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杜娟

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杜娟

杜娟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江苏 盐城 224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从而为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品管圈行动,护理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圈,根据患者的情况明确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比较此次品套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差异、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在实施此次品管圈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的分数均较之前提高;同时护士书写错误率与之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品管圈的实施加强了护患合作,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及责任感,同时能促进患儿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 品管圈;手足口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学越来越重视,医学模式在不断转变,护理质量面临着和不断发展的问题。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品管圈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于肠道病毒经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机体,进而出现的以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的疾病,病情轻而短暂,主要以学龄前儿童多见[2]。良好且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儿童手足口病的预后有促进作用[3]。我院儿科针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品管圈行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2-5.5岁,平均(3.4±1.2)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排除其他传染疾病。

1.2 方法

① 建立品管圈 此研究中,首先通过对护士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她们对品管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由护士自行组圈(一圈一般内包括6-8人),并推选出圈长。

② 选定主题 集思广益,通过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主题为“促进护患和谐”。以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目的。在12个月的活动时间中,每两周召开一次圈会,根据问题的解决情况及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完善整改。

③ 分析现状 本次来我院儿科就诊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大多在 3岁岁左右,由于他们年龄小、身体不适、对医院环境的抵触加之自理能力弱等原因,往往配合力较差,这给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难度。护理人员组成的品管圈应对可能遇到的会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相应计划。

④ 制定计划并实施 选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⑴加强护士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由于患儿作为病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现在家庭关系中孩子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患儿家属对儿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往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应定期与患儿家属联系,向患儿家属介绍患儿的病情状况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打消他们的疑虑,有助于患儿家属更好地配合与支持护理工作。⑵定期系统的开展护士培训,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由于品管圈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尚未十分熟练,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不断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⑶保证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现在医院往往存在着病人多、护士少,床护比例失调的情况,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往往不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实施品管圈后,应严格实施轮班制度,护士每日工作时间控制在8h以内,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充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应将责任护士名单贴于显眼处,以便患儿家属及时与责任护士取得联系,提高家属的满意度。⑷定期实施考核评比制度。如每月可以进行一次最佳病历书写评比,降低病历书写错误率。

⑤ 评价标准 定期对病历书写错误率、患儿家长满意度以及护士综合素质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如表1所示,实施此次品管圈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的分数均较之前提高;同时护士书写错误率与之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组别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综合考核病历书写错误率

(%)(`x±s,分)(`x±s,%)

开展前81.60%89.1±4.517.1±2.4

开展后97.795.2±5.09.5±4.1

t或X24.21.94.7

P<0.05<0.05<0.05

3. 结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加,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足和口腔这些部位的黏膜疱疹,有的是疱疹破溃在局部出现溃疡,小儿表达方式有限,哭闹严重。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口腔溃疡等前驱症状。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由于儿童手足口病是一类传染性疾病,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品管圈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士素质、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品管圈,圈内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计划并实施,形成一套完整的护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4],降低病历书写错误率[5],切实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在本次护理品管圈的实施活动中,我们发现,在实施了品管圈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切实地解决很多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降低护理病历书写的错误率。同时密切了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有效地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程度大大增加,更愿意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患儿家属对护士素质评分增加,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增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品管圈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国红,吴隽,沈金芳.采用品管圈方法优化药学服务流程[J].中国医院2009,13(9):15-18.

[2]肖晓琴.护理三级质控网在儿科手足口患儿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38-139.

[3]焦义芬,何梅香,张英霞.健康教育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163.

[4]伍慧.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运用[J].当代医学,2014,20(5):17-18.

[5]王临润,张国兵,汪洋,等A 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37):3491.

论文作者:杜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4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