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供热工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研究

燃煤供热工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研究

佟雪峰[1]2008年在《梅河口市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梅河口市工业集中区的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梅河口市工业集中区现状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调查评价,结合该区总体规划的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等,对工业集中区规划各时段的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和规划目标及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规划了各时段的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提出了区域污染防治与综合整治规划,包括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及环境管理等七个方面。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了规划实施的政策支持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管理保障措施,从而确保规划环境目标的实现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梅河口市工业集中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将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热点。因此在集中区发展之初,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集中区的环境保护进行规划研究,希望能够真正起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为集中区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牟艳军, 冒岩林, 叶亚婷[2]2014年在《浅析燃煤供热工程减排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资源匮乏的问题日趋严重,同时对外环境的污染亦日益加重。供热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废水、煤渣及各种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其中主要影响来自于燃煤烟气,影响要素为大气环境。

赵宏源[3]2003年在《燃煤供热工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国内外关于环境评价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制度,已被认为是用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叁大法宝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它贯彻“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认真推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为建设项目实现优化选址、合理布局、最佳生产设计提出科学依据,对新污染的控制及老污染的治理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课题结合大庆石油管理局2002年的总体供热方案,在对图强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燃煤锅炉这一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锅炉房建设与运行期间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和评价。 根据该建设项目的特点、产生污染物以及排放污染物的特点,在兼顾考虑该项目建设区环境功能要求的情况下,重点研究了该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与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从中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为避免项目的建设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必须要采用严格的烟气治理措施;为此提出了采用干湿两级组合式除尘脱硫治理方案,即烟气除尘脱硫效率分别达到98%和80%。 在落实烟气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对锅炉运行期在有风以及不利气象条件下烟气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风时,锅炉所排放的SO_2、NO_2及烟尘对工程所在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但在熏烟状态下,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将有所增加,其中距站址2117m处的朝阳村污染物浓度增加相对较为明显,但贡献值较小:SO_2的贡献值为0.0097mg/m~3、烟尘0.01 55mg/m~3、NO_2 0.036mg/m~3;在事故状态下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增加较多,且烟气除尘效率必须至少达到94.7%以上时,才可满足(GB13271—2001)《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烟尘排放浓度二级标准限值200mg/m~3的要求。因此,应注意除尘设备的管理,保证其运行效率,以避免大气污染事件发生。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在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新建锅炉房所排的污染物能够被现有环境所接受,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在拟选厂址建设方面是可行的。

祖歌[4]2007年在《热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共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生物的生存环境,要对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的含量做出限制性的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世界各国意思到环境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国2003年也将此项工作法制化。本文通过对热电项目的工程分析,认为热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特别把握的共性问题为: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准确预测大气污染物的产生负荷、污染物浓度,确定合理的烟囱高度,提出具体可行的大气污染物污染防治措施;准确预测污水产生负荷、污染物浓度,提出具体可行的污水治理措施,提高水循环利用水平;固体废渣(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的综合利用措施;清洁生产评价;风险评价。本文在提出热电厂建设环境影响共性问题的前提下,以丹东金山热电厂新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因子选择、工程污染分析、清洁生产、污染预测与评价、污染防治对策、风险分析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评价,提出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热电厂污染治理措施,从而使热电厂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通过计算确定丹东金山热电厂的烟囱合理高度为190m、出口内径为7m,同时为保证周围空气环境质量,工程用煤应采用低灰分、低硫煤;烟气采用静电除尘器除尘后,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设施,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不低于99.7%。提出了灰渣装卸、输送及贮灰场防治措施。提出了粉煤灰、炉渣及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措施和途径。分析了热电厂输变电线路的电磁辐射和无线电干扰等环境问题,提出了降低电磁辐射影响、避免无线电干扰、过电压保护及降低静电感应场强水平的措施。通过对除尘、脱硫设施、废水处理设施等非正常工况排放进行分析,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同时对油罐提出了风险防护措施。从生产工艺与装备、污染物产生指标及废物综合利用指标等方面分析了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封聚鑫[5]2016年在《4×150MW热电联产工艺环境影响及污染风险评价》文中提出该研究课题为热电联产的热电厂,以吉木萨尔县工业园热电联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建设4×150MW热电联产工程用以替代关停电厂及园区所有分散小锅炉,以高架源排放烟气污染物,能有效的改善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并满足区域发展不断增长的热负荷需求,且该课题采用完善的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等措施,便于污染的集中治理,课题对高噪声设备设置消声隔声设施,课题本身具有显着的环境正效益。通过对该课题生产工艺、污染因子及治理措施的分析,确定该研究课题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和产生量,提出配套的环保措施;通过污染源调查和环境现状监测,分析课题投产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论证该课题环保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出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及减轻或防治污染的建议,为本课题环保设施的设计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本期工程的建设符合“背压式供热机组、热电联产”的建设原则。课题建成后不仅节能效果明显,带来很大的直接和间接节能效益,而且节约煤炭、土地、水等宝贵的资源,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极为有益。

金小天[6]2008年在《国家级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着眼于在一个区域内如何合理规划和建设,强调把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环境影响的评价重点在于论证区域内建设项目的布局、结构和时序,同时也根据区域环境的特点,对区域的开发规划提出建议,并为开展单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我国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已很多,它们规模大,效益显着,在环境保护上也产生一系列特殊问题,客观上需要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本论文采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提供的技术方法对国家级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综述了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发展应用。2.考察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发展背景和开发现状,明确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研究标准。3.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评价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规划方案;预测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后污染物排放量,并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环境保护措施;计算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发展目标后污染物排放总量、总量控制指标和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容量;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总结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采取有效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具环境可行性。这也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依据。通过本论文的实证评价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解决评价对象的叁大根本问题是:1.根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评估开发区现有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开发区编制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合理选择开发区排污口和建设集中供热、集中治理措施,在开发区内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物集中控制。3.通过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简化开发区内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开发区的开发建设。

陈凤先[7]2008年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理论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实施20多年来,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该制度的深入实施,其实施领域已由项目环评向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转变,评价内容也由广泛实施的预测评价向后评价和跟踪评价转变。然而,对于区域规划环评的评价层次、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目前还没有明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促进规划环评有效实施的跟踪评价,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几近没有。本文就此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在对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基础上,对比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归纳出区域规划环评在层次上应立足于规划环评,而在程序和内容上则要充分吸收区域环评与规划环评两者的各自特点,同时,提出了区域环评可看为规划环评的初始形态,是项目环评向规划环评的过渡状态的观点;其次,本文在对后评价、环境审计和环境有效性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跟踪评价的实施范围、内容和程序;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规划环评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理论;之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用了国内首例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案例-宁波大榭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本文所阐述的理论进行了实践研究。

张燕驰[8]2010年在《保定市南郊热电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骤增,因此新建电厂项目成为各地所需。但是,电厂项目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营势必要影响周围的环境。废气、废水、废渣、噪声、辐射等的排放对排放区域周边环境及位于该区域的利益相关者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了周边水域的水质及旅游景观,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进行。本文在系统的介绍和归纳了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电厂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意义、工作程序、方法、需要遵循的原则等。并详细介绍保定市南郊热电厂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工程分析,包括电厂基本情况、机组设备情况、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等等。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保定市南郊热电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研究,进行工程各阶段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各方面的研究。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理论,结合电力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环境影响评估的本身特点,对可行性研究在电力建设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估区域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环境影响方面的科学依据,并以此为依据,以该电力建设项目为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实践。以保定市南郊热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为基础,对该电厂建设项目提出了合理的环境影响对策,主要由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污染物排放控制对策、固体废弃物防治对策、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方面的研究组成。最后通过结论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杜静[9]2013年在《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技术方法与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PEIA)可尽早鉴别和发现城市发展规划决策中潜在的环境问题,预防因战略决策失误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目前被各国广泛关注并实例应用。这些研究及应用,主要是以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技术进行环境要素承载力的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定性的评价结论。缺乏系统性机制,评价指标缺少关键性量化环境刚性约束指标,并且技术方法不够完善,无法对评价结论作出定量数据支撑是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点与所面临的难点。因此,本论文主要开展城市发展PEIA系统性机制剖析,基于系统理论建立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方法,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城市发展PEIA系统进行量化优化,以及以大连市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四方面内容的研究。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为指导城市发展PEIA的理论基础;利用SWOT分析法,可得出技术方法不完善是影响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科学决策工具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结论;经剖析,城市发展PEIA具有复杂系统性,该系统下的各个评价子系统具有相互紧密联系的层次结构。其结构性“系统元”构成既有树枝状串行又有横向蔓延并行的复杂结构;通过对常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筛选,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适用于城市发展PEIA的以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曲线回归预测、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STELLA的系统动力学、模糊综合评判法及灰色多目标优化定量计算方法与情景分析和专家判断法定性分析方法。论文对《大连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开展案例研究。筛选出子规划《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交通规划》、《水资源规划》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利用所构建的以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方法分别预测与评价规划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固体废弃物系统造成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目标年2020年,工业排污与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值将达到SO2为0.146mg/m3, NO2为0.139mg/m3;水资源需求量将达到60亿m3;中心城区固体废弃物日清运量3512.7t/d,低位热值为5542.9KJ/kg,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制约了大连市未来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论文应用灰色关联度、系统动力学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评价现状方案,惯性方案(以预测数据为基础)及规划方案造成的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至目标年2020年,《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中能源结构规划方案以及《交通规划》中对城市交通做出的规划方案,将大幅削减工业煤烟与尾气对城市大气环境系统的不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可达到SO20.06mg/m3, NO20.04mg/m3。《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与《水资源规划》中的规划方案模拟可使大连市水资源需求量降为30亿m3。《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关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案评价结论为不合理,需要调整。调整后为固体废弃物经3R分拣后,将生活垃圾运输至新建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及污水处理厂污泥共同运输至污泥处理厂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最终进行少量填埋的方案。最后论文以各子系统的量化模拟结果及评价结论作为输入端,对大连城市发展PEIA系统进行灰色多目标系统优化,仿真模拟刚性环境约束量化指标大气质量S02为0.06mg/m3,.NO2为0.04mg/m3水资源使用量为11.6亿m3,中心城区的固体废弃物日填埋量为108.9t/d;在此量化指标约束下,目标函数城市化水平可达最优条件为82%,经济最优条件GDP可达到1.633万亿元。论文根据量化结论,提出了战略方案实施与调整的对策与建议并对环境污染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朱明奕[10]2015年在《天津市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近距离垂向扩散环境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以京津冀地区已形成了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态势。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一种手段,燃煤锅炉正迅速被燃气锅炉替代。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燃气锅炉与周边高层的距离和排气筒高度迫切的需要一个快速、准确的查找方式。在此情况下,我们开展了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近距离垂向扩散环境影响研究。SCREEN3估算模式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的估算模式,被广泛的应用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和叁级评价大气影响估算方面。但是由于其气象参数的预先设定,在现实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中,气象参数不符合实际情况,将导致最终预测结果的偏差,直接影响整体环境预测结论的可信性和环保治理措施的针对性。本论文首先对SCREEN3估算模式进行原理和构架的剖析,从大气稳定度、风速、风廓线指数等气象参数的本地化和计算情景的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模式修正,秉持着符合天津气象特点的原则,对SCREEN3估算模式参数进行本地化修正,提高模型在天津市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预测计算结果有助于直观模拟和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特征。本文在研究SCREEN3估算模型气象条件本地化,提高SCREEN3估算模式在天津市的适用性的基础上,以NO_X为主要污染因子分析了天津市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垂直方向上的扩散特征,摸清污染物空间浓度分布规律和影响程度,绘制了不同规模燃气锅炉的近距离NO_X垂直方向等值线图,有助于在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为燃气锅炉房项目的环境管理、设计选址、烟囱高度选取提供参考依据,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梅河口市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规划研究[D]. 佟雪峰.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 浅析燃煤供热工程减排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J]. 牟艳军, 冒岩林, 叶亚婷.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3]. 燃煤供热工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研究[D]. 赵宏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4]. 热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共性问题研究[D]. 祖歌. 东北大学. 2007

[5]. 4×150MW热电联产工艺环境影响及污染风险评价[D]. 封聚鑫. 吉林大学. 2016

[6]. 国家级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D]. 金小天.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7]. 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理论及实践研究[D]. 陈凤先. 北京化工大学. 2008

[8]. 保定市南郊热电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D]. 张燕驰. 华北电力大学. 2010

[9]. 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技术方法与案例研究[D]. 杜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10]. 天津市燃气锅炉大气污染物近距离垂向扩散环境影响研究[D]. 朱明奕. 天津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燃煤供热工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