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论文_赵兴枫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论文_赵兴枫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公司,广东深圳,518045)

摘 要:在工程建设中,施工的管理能力是否优秀决定着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也关系着生产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在项目施工的现场,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大量存在,纪律松懈,规范执行不够,无组织无计划的随意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各种杂物胡乱堆放,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建筑施工 施工现场管理

建设工程普遍由于规模较大, 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在施工过程中,投入人员、工具及设备也多,作业交叉和流动性大,而且分散于施工现场的各个部位,所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和防范措施复杂、多样化,使得安全控制工作涉及范围大、控制面广,从而决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因此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要用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加以消除和控制,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采取强制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控制迫在眉睫,施工企业只有向安全要效益,才是管理之根本。

一、施工现场组织与技术交底

⑴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⑵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要求在正式作业前进行,不仅口头讲解,而且应有书面文字材料,并履行签字手续,施工负责人、生产班组长、现场安全员三方各留一份。安全技术交底是施工负责人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责任落实的法律要求,要严肃认真地进行,不能流于形式,交底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千篇一律,应按分部分项工程和针对具体的作业条件进行并要按照施工方案的安全要求,在施工方案的安全实施上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要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灵活地采取对策,对具体操作者讲明安全注意事项,对关键岗位上的人员要认真挑选,并且加强教育和交底,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等,克服冒险和蛮干思想,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和规章制度来规范班组人员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使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得到保障。

二、施工质量监控的范围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质量监控的范围比较广泛,设计图纸、原材料以及各个具体的施工分项,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熟悉监控范围以及重点,有利于事先采取相应措施,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监控状态,质量监控的范围是:

⑴审计图纸

图纸是整个施工的主要依据,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要熟悉图纸,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符号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不能建造出不符合设计的产品,否则整个建筑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建造初衷。目前按图施工一般都是将施工建立在学习和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仅仅要检查图纸的差错,还要考虑是否利于施工。有时候会出现设计虽然符合规范,但是真正施工起来就会非常困难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适当的优化,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⑵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关键

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总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除了对进场实物的检查之外,还要检查质保书,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对水泥和防水材料等要依照规定做实验。对易碎、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和安放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监控。

⑶按规定施工是监控的重要环节

分部和分项工程的质量是总质量的基础,因此应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原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抓规程、规范和规定上,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把事故的源头消灭在摇篮里。在对交工前的产品保护方面也不能离开监控措施,监控措施贯穿了施工的全过程。

三、施工质量的监控方法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分为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成品的监控,应在各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才能够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一些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加强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分项工程已经结束,将要交付之前的时间内,要做好分项成品的保护工作,切实监控其质量,否则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质量监控的方法:

⑴技术复核:应将重点放在定位、轴线、引测标高、各层标高、半成品、成品等方面。

⑵隐蔽工程的验收:这一项是监控的主要方法,对于隐蔽项要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钢筋、桩基、地下混凝土、防水层、保温层、平顶吊筋、管线、下水道、电缆等。

⑶实验材料:对水泥、钢材和防水材料来说,除了应检查合格证书外,还要按规定抽样检验。

⑷抽检:这是一种随机的检查方式,不受各项条件的限制,容易及早的发现问题,而且整改方便,是监控的重要方法之一。

⑸自检:每个操作者必须在操作中认真自检,把关,质量才能有根本保障,因此自检不容忽视。

⑹管理点的设置:在推广新技术、薄弱环节和质量难点等方面可以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⑴质量保证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混凝土,要求选择比较大的水泥生产厂家,实行定点的采购,这样会使得水泥的质量能够相对稳定;为了能够减少水泥的水化热现象,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在满足设计以及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混凝土中要掺加水泥用量4%的复合液,具有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4种外加剂的功能;选用10.4mm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mm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3.0的中砂,要通过0.315凹筛孔的砂不小于15%,砂率控制在40~45%。砂、石的含泥量要严格的控制在1%以内,并且不能够混有有机质的杂物,杜绝使用海砂投入施工。

⑵施工工艺

主楼、车库、商铺楼承台的浇筑,都要由东向西不间断的推进。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够比较好的适应泵送的工艺,从而有效的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以及接长,从而提高泵送的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由于大体积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所以在浇筑结束后必须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打磨压实,以有效的闭合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五、结束语

一个建筑企业的基本管理体系就是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及企业的长期发展,科学的现场技术控制与管理,才能够有效地对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工艺中的技术参数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有效避免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减少和降低质量通病治理的成本支出,有效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增强.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控制[J]. 科技风. 2011(04)

[2] 郑立,张晚生.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策略性思考[J]. 科技资讯. 2007(23)

论文作者:赵兴枫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与管理论文_赵兴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