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学模式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评介论文

依托教学模式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评介论文

依托教学模式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评介

毛亚庆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摘 要]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不仅会阻碍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整体提升。荣艳红博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一书,从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切入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助推高层次人才的出现,该书不仅将如何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落到实处,而且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也具较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 本科教学模式改革;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人才质量提升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相伴相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高层次人才必备的基础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受客观机械认识论的影响,国内高校在知识传递方面更倾向于让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尽可能原原本本地“复制”人类社会已有的知识产品。[1]144-145这种对于已有知识绝对性和终结性的态度,往往会使大多数学生对书本知识深信不疑,对老师的话照收不误,批判精神的缺失不仅会阻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高校人才质量的整体提升。荣艳红博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一书从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角度切入本科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以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形成助推高层次人才的出现,该书不仅将如何提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真正落到了实处,其所提供的问题解决方案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首先,该书提出从教学模式改革入手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该思路具备便捷且高效的特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而高校教师尤其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力量。但是,如何从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入手,让教师成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呢?本书所推荐的借助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方便快捷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角色三大核心变量的不同选用方式,而究竟选取何种教学模式是教师能够把握和控制的,它是教师智慧和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不同的环境,只要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学习环境都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将会以便捷的方式启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闸门;其次,以教学模式改革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也是一条较为高效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学模式改革在实质上就是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2]7-15教师选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就会相应引发学生不同内容、不同方法和途径、不同态度等的学习,而通过不断强化有利于高层次思维能力出现的学习活动,高校高层次人才的脱颖而出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其次,该书为判断某种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所编制的量表和评价标准,方便教师自查、互查,也可服务于教育管理机构的教学评估。在厘清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两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回答了究竟哪些类型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之后,为了对国内本科教学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估,该书在选取了国家精品课视频作为样本的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观察评价量表和评价标准。该量表从形式、内容和时间三个维度对视频教师教学模式的选用行为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而与之配套的评价标准则结合了布鲁姆认知分类学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如何评价量表中出现的每一种课堂行为进行了解释说明。量表和评价标准的编制,不仅在理论上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使教学模式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两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得以进一步明晰,而且该量表和评价标准的编制也有利于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或同事所选用的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进行自查和互查,它有助于教师在自我省思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从高校教学评估的角度来看,该量表和评价标准符合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可以作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教学评估的依据。

再次,该书还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改变国内高校教学模式选用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形成的现象提出建议,其建议也具备较高的实践特征。该书认为教师是制约本科教学模式作用发挥的主导因素,而教师的知识观念,特别是教师对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是知识的生产者、如何才能获得知识的看法直接决定着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师生角色和知识授受关系的定位,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以改变教师的知识观念、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为重心。在如何做到这一点上,该书提出:由于内因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据,教师对于自身知识观念以及相关领域知识技能能否进行经常性的批判性反思,以及教师能否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去,不仅直接制约着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能性,更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此外,与教师方面的改革相配合,从外因方面来看,该书还提出了应从完善国家教育政策、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提升学生参与能力和参与水平、创设校园批判性舆论氛围和校园软硬件设施的配合等方面推进改革。总体而言,该书为如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了完整的、可行的方案,相信所有的高校教师只要能够从改变自身以及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小环境做起,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环境就能够出现。

[参 考 文 献]

[1] 裴新宁. 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 Bruce Joyce, Marsha Weil, Emily Calhoun. 教学模式[M]. 荆建华, 宋福钢, 花清亮,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收稿日期] 2019- 07- 14

[作者简介] 毛亚庆(1966-),男,四川南充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0- 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2273( 2019) 05- 0080- 02

(责任编辑 吴礼敬)

标签:;  ;  ;  ;  

依托教学模式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中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评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