71.

[10] 赵 克.真知与尊重:学术规范的拯救[J].中国科技论坛,2012(7):154-159.

[11] 王列生.论学术操守与规范[J].文艺研究,2015(4):33-43.

[12] 徐国利.严守学术规范,彰扬人文特色[J].学术界,2002(5):9-12.

[13] 李晓燕.学术自由、学术规范与学术秩序治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4-22.

[14] 赵宪章.学术规范、实证精神与数字时代[J].文艺理论研究,2003(5):12-15.

[15] 王振海.学术研究规范化探讨[J].东岳论丛,2001(1):12-16.

[16] 陈学飞.谈学术规范及其必要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3(11):25.

[17] 陈通明,杨杰民.学术规范的基本内容及其他——关于学术界讨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问题的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22-27,34.

[18] 王玉林.试论学术规范的构成[J].图书与情报,2005(6):30-34.

[19] 周兴维.推进制度建设遏止学术腐败——关于重振学术道德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152-154.

[20] 袁曦临.建立以“共享信息”为导向的学术规范制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17-121,128.

[21] 吴曙光.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规范“三层次对策”[J].学理论,2015(12):230-231,234.

[22] 胡梅叶.学术研究与学术规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7.

[23] 孙洁琼,兰教材,王 兵.恪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创新——“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纪要[J].社会科学论坛,2004(12):52-69.

[24] 陈 曦.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46-48.

[25] 李泳波.试论社会学学术规范[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80-83.

[26] 王和平.学术规范建设二十年:综观与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75-180.

[27] 詹先明.“学术共同体”建设:学术规范、学术批评与学术创新[J].江苏高教,2009(3):13-16.

[28] 张茂林,孙 勇.论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6):1-3,93.

[29] 谭九生.学术规范的法律视角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6(3):81-84.

[30] 马敬安,曹家和.学术会议与学术规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5):75-76.

[31] 马俊民.浅谈关于加强历史学学位论文学术规范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5(3):26-29.

[32] 郝学华.学术规范与学士学位论文写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88.

[33] 张积玉.学术规范体系论略[J].文史哲,2001(1):80-85.

[34] 郭荣祥.论大学的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80-81.

[35] 刘 锐.谈档案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J].山东档案,2005(3):42-43.

[36] 顾海良.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他律与自律[J].社会科学论坛,2005(1):11-15.

Rethinking the Content System of the Academic Norms

Lu Wenhui Ye Jiyua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to analyze previous research on academic norm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need to abide by certain academic norms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of academic norms, but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 of academic norms is still controversy. The article divides the relevant cognition into five factions by analyzing previous research: "two elements", "three elements", "four elements", "five elements" and "comprehensive".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the content system of academic norms should be centered o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academic norms and constructed from the level of academic activities. 36.refs.

Keywords Academic norms. Academic ethics. Citation specifications. Signature specifications

[中图法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845(2019)01-0021-06

[引用本文 格式] 卢文辉,叶继元.对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再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1):21-26

[作者简介 ]卢文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叶继元,特聘教授,现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工作。

[收稿日期 ]2018-12-20

(刘 平 编发)

标签:;  ;  ;  ;  ;  

对学术规范内容体系的再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