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安全管理及不良事件病例分析论文_吴星凤

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安全管理及不良事件病例分析论文_吴星凤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14

【摘要】归纳分析50例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和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尿管刺激、尿潴留、低氧血症、伤口疼痛等,采取镇静、稳定呼吸循环系统、防止不良刺激和不适感等措施。在强化躁动患者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安全性提供保障,提高护理整体水平。

【关键词】躁动;安全管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72-01

病情危重及全麻术后患者因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伤口疼痛、管道刺激、强迫体位等,易导致患者呈现出躁动不安、意识模糊、挣扎等症状,诱发安全隐患,例如,静脉输液外渗、坠床、引流管脱出等[1]。鉴于此,以50例躁动患者为对象,分析躁动的原因,提出躁动患者安全管理措施,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临床表现为躁动的患者50例,19岁至86岁为患者年龄区间,(48.2±13.85)岁为患者平均年龄。其中,包括9例癫痫发作、17例颅脑外伤和24例全麻未醒。

1.2方法 在详细观察躁动患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评估并记录。其中,躁动持续时间、躁动程度、主要表现、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处理等均属于评估内容。

2、躁动因素分析

2.1伤口疼痛

术后伤口疼痛是导致躁动的关键因素,50例患者中,因伤口疼痛所诱发的躁动包括17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基于坐立状态下,大喊大叫,且身体呈现出不停扭动的状况,手向疼痛部位伸去。在分析麻醉用药的基础上,以躁动患者具体表现为依据,通过止痛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较佳。

2.2低氧血症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因低氧血症所诱发的躁动患者有6例,常见于拔除气管插管后,以血氧低于90%为主要表现,患者以呼吸增快、朦胧状躁动为主要症状。其中,针对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所导致的通气不足,护理人员采用吸痰方式,吸出口中的分泌物,促使低氧血症症状得到改善。针对全麻恢复期麻醉剂残留,且过早拔除气管插管所诱发的低氧血症,基于手法前提下,立即开放气道吸痰,利用呼吸气囊加压面罩方式,达到患者给氧目的。同时,对患者胸廓气腹、血氧变化等进行观察,促使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至正常状态。

2.3尿管刺激

50例患者中,因尿管刺激引发的躁动有8例,以男性患者为主,以躁动不安、想拔除尿管等为主要表现。通过对尿管的检查,其不存在扭曲、堵塞或受压等状况,将其他原因排除,在鼓励患者多饮水的前提下,以患者实际病情为指导,适时拔除尿管,或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及约束保护等方式,消除患者躁动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尿潴留、膀胱膨胀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因尿潴留、膀胱膨胀所导致的躁动有3例,输液过程中,在膀胱功能训练时,由于长时间的夹闭尿管,致使患者呈现出躁动不安等症状,甚至出现膀胱区隆起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将尿管开放,排除尿液,患者躁动情况则会得到缓解。

除此之外,精神症状、麻醉反应以及心理因素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躁动。

3、躁动患者安全管理

3.1正确评估躁动

强化对躁动患者的护理评估,其中,躁动原因、躁动程度、约束性工具等均属于评估内容。以患者躁动程度为依据,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护理保护措施。护理工作以躁动患者安全护理为重点内容之一,若采用不恰当的护理措施,将导致患者痛苦呈现出增加趋势,甚至出现意外事件。鉴于此,护理人员在开展躁动患者安全护理工作时,应科学使用躁动评估表,促使安全护理用具使用达到规范化标准,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安全管理效率[2]。

3.2强化术后镇痛

疼痛属于生命体征范畴,被称之为第五生命体征,术后,若产生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难受程度,而且可能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心率呈现出加快趋势,致使患者呼吸交换量和咳嗽受到影响,增加合并症发生概率。因此,基于对疼痛的正确评估的基础上,适当采取镇痛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疼痛以患者的主诉为标准。针对因疼痛诱发的躁动,护理人员应在强化心理指导的前提下,促使患者注意力得以分散,缓解患者躁动情绪。效果若不显著,则以医嘱为依据,适当给予患者止痛剂[3]。

3.3非疾病因素的护理

针对生理性躁动,护理人员在掌握躁动临床意义的基础上,强化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以患者病情为指导,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同时,提升生活照顾品质,手术前,引导患者了解导尿管刺激等不适情况。针对儿童或老年患者而言,术前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以成功案例为出发点,缓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例如,恐惧、担忧、紧张等,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保障,减少躁动现象的发生。

3.4科学应用约束性措施

约束性措施不仅属于保护性护理行为,而且是强制性护理措施的体现。将患者四肢进行固定,对患者四肢血运、注射部位以及皮肤湿度等进行详细观察,保证皮肤不存在受压或损伤状况。患者若呈现出手足躁动、挣扎等症状,护理人员不得强行制止,且不得训斥,可基于中间清醒阶段条件下,将患者唤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患者恢复至安静状态[4]。

总之:护理人员应加强专科知识健康宣教;加强病房巡视,严格交接班;加强安全护理学习,增强防范意识;重视安全护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丹,崔红瑞,狄盼盼.意识障碍伴躁动的患者使用肢体约束带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05):595-596.

[2]邢艳虹.安全型留置针在50例急诊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4,(03):177-178.

[3]湛三成,周建伟.约束带在重症躁动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5,(06):673-674.

[4]刘玲,庞军平,王晓锋.躁动病人的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3):96-97.

论文作者:吴星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安全管理及不良事件病例分析论文_吴星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