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_进口论文

我国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进步论文,我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03)03-0089-04

一、进口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原因

技术引进对技术引进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1.快速提高技术水平。一般一项较重大的基础科研成果,从研究、试验、设计到投入生产,技术创新国需要10~15年的时间。随着技术在创新国的日益成熟和标准化,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掌握该技术变得相对容易,技术引进国进口该技术后只需两三年时间就可以投入生产,提高国内生产技术水平。所以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加速引进国技术进步的进程,是技术落后国赶超世界技术先进国家的一条捷径。

2.节约技术开发经费。自主开发技术不但投入高、开发时间长,而且风险巨大,有可能是高投入、零回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更承受不起这样的高投入、高风险。引进技术可以克服这一缺陷,虽然引进技术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购买现成的技术,比自主从头开发所花费的资金要少得多,风险也小得多。

3.避免技术被淘汰。一项技术往往有多个国家的多家企业都在开发,如果自主开发的技术在实用性、先进性等方面赶不上他国开发的技术;开发的技术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4.技术培训。技术引进不但可以得到别人先进适用的技术,而且技术出口方要对其出口技术进行演示,并且对技术引进方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技术引进方人员有可能借机领会和学到其技术诀窍。

5.边干边学。在利用引进的技术进行生产和试验中,引进方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了解和吸收引进技术的知识和技术诀窍,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6.传染效应。美国经济学家芬德莱(Findlay)用“传染理论”来解释越是开放的国家越容易学到别人的先进技术。该理论把技术比做传染病,与国外技术联系越密切,越容易感染国外的技术。进口贸易为感染国外技术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技术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50多年来,我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彻底摆脱了旧中国科学落后的面貌,逐渐跟上现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潮流。在高技术领域,我国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激光、新材料、自动化、海洋、核能以及新能源利用等领域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和产品,初步形成了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开发体系,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显上升。我国技术的快速发展除政府和企业日益重视技术开发创新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通过技术引进,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赢得了赶超别人的时间。

我国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推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我国与前苏联共签订技术设备引进合同304项,和东欧国家签订成套设备引进合同116项,与瑞典、丹麦签订设备引进合同3项。这一阶段实现了我国技术进步的第一次飞跃,使我国技术水平由解放前落后发达国家半个世纪发展到发达国家40年代水平,也为我国技术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和前苏联关系破裂,我国技术引进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重点技术是石油化工、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提高了这些行业的产出能力,基本缓解了“吃、穿、用”的问题。

3.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技术引进迎来了新的高潮。1979~1994年,我国共对外签订技术引进合同5784项,合同总金额为539.8亿美元。引进了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工业、交通运输、通讯、冶金等基础产业的技术,同时优化了技术引进结构,软件技术在技术进口中的比重有所增加。1995年后,我国技术引进额进一步增加,技术引进重点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能源、轻纺和邮电交通等行业,软件技术在技术引进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技术引进来源日趋多元化。这一阶段一部分行业通过引进软件技术,并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实现了全行业的整体技术跃升,如船舶制造工业、海上石油开采工业、发电设备制造工业等。技术引进对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还可以从表1和表2中看出。表1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历年进口总额、技术引进额、技术引进额占进口的百分比、研发费用和技术引进额与研发费用之比;表2显示了各种技术引进方式在技术引进中的比重。从表1和表2中,可以发现当时技术引进的几个特点:

1.技术引进在进口总额中比重上升。表1第6列显示了技术引进额与进口总额的百分比,这一比例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由1991年的5.42%上升到1999年的10.36%,它反映了我国技术引进在进口贸易中的地位在上升。

2.技术依存度上升。技术依存度是技术引进额与研发费用之比,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如果技术依存度越高,说明一国技术开发能力较弱,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如果技术依存度越低,说明一国技术主要依靠自主开发。表1最后一列显示了这一比值,总体上看,这一比值有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1.22上升到1999年的2.09,其中1996年比值达到最大为3.14,它反映了我国技术进步对技术引进的依赖程度在增加。

3.纯技术引进比重上升。表2显示纯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资询、技术服务)和与投资结合的技术引进(合作生产、合资技术许可、合资技术设备入股、独资技术许可)比重有上升趋势,与设备(成套设备与关键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比重有下降的趋势。纯技术引进比重由1995年的13.69%上升到1999年的45.18%,并且成为最主要的技术引进方式,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则由1995年的86.3%下降为1999年的40.34%,并首次低于纯技术引进比重,这表明我国技术引进结构渐趋合理,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将会更大。

表1 进口额、技术引进额和研发费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和科技统计年鉴2000计算得出。

表2 我国各种技术引进方式占技术引进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

三、阻碍我国技术进步的因素

虽然进口贸易为我国的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应清楚地看到,进口贸易要想为我国技术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阻碍我国技术进步的因素表现在:

1.消化、吸收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技术引进效果。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关键,是引进技术成功的重点。一般来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所需资金是引进技术直接支出的数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编写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指南》中,提出引进技术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引进技术的国家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吸收技术,并使之适用于本地条件”。日本是世界上利用引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进步最成功的国家,主要原因是日本技术引进后非常重视消化吸收。我国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资金投入较少,1994年全国大中型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经费为900多亿元,其中用于技术引进的经费为275.7亿元,而用于技术引进消化的经费为9.7亿元,二者之比为28.42:1,远高于日本。消化、吸收经费投入不足,使得许多技术引进企业没有吃透所引进的技术,对引进技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创新,使技术引进的效果大打折扣。

2.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技术进步的核心部分。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R&D经费支出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991~1999年我国R&D经费年平均增长速为10.1%,但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一直维持在0.7%左右的水平,其中最低的是1995年和1996年的0.6%,而美国则达到2.79%(1998年)、日本为2.92%(1997年),均明显高于我国。

3.自主开发技术能力弱,依赖国外技术。进口技术短期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但从长远看,如果我国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和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就可能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不利于长期的技术进步,也不可能实现赶超策略。

4.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引进高新技术的难度日益加大。发达国家普遍对技术出口进行管制,特别对尖端技术和军事技术领域限制很严。

四、利用技术引进促进技术进步的对策

为克服上述负面影响因素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提高技术引进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推动效果,我国技术引进企业应做到:

1.加大软件技术进口比重。虽然我国近年来软件技术进口比重逐年上升,但总体来看我国技术引进还是以硬件技术为主,这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但不利于技术进步,因为软件技术被物化在硬件技术中,企业面对的是物化的机器设备等,技术引进企业要真正理解和改进所引进的技术,还需要做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这既费力又费时,还有可能解不开其技术诀窍。但如果引进的是软件技术,如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技术引进方有可能了解引进技术的设计原理,技术出口方培训引进方技术人员时,也会帮助技术引进方学习领会所引进技术。为此我国企业应树立软件技术优先的意识,在技术引进时要多家比较,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选择关键的软件技术,而不要进口成套设备。如果对方不愿意出口软件技术,也应要求对方在出口硬件技术时,对我方技术人员就其核心技术进行必要的培训。

2.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我国技术引进企业应投入足够的人力,并在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建立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基金,再根据本企业和我国市场的特点在原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3.以技术引进带动技术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的消化吸收的目的都是学习和模仿别人的技术,这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但是完全靠学习和模仿,就会永远落后于别人,发展中国家就不可能实现赶超,因此我们最终必须走自主开发之路。我国应一方面大力引进先进的关键技术,为我国自主技术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的出口管制加强,我国应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和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在“高、精、尖”技术领域走独立自主之路。

收稿日期:2003-02-03

标签:;  

中国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_进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