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研究论文_李伟宏,李凤岐

中职德育课“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研究论文_李伟宏,李凤岐

李伟宏 李凤岐(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活动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着重介绍“活动体验式”教学几个主要特征,其中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情景设置、学习活动设计、反思交流,小组互动。通过这种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心动而又行动起来与教师一起分享生活感悟与体验,得到心灵和行动效果的双重提升。唤醒更多德育教师参与“活动体验式”教学。心动而又行动起来!

关键词:活动体验;情境设置;反思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64-01

教育需要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中职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中职生成长的环境往往更是精神上的盐碱地。职校老师更客观看到中职生他们文化素质不高,更偏重近期表层的教育要求急于让他们增加知识改善行为习惯。许多老师都是很负责的都很敬业,都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而且教育技巧也达到相当水平。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今天的中职生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不仅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希望与老师分享生活感悟和心理体验,得到心灵的滋养。换句话说,他们希望老师成为他们生活导师,而不仅是知识的传声筒。如果不能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其教育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中职生往往缺少别人的肯定对自己缺乏信心。尽管这些孩子的心灵也许已结上冰层,但只要我们老师换一种思路,在了解和体谅学生处境与想法的基础上,从学生最需要、最容易接受的方面入手,借助于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循序渐进的行动努力,就可能取得心灵与行动效果的双重提升。在德育课上让他们心动而又行动。实践表明,这种做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曾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做一番尝试,放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职业的相关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任务,并启发他们思考总结学习的收获与值得改进之处。通过一学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一定的德育课堂实效。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活动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意识与能力水平

活动设计其基本宗旨并非教给学生许多知识信息,而是借助于切实的案例和相关的自主探索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与能力水平。

经过尝试和结果反思,使我认识到中职德育课教学的追求不能用停留在一般性的只是信息层面,而应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表现上来。如果选择典型的行为样式来表达和衡量教学目标就可以把德育教学目标具体化并更有助于指导教学,下面我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为例。这门课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活动设计见下表: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参与以上行动项目,并达到相应要求。这一门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一定优于以往的听讲式教学。

二、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

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情境设置、学习活动设计、反思交流、小组互动。

(―)情境设置:德育课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案例描述和场景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前者可以从学生与教师用书中获取,具体的呈现方式有直接描述(可让口才好的学生来讲述)、参与性倾听、角色扮演三种。场景设计则是每一节教学的活动场地和组织方式的安排,其中既有教学设施、场地、工具材料的准备,也有分组和小组活动方式的安排。

(二)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体验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回顾自己的经验、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行动效果能力水平。每章节都设计至少两个典型的行之有效活动方案。

(三)反思交流,每次课结束时都有汇报展示,分享交流的环节,并要求把活动结果记录下来,即使“失效”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反思讨论,意识到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条件。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注意:教师要激励学生,用赞美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四)小组活动,把一个班分成4-6人左右的小组让学生个人作为成员在小组内活动、交流,并进行必要的分工,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沟通互动,达到有效互助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小组总结汇报,既节约了时间,也减轻了老师课堂管理的压力。分组的方式可多样化,如报数法,随机拼图法,生日法等轮换使用,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新鲜感,但每次要多费些时间。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激发潜能,把握机会,主动尝试,实现学生心态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从而既能主动地采取行动,也能顺利地就业,为将来发展做尽可能多的准备。

三、活动体验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具体操作规程和实施这个活动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2.每次活动后,要安排5分钟总结环节,让学生发表本次活动过后的体会,让学生在“说”过后,会有一种满足感,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这样教师可以得到一些反馈信息,同学也能有所分享活动的快感。

3.每次活动前都要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如不习惯于小组教学的班级,开始分组时需要更多一点时间进行准备,以便让学生充分理解小组活动的任务,分工时限和活动原则。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进行巡回指导,以便小组活动更顺利有效。还有做游戏活动时,学生可能积极参与游戏却不肯静下心来,课堂掌控很重要,注意时间分配。

4.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应做好正确评价并及时评分。注重过程评价,在评价时,我们教师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学生做不好的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多以欣赏的眼光,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他们的生活导师,让学生爱上你的德育课。做到每位学生心动而又行动。

体验式教学尽管备课很辛苦,对老师也是一种提高。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得到这种收获的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准备与重心由教材内容转移到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上来,不仅学生课业更积极地参与,得到更有效的活动指导,老师也可以提升更高级的教学能力――学习情境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过程的监控与指导、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从学生活动中得到丰富反馈等等。经过不断的这种教学实践,相信每位教师不仅任教水平会突飞猛进,而且也会提升职业生活质量,职业学校老师常有一种无奈,虽然职责是教会学生工作,而自己却不会“工作”。因为职校老师大都只学过书本知识,没有在企业工作过。从体验来看,进行问题或任务活动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不仅让学生受益,也有助于改善老师自己的学习管理,活到老,学到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活质量。

四、结束语

一般的传统讲解式教学,会把教师累得口干舌燥,练就的主要理解和口头复述能力,而不能提高创造性地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再加上过多地依赖单向的知识传递,对学生的了解和针对性的指导也很难到位。我觉得该唤醒那些还沉睡在传统教学的德育同行们。心动而又行动起来吧!参与体验活动式教学的乐趣吧。

参考文献:

[1]方俊颖.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14).

论文作者:李伟宏,李凤岐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中职德育课“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研究论文_李伟宏,李凤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