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CC方法的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研究论文_涂艳梅,甘静娣,周靖,程小丽

(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广州 510260)

【摘要】目的:探讨QCC活动在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的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为主题,对科室内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经QCC活动的良性干预,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由42%提升到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在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的安全及舒适度,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QCC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29-03

Diet Management Research in Endoscopic Patients By the method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u Yanmei, Gan Jingdi, Zhou Jing, Cheng Xiaoli.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CC activity in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diet management in endoscopic patients. Methods A group of QCC activity had been set up to make sure the theme of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diet management in endoscopic patients”. To investigate the diet management of endoscopic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which influenced the success rate of diet management in endoscopic patients by setting goals, formulating 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and so on.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diet management had increased from 42% to 86% by the benign intervention of QCC activity in endoscopic patie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using QCC activity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diet management in endoscopic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It is effectively in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degree of comfort , reducing the in-hospital time, 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patients.

【Key words】 Endoscopic patients; Diet management; QCC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简称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 ,应用品管各种统计手法作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1]。QCC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本科室在2014年通过QCC活动在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计划阶段

1.1 成立QCC小组

本QCC小组由8名护理人员自愿组成,圈长由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高年资本科护士担任,护士长担任指导员。本小组每月召开例会1~2次,圈长、指导员及各个组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1.2 确定圈名圈徽

本QCC圈圈名为维畅圈,谐音胃肠,圈徽中的绿色、红色、黄色、橙色、白色各种色彩寓意患者康复后的生活丰富多彩,中间的红十字代表饮食管理方案。这个圈徽代表我们通过饮食管理,合理指导内镜治疗术后患者的饮食,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1.3 主题选定及现状调查

本QCC小组依据重要度、紧急度、患者痛苦度、是否全体圈成员都能参与、小组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以及是否能按期完成课题等因素,各小组成员通过评分方式,选出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主题。

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飞速发展 消化内镜由单纯性诊断工具逐渐发展成为诊治一体的先进手段,治疗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多种消化道疾病得以安全、微创而且经济的治疗[2]。内镜治疗后患者的饮食管理达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饮食管理不当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诱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例如出血、穿孔,低血糖等等;增加患者住院时间[3]。在本科室2014年1~6月的统计中,住院患者行内镜检查率达86%,而其中在内镜下行治疗的患者的比率为52%。通过发放饮食管理达标调查表,发现内镜治疗后要求更改饮食的患者中,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只有42%。不达标情况包括:未根据病情需要及时更改饮食医嘱;护士未及时向患者宣教饮食要求,患者不知道自己的饮食要求;患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要求进食相应食物。根据情况全体圈员头脑风暴,绘制出鱼骨图对饮食管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再运用柏拉图对饮食管理缺陷进行主要原因分析,根据二八定律筛选出以下三个方面主要原因:第一,病房与内镜中心交接断层;第二,医护沟通欠佳;第三,医生未及时更改饮食医嘱。

1.4 计划拟定

确定主题后,小组成员拟定活动计划。根据QCC十大步骤计划完成活动时间为6~11月共六个月时间。每个月开展1~2次活动会议。

1.5 设定目标值

根据现状调查,我科内镜治疗术后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活动前为42%。通过柏拉图得出此次活动改善重点为病房与内镜中心的交接班,医护沟通和医生未及时更改医嘱,以上三项占管理缺陷的78.16%。按照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42%+(42%×78.16%×67.5%)=64.16% ,得出此次QCC活动的目标值为64.16%。

2.制订对策并实施

针对以上分析所得的3项主要原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针对主要原因,运用甘特图,确定以下对策的实施。

2.1 与内镜室加强沟通,共同制定相关流程指引

2.1.1与内镜室护士沟通,共同修订流程 指导员与内镜中心的护长沟通后,共同修订内镜中心与病房术前术后交接流程、交接单及患者术后饮食宣教单。

2.1.2与内镜室医生沟通,加强内镜医生与病房医生沟通 与内镜室医生沟通,协商通过电话通知方式,及时通知病房医生更改饮食医嘱。

2.2 修定内镜治疗术后患者护理流程及增加饮食管理指引,增加病房与内镜室、医生与护士的沟通

与病房医生沟通,共同通过修订内镜治疗术后患者护理流程,增加饮食管理指引,规范内镜治疗术后患者护理。增加医护沟通的渠道,减少医护沟通不畅导致患者饮食管理缺陷的发生。依照指引要求:管床护士跟进患者病情的发展、医疗进度、健康恢复等情况,当发现医生未及时更改患者饮食医嘱时,应予提醒;避免医嘱更改不及的出现。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健康宣教,让患者明白阶段性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活动中,提高患者积极性及依从性。按照指引,加强了医护、护患沟通,并且管床护士能对患者进行动态护理及宣教,提高了护理质量。

2.3 完善流程,强调管床护士对患者饮食管理的责任及要求

在修订流程指引上,强调管床护士及其小组成员对患者饮食管理的责任及要求。根据要求,管床护士不能只是关注内镜治疗术后患者当天饮食要求,医生护士共同查房,评估患者所做治疗后生命体征情况、有无并发症及腹部情况等因素,及时更改饮食要求,使患者得到最恰当的饮食管理。饮食更改次日,护理组长进行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及评估患者的饮食宣教效果。管床护士需对患者进行饮食跟踪,发现饮食医嘱变更时及时更换饮食牌并进行相关宣教;及时与管床医生沟通,再做相应变更。患者出院前做好出院饮食宣教及复诊要求,一周后实施电话回访,跟踪患者情况。

3.评价标准

比较QCC活动前后内镜治疗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达标率。使用活动前的饮食管理达标调查表,对每位内镜治疗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和记录,统计达标例数。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内镜治疗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达标率。2014年1—6月为活动前,2014年6—12月为活动后,计算目标达成率。目标达成率 =(活动后–活动前)/(目标值–活动前)×100%。进步率=∣(活动前—活动后)∣/活动前×100%

5.结果

QCC活动前后患者饮食管理达标发生率(见下表)

计算得出:P<0.05

注:目标达成率=(86-42)/(64.16-42) ×100%=198.56%,进步率=∣42-86∣/42×100%=104.76%。

可以得出,活动前、后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通过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可见QCC活动已超额完成目标值。

6.讨论

6.1 通过QCC活动提高内镜治疗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达标率的临床意义

消化内科患者由于病情与治疗的特点,其饮食需要根据病情以及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从入院到出院患者的饮食会有多次改动,在改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导致饮食管理的缺失[4]。而对消化内镜下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合理饮食尤为重要,以免引起创面损伤导致并发症的发生[5]。饮食管理不当,病人不只是营养摄取不足,更有可能引起病人的不适,甚至是引起并发症发生从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这类病人饮食的科学正确管理重要性更为突出。病人每次饮食改动及进食后病人的效果及不适症状都需要医护人员及时跟踪,及时修改饮食类型;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接受到更加合理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是疾病尽快恢复;同时不会因为进食不当而引起不适或者并发症的出现。完善的护理流程指引才能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以及舒适的护理。内镜治疗技术在国内外飞速发展,本科室内镜下治疗病人逐渐增多,原先的内镜检查护理流程制度已经滞后;致使内镜治疗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缺陷率达58%,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及舒适度,甚至诱发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安全及护理质量。通过此次QCC活动,我们成功修订了内镜治疗术后护理流程以及饮食管理指引,增加了与内镜室医护人员及病房医生的沟通,护士对内镜下治疗后病人护理有据可依。从饮食管理达标率达86%可见,我们超额完成此次活动的目标值,患者得到了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减少了因饮食管理不当引起的不适,住院舒适度增加;提高病人内镜治疗后的护理安全。

6.2 通过QCC活动无形成果

通过QCC的实施,建立护理人员质量改进的意识和方法,通过 QCC 得到的无形成果,远远大于有形成果,不仅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而且增强了成员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护理团队的文化建设[1]。通过雷达图,圈员们在活动过程中对QCC工具运用、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活动信心、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本次活动是护士自愿参与,与以往的护理管理实施方式不同,护士从被动到主动,护士的积极性及参与度得到了提高。活动参与护理部组织的评比活动,更激发她们的集体荣誉感。活动开始时圈员就接受了院内QCC活动培训,提高了全员运用QCC工具的能力。与内镜室护士及医生、病房医生等各方的沟通,提升了圈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圈员参与培训以及通过与各方沟通,共同修订流程制度,圈员在专业知识方面也得到了提升。最后,圈员顺利圆满完成目标,活动信心也大大提升。一系列的有利因素刺激,圈员在活动成功后,在平时其他的护理活动中参与管理积极性增加;不断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些小改进,科室的工作气氛明显比之前活跃,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病区的护理质量得到了保障,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另外,在活动中我们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活动中,提高患者积极性及依从性;活动加强了医患、护患、医护沟通,并且管床护士能对患者进行动态护理及宣教,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莉,尹安春.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 2013,34(16):94-97.

[2]郝晓雯,李鹏,张澍田. 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l3,34(5):693-697.

[3]李桂芹,林淑娟.胰胆疾病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2005,11(5):557.

[4]李建英,邓嘉,刘彦等. 品管圈活动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80-82.

[5]李念,卢莹,何阳,胡灵芝.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病变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5):59-61.

论文作者:涂艳梅,甘静娣,周靖,程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基于QCC方法的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研究论文_涂艳梅,甘静娣,周靖,程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