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_陈立菊

帮助“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_陈立菊

我一直都坚信,兴趣是激励学生积极从事某种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我校的课题研究 ,我发现,大部分学困生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因而学习成绩较差。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困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正如我校在转化学困生课题展示中所说的:“转化学困生,策略要先行”。下面,就我个人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策略帮助“学困生”学习数学谈几点做法。

一、用爱心感动学生

爱心是教师实施有效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的感情投资尤为重要。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说谁谁笨、总是以激励表扬为手段随时随地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和进步,并且利用下课时间和他们交流、谈心。经常问问他们父母的情况,如父母的上下班时间,中午烧了什么好吃的等,和他们拉近距离,做好朋友。有时问问他们早晨吃了什么?如果有人没有吃早餐,我就把学校发给老师的早餐省下来送给他们。时时体现我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用诚心和爱心感化他们,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学数学。有时我利用下课时间和他们一起踢毽子、跳大绳,和他们交流心里话。让学困生把我当作可以信赖的老师和朋友。记得一次下雨天,我把我唯一的一把雨伞借给了学困生陈同学,她死活不用,还说怕我淋雨生病,看到她那么关心我,我由衷的高兴,后来在我的一再坚持并让她和弟弟一起用时,她才接受。但是她一再告诉我要在学校等她妈妈把雨伞送还给我以后再走。我和每一个学困生之间都始终建立着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朋友关系。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爱护。也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手段。

二 、让学困生也体验成功的快乐

要使学困生进一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了创造师生感情交融的心理环境,还要破除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成功”的神秘感,并重视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当我第一次接这个班,我就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数学并不难学”这个观点,告诉他们学好数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就都是“成功”。打破“成功”神秘感的关键,是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及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例如我班的学困生盛同学,从四年级开始,数学测试就很少及格,但是她很努力,很想考出好成绩,于是我每次都鼓励她,利用下课时间给她讲解题目。终于在本学期第三单元的测试中,他取得了七十三分的好成绩。我在班里大加赞赏,同时给与奖励,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学习她不怕失败勇于坚持,最终取得胜利的精神。她在课后主动找到我说:陈老师,我下次争取考得更好。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充分认识到,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是给学困生最好的礼物。

三、分层备课,面向全体学生

从宏观上看,目前小学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则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了照顾学困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根据我和学困生课下交流,早来迟走的时间,随时解答学困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而且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告别了“不及格时代”,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班的葛等同学,他们成绩优秀,经常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于是我让他们组建了六(3)班数学兴趣小组,他还给兴趣小组起了名子。同学们经常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对于学困生,我布置的作业相对较少,较简单一些。基本做到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多方位评价,同时发挥集体力量

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知道,优秀的孩子是在表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即意味着“成功”,他(她)们会在赞扬声中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去攻克学习上的难关。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例如我班的学困生方同学,成绩特别差,好像是一个不开窍的孩子,父母管不到,但是他比较听我的话,特别是最近上课发言较积极,虽然大多数回答的都不正确,我还是把他作为榜样进行表扬。我说:你们看方同学听课多认真呀,虽然由于基础较差,说的不够准确,但是他能积极发言,你们要向他学习。通过我的不断表扬,他最近成绩明显进步。我还经常表扬学困生在其他学科的进步。例如,我会对学困生范同学说:你现在数学成绩进步较大,张老师说你语文也进步不少,你能在英语上再努把力吗?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小孩子中进步最大的小孩子”。秉承陶老的教育理念,我在班里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成绩好的学生当学困生的小老师,学困生成绩如果好了,也可以当其他学生的小老师,如此循环,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让学困生也能展示自己。我的转困对象管同学就是在这个策略下成长起来的,他好动,不听课,但是他有着强烈的当小先生的想法,于是我抓住这点。告诉他说,管,只要你能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就让你带读,如果你这个单元能考到八十分,我就让你当小先生,好吗?他调皮的问我说,真的吗?我坚定的点点头。没想到单元测试的成绩他竟然是九十三分,我感到惊讶又惊喜。他的成功坚定了我在班里实行小先生制的决心。建立帮扶本,小先生和帮扶对象同坐,每天出一道帮扶题等。建立班干部竞争上岗等制度。

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困生,使师生感情愈益融洽,我渐渐成为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形成了人人爱数学,人人想上数学课的良好氛围。我坚信,在爱的感召下,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快乐,面对全体学生,多方位评价,同时发挥集体力量,我班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论文作者:陈立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帮助“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方法论文_陈立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