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写作教学应遵循汉语特点_汉字的演变过程论文

识字写作教学应遵循汉语特点_汉字的演变过程论文

识字写字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言论文,文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等方面的影响”。这实际是强调语文教学应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有何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甚少,仅有的一些研究还是零散的、很不系统的。本文主要探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教学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识字写字教学更切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取得好的效果。

汉语实行以单音节语素或词为基础的二次复合构词法为主,很少有形态变化,汉字构形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汉语言文字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汉字教学应该而且完全可以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汉语的40000至50000个常用词条,主要是由3000多个单音节语素或词复合构成,因此只有先教儿童掌握这3000多个用以构词的单字,才能使他们掌握数以万计的词条来阅读、写作。如是,我们的识字教学就不可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分散开来,用较长的时间进行,而应采用集中认字的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此外,汉语语法,字(很多也是词)没有多少形态变化,可以不受语法规则的限制,完全按照识字的需要来安排。再者,汉字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字体系,其构形规律明显,按音形义的特点归类,即便是六七岁的儿童,也很容易领会,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完全可以成串成批地识字。

鉴于以上原因,必须把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小学起始阶段(主要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集中两年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基本上过识字关,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正是充分考虑了汉语文字的上述特点,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如何集中识字,将在下文论及。

汉语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每一个单音节语素都有一个声调,极少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汉字与这样的语言相适应,即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固定的形体,读成一个带调的音节,表示一个最小的语义单位,因此很容易构成一连串整齐的短语和句子,也很容易合辙押韵。

古代识字教学充分利用了汉语的上述特点,从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急就篇》到后来的“三百千”等等,几乎所有的识字课本都是整齐押韵的。这类课本,读来上口,听来悦耳,既合乎儿童兴趣,又容易记忆,儿童用一年时间就可以不太费力地掌握2000多汉字,效率之高是显而易见的。2000多年的识字教学一直采用这类识字课本,其流行之长久,影响之深远,在世界教育史上堪称奇迹。遗憾的是20世纪初以来,我们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完全抛弃了。其实,对古代语文教育充分利用汉语的特点高效率地进行识字教学这一弥足珍贵的经验,不但不该抛弃,反而应倍加珍惜。

为此,必须组织专家对优秀儿童读物作字频、词频统计,把儿童一般阅读,写作所必需的字词明确下来;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儿童在知识、品德、审美等方面应接受的教育确定下来;研究各种传统韵语教材的得失,在此基础上编写具有时代精神的全新的韵语识字教材。当然,这种教材每句的字数不应过多,以三言或四言为宜;语素组合方式要丰富多样,能涵盖汉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内容要切近儿童生活,便于儿童领悟。前几年辽宁省总结推广的“韵语识字”经验,便是继承和发展古代识字教学传统的一个范例。香港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用2000个单字编成了184个句子,创造了“新三字”,念会后就可以看懂书报的97.4%。其经济、高效可见一斑。

汉字是一个独立的表意文字体系,具有独特的造字方法。东汉许慎在分析汉字结构规律的基础上,把汉字造字法概括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实,后两种是用字方法,前四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造字方法。

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告诉我们,识字写字教学只有引导学生了解汉字一般的造字方法,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性知识和方法,才能执简驭繁,触类旁通。不过这项工作必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汉字构形规律渗透到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形象有趣的识记过程中逐渐掌握,切忌只从概念入手,一味做理性的阐释。这方面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教师黄剑杰曾作过极有价值的探索。他根据汉字分类系统,编写了一套《分类识字》课本,共六册。第一册列常用部首字和简单字120个。这120个字涵盖了汉字所有构成规律和基本部件。全册分三部分:1.数量字(学指事字、学笔画、识数量);2.部首字(学象形字、学笔顺、识物类);3.字组(学会意字和形声字、学结构、识空间等)。学会这120个字,就了解了汉字造字规律,掌握了汉字的形体结构,也就有了识字能力。可以用类推的方法快速识记大量汉字了。

汉字的造字方法还告诉我们,识字写字教学有时需讲清字的理据,尤其是明晰度高的字。如众所知,汉字除少数表音字(假借字)外,基本上都可以从字形上看出字义,因此,汉字是有理性的文字。汉字的有理性为教学提供了解释能力,教学中应通过汉字的构形讲清其构意,让学生把握其形体结构的内在理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盥”字上端的中间是水,两边是两只手,下端的皿指盆类,合起来便是两手从盆里捧水洗涤的意思;“莽”,上边草,下边草,里边藏着一只犬,表示草木茂盛。如此将枯燥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的生活图画,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应该大力提倡。不过汉字的构形是发展的,今文字中有不少字已失去理据不能分析。这类字如需讲清理据,则要通过传承线索进行复形,即沿着它们发展的历史脉络向上溯源,恢复保留着构意的字形,使形义关系显现出来。近年来有些教师采用的字理认字法就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进行的识字教学。

汉字的造字方法还告诉我们,识字写字教学应根据汉字造字规律对汉字进行分类教学。汉字形态各异,没有哪两个字的字形是完全一样的,这给识记汉字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如果依据规律将同类的字归在一起学习,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效率。例如,可以根据象形、指事均为独体,会意、形声都是合体的规律将汉字分为独体字(古人称“文”)、合体字(古人称字),先教独体字,后教合体字。独体字可充分利用象形、指事的规律采用古文字作背景,沟通物象、古文字和今文字,以此强化学生对字形的识记和对字义的理解。清代文字学家王筠的做法颇具借鉴价值,他在《教童子法》中曾说:“识字,必裁方寸纸,依正体书之,背面写篆;独体字非篆不可识,合体则可略。”如此篆书比照正书(楷书、隶书)使早期汉字形象性的特点突现了出来,极易由字形推知字义。合体字则可分为会意、形声两大类。会意字可充分利用其特点分解组合,即把会意字分为若干组,每组由2~3个熟字组成一个生字,生字的意义由熟字合成。譬如“小——土——尘”“不——正——歪”。这样识字既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又强化了对字形的记忆。形声字则可按其声符再次归类,如此不但突出了字形的难点部分,便于记住字形,而且能根据义符比较容易地分辨字义并凭借字音相同式相近的特点记住字音。当然,根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分类的方法远不止这一种,还有同音字归类、基本字带字等等。但无论怎样分类,都要能充分利用造字的规律性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字。以上归类识字法是当代集中识字常用的方法,可根据需要酌情采用。

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书写时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合体字中无论其构件的多少、笔画的多少都是只占一格,绝不旁逸斜出,并且无论笔画疏密,都大小一致。汉字的笔画书写有独特的笔顺规则,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汉字书写还要注意间架结构。

汉字书写方面的特点告诉我们,写字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古时蒙童初学写字,写的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这些字包含基本笔画,简单易学。显然,古AI写作字教学,遵循的就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毫无疑问,现AI写作字教学也应如此。从整个程序来说,要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等,然后引导学生认识笔画名称、笔顺规则以及学会使用田字格等。从速度来说,一开始只能慢,但集中识字,识字的速度又不能慢。要解决这一矛盾,识字写字就不能同行并进,而应识写分开,多识少写,待到儿童将基本笔画练熟了,基本字形掌握了,再逐渐由慢到快并最终与识字基本同步。从字形来说,应先写独体字,后写合体字;先练结构简单、对称整齐的字,后写结构复杂,不易搭配匀称、摆放整齐的字。从大小来说,硬笔书写,低年级应先写中字,即二厘米见方的字;中年级仍以中字为主,兼练小字,小字以一厘米见方为主;高年级除继续练中字外,应以小字为主。从练习的方式看;用硬笔写字一般采用临写、抄写、听写、默写几种方式,用毛笔写字要从描红到影写再到临摹,最后独立地写字。

汉字是在自然物象的启迪下“依类象形”而来的,“六书”中的象形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他五种构字法,推本求源也还是“象形”的。正是这种“象形”性,决定了汉字是审美型文字。汉字的审美特质一方面体现为形体美。古人说得好,汉字之“横”如“列陈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动之美;“竖”则如“万岁枯藤”,有苍劲之美。而整体的方块造型更是美不胜收。另一方面,在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中凝聚着自然的万象纷呈,积淀着造化神秀,吞吐着自然的伟力,展示出种种鲜活的生命形象,辐射出无尽的生命信号。此外,在汉字审美特质的基础上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书法。书法将汉字多方面的审美因素巧妙地结合,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疾徐涩畅等配合,形成了不同的书体风格,表现出汉字千变万化的风骨神韵。

汉字的这一特点启示我们,识字写字教学应充分挖掘汉字的审美因素,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审美特质,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具体方式上,可抓住典型的字适当溯源,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结构与字理,感受其审美蕴含。也可在板书时适当变换字体,或隶书、或楷书、或行书,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字体的种种美感。记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1992年在兰州示范《反对自由主义》一课时,以娴熟的笔法用隶书板书课题和作者,当场就博得了一片赞誉之声。当然也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书法教育,把学生引进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的书法艺术中去鉴赏美、领略美。

汉字素有文化“化石”之称。不仅汉字字形表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因素和汉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且字形深层还蕴藏着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从字形表层即汉字自身的结构看,许多汉字的结构显示了先民的生活和意识。如“取”表示以手取耳。古代田猎获兽或战争杀敌,一般取下左耳为计功的凭证。再如与思维活动、感情意志有关的字多从心,表明古人把心当作思维的器官,思、想、性、情、意、志等都是如此。有些字形的演变反映了相关事物的发展,如“炮”本作砲。远古时期,人类使用冷兵器,砲是抛石机,从石,后来有了火药,便用砲来发射火药,改用从火的炮。有些字的产生和消亡反映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化,例如“瓷”。瓷器大约是在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有了瓷器以后,汉字中才有了“瓷”这个字。此外,汉字产生以后,以汉字为本体产生了许多汉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如书法、篆刻、对联、回文诗、字谜、隐语。由汉字的形体还产生了一些特有的词语,如八字胡、丁字尺、工字钢、十字路口等。从字形深层看,透过汉字字形深层可以感受到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民族心态以及世界观等。

汉字的这一特点启示我们,识字写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的文化根基,不能忽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主要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在识字写字的同时,通过字形表层和深层,透视其文化内涵,接受其文化浸染,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至于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音形义之间关系复杂,以及据此确定的识字写字教学必须坚持音形义统一,注意辨识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形近字等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熟知,而且已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不赘述。

标签:;  ;  ;  ;  ;  ;  

识字写作教学应遵循汉语特点_汉字的演变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